**第11章 谣言西起,香囊破局**
济世堂的生意日渐红火,林清韵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药铺后堂,指挥若定。她改良了几种常见成药的配方,效果显著,价格却比百草堂低廉近半,引得附近百姓甚至一些清贫小吏都慕名而来。
然而,树大招风。
这日午后,林清韵正在核对账目,小莲气冲冲地从外面跑进来,眼圈泛红,声音带着哭腔:“小姐!外面……外面那些人说得太难听了!”
“说什么了?”林清韵放下账本,神色平静。
“他们说……说小姐您身为王妃,却整日抛头露面,行商贾之事,是……是不守妇道!还说……还说您这药铺生意好,是因为……是因为您私下与某些贵人……有染!”小莲越说越气,眼泪掉了下来,“他们根本是胡说八道!”
林清韵眸色一寒。这谣言恶毒,不仅攻击她个人品行,更意图彻底摧毁济世堂刚刚建立起的信誉。不用查,她也知道源头来自何处——林府那位好庶妹林清雪,以及被她触动了利益的百草堂。
“还有呢?”
“奴婢还听说,西城茶楼里有个新来的说书先生,把……把您的事情编成了香艳段子,引得不少人听呢!”小莲哽咽道。
舆论杀人,不见血却致命。尤其是在这礼教森严的古代,一旦“不守妇道”的名声坐实,别说济世堂,她本人在王府的处境也会更加艰难。
必须立刻反击,而且要快、要狠!
她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既然她们想玩舆论,那就陪她们玩一把更大的!
“小莲,你去把阿秀叫来。”阿秀是济世堂雇佣的一个本地妇人,为人机灵,口齿伶俐。
阿秀很快过来。林清韵低声对她吩咐了一番,又递给她一小块碎银和一个小巧精致的、绣着并蒂莲的旧香囊——那是她从原主箱笼里找到的,样式老旧,绝非她平日所用。
“记住,要做得自然,哭得要真切。”林清韵叮嘱道。
“东家放心,奴婢晓得!”阿秀用力点头,将香囊和银子揣好,匆匆离去。
西城茶楼,正是那说书先生编排林清韵的地方。今日,茶楼里依旧座无虚席,众人正听得那“王妃秘史”津津有味。
“……却说那王妃,不耐王府清冷,借着行医之名,与那年轻俊朗的药材商人,在后堂私会,啧啧,那场面……”
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底下听众或鄙夷或猎奇,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半旧绸衫、丫鬟打扮的女子(阿秀)猛地冲进茶楼,扑到台前,放声大哭:“先生!求求您别再说了!您害苦我家小姐了!”
众人都是一愣,说书先生也停了下来,皱眉道:“你这丫头,胡闹什么?”
阿秀举起手中那个并蒂莲香囊,哭得梨花带雨:“这香囊是我家林清雪小姐的贴身之物!前几日不慎遗失,定是被那起子小人捡了去,编排出这等污蔑王妃的瞎话!我家小姐与王妃乃是亲姐妹,听闻此事,又气又急,如今己病倒在床!若王妃名声有损,我家小姐又如何自处?这……这分明是有人要害我们林府女儿的名节啊!”
她声泪俱下,逻辑清晰——香囊是林清雪的,说书先生的故事是瞎编的,目的是为了同时污蔑王妃和林府另一位小姐!
茶楼内顿时一片哗然!
“原来如此!是林二小姐丢了香囊被人利用!”
“我就说嘛,王妃再如何,也不至于……”
“这说书的口口声声说是真事,原来是拿了别人遗失的东西胡编乱造!”
“其心可诛!这是要毁了林家所有女儿啊!”
舆论瞬间反转!人们总是更容易相信带有“实物证据”和“苦主”的悲情故事。阿秀恰到好处的表演,以及那个确凿的“林清雪贴身香囊”,立刻将林清韵从不守妇道的王妃,变成了被小人用妹妹遗失之物恶意中伤的受害者!
那说书先生脸色煞白,支支吾吾,再也编不下去,在一片骂声中灰溜溜地收了摊子。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
“听说了吗?那谣言是假的!是有人捡了林二小姐的香囊搞的鬼!”
“百草堂也太下作了!竞争不过就使这种阴招!”
“济世堂的药材确实好又便宜,我看就是百草堂眼红了!”
林府内,正在等着看林清韵身败名裂笑话的林清雪,听到丫鬟战战兢兢的回报,气得当场摔碎了一套最喜欢的茶具!
“贱人!那个贱人!她竟敢污蔑我!”林清雪尖叫着,胸口剧烈起伏。那香囊她确实有类似的,但绝没有丢!林清韵这是栽赃陷害!
