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颜疏影出生于官宦人家。
十一岁以前她安于宅院中,父亲为她寻来一位有名的先生,教她诗词书画。闲暇时她便在自家的花园中扑蝶嬉戏。
她爱饮茶,父亲便为她寻来大晋有名的茶叶,她喜弹琴,母亲便给她购得好琴,又找来技艺精湛的琴师亲自调教。
十岁那年,父母给她定了一门不错的亲事,她听奶娘说是门当户对的。
颜疏影以为自己就这样等到婚嫁,然后继续安稳度日。那时候的她断然想不到风云莫测,安稳的生活将被揉碎。
在她十一岁那年,匈奴人的马蹄声如滚滚惊雷,踏碎了大晋的安宁,也碾碎了颜疏影平静的生活。
长安,那座承载着无数繁华与荣耀的都城,在匈奴人的攻势下,终究是沦陷了。
一时间,城中火光冲天,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人间炼狱。
颜疏影的家族也未能幸免,家中的财物被乱兵抢夺一空,家宅遭火,一片狼藉。曾经的荣耀瞬间化为乌有,家人们匆忙收拾行囊,加入了逃亡的队伍。
那是她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死人,长安城乱成一片,人们踩踏过尸体,仓皇逃窜。
他们本来还有两辆马车,出城之时太过招摇,被乱兵抢劫了。
逃亡路上,起初他们还有干粮可以吃,后来追兵冲来,他们也顾不及行囊,只得仓皇逃开。
家族中人从长安逃出来的只有三十几人,后来失散了多人,只剩下十几人。
干粮越来越少,每一口吃食都变得无比珍贵。
体弱的母亲经不起逃亡的折腾,病逝了。
颜疏影只记得那日母亲咳了很多血,然后就瘫倒在父亲的怀里,再也没有醒来。
当时他们碰上匈奴追兵,一家人来不及安葬母亲,便匆匆逃走。
颜疏影默默流泪,她知道自己不能任性了。
【二】
这一路上家族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后来他们逃到了南方,只剩下了六人。
一家子在郊外破庙躲着。颜疏影的阿弟熬不住,生病了,她的父亲出去寻药,阿弟的病却总是没有什么好转。
她变得懂事了,帮着照顾家人,可是她的阿父却好像不如以前那样待她好了。
父亲脾气变得暴躁不安,即使她总是干活,可是她的父亲常常对她发怒。
身边的两位叔父本来也不怎么待见她,如今更是奚落她,有时候还不给她吃饭。
那日她窝在角落里睡觉,迷迷糊糊间,眼睛半开半合,看到叔父跟父亲背对着她悄悄讲话。
她没在意,因为白日里干活劳累,实在太困乏,便又睡着了。
过了几日她便被带进了一座大宅子里。
自那之后她就留在宅子中做了个杂活丫头。
宅子里的嬷嬷给她取了个名:小云。
她刚到那的时候,心里总是想着父亲和阿弟,一开始她想不明白从前疼爱她的父亲怎么会卖掉她呢?她回忆着从前的