可她有口难辩!难道要她出去说自己的香囊没丢,那谣言就是真的?那她自己的名声也完了!
王氏闻讯赶来,脸色也是铁青。她没想到,那个在乡下庄园奄奄一息的继女,如今竟变得如此棘手!
“娘!您要为我做主啊!”林清雪扑到王氏怀里哭诉。
王氏眼神阴鸷:“哭什么!这次算她走运!来日方长!”
……
济世堂内,阿秀回来复命,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茶楼里的情景。
小莲破涕为笑:“小姐,您真是太厉害了!这下看他们还怎么胡说!”
林清韵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谣言虽暂时压下,但根源未除。百草堂和林清雪绝不会善罢甘休。她需要更强大的庇护,需要将济世堂的名声,彻底打响到上层圈子。
机会,很快送上门来。
这日,济世堂来了一位老仆,神色焦急,点名要见东家。
“我家老爷是致仕的翰林院学士,姓周。我家小少爷得了怪病,浑身起红疹,奇痒无比,太医院来了几位太医都束手无策,说是罕见的‘风邪入骨’,药石罔效。听闻贵店药材奇特,特来问问,可有良方?”老仆言辞恳切。
致仕的翰林?林清韵心中一动。翰林清流,虽无实权,但在士林中声望极高。
“光听描述难以断症,需当面诊视。”林清韵道。
老仆有些犹豫:“这……我家老爷身份……”
“若信不过,请另寻高明。”林清韵语气平淡。
老仆想到小少爷痛苦的模样,一咬牙:“好!请东家随我来!”
林清韵戴上帷帽,随老仆来到周府。周老翰林须发皆白,面容憔悴,见到戴着帷帽的林清韵,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依旧保持着礼节。
病榻上的孩童约莫七八岁,浑身布满密密麻麻的红疹,不断哭闹抓挠,皮肤己被抓破多处,渗出血丝。
林清韵仔细观察了红疹的形态、分布,又问了饮食、起居等细节。她心中己有初步判断,但需要证据。
“取一碗清水,再取小公子今日的粪便少许过来。”林清韵吩咐道。
周老翰林和周围仆役都愣住了。看诊还要看秽物?
“东家,这是何意?”周老翰林蹙眉。
“若要根治,需找到病源。”林清韵语气笃定。
虽觉怪异,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周老翰林还是让人照办了。
林清韵取出随身携带的几块精心打磨过的水晶薄片——这是她让福贵偷偷找工匠磨制的,虽简陋,但己具备简易显微镜的雏形。
她将少许粪便稀释液滴在水晶片上,覆盖另一片,凑到窗边光亮处,仔细调整角度观察。
周老翰林等人看着她这怪异的举动,面面相觑。
片刻后,林清韵放下水晶片,沉声道:“小公子并非风邪入骨,而是感染了寄生虫。”
“寄生虫?”周老翰林愕然。
“是一种极细微的虫卵,随不洁饮食进入体内孵化所致。”林清韵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释,“此虫以血肉为食,故引发剧烈瘙痒和红疹。太医院误诊为风邪,用药自然无效。”
她让周老翰林亲自透过水晶片观看。当周老翰林模糊地看到那些细微蠕动的活物时,骇得连连后退,老脸发白!
“竟……竟是如此!”事实胜于雄辩,由不得他不信!
“东家可能治?”周老翰林急切地问。
“能。”林清韵自信道。她早己准备好几种驱虫的草药配方。她开出方子,又详细交代了饮食禁忌和消毒措施。
三日后,周府小公子身上的红疹尽数消退,恢复了活蹦乱跳。
周老翰林感激涕零,亲自带着重礼来到济世堂道谢,并逢人便夸济世堂东家医术通神,能见人所不能见!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连太医院都束手无策的怪病,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药铺东家治好了!而且诊断方法闻所未闻!
济世堂和林清韵(虽不知东家就是王妃)的名声,瞬间传遍了京城的权贵圈子!
之前那些关于“不守妇道”的谣言,在如此硬核的“神医”光环下,显得苍白无力,不攻自破。
静澜苑内,小莲兴奋地汇报着外面的反响。
林清韵站在窗边,唇角微扬。
这一局,她赢了。
不仅粉碎了谣言,更借周老翰林之口,将济世堂的招牌,牢牢钉在了京城的地图上。
接下来,该考虑如何利用这份名声,接触更高层面,比如……宫里的那位了。毕竟,太后的头风症,可是困扰御医多年的顽疾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8H8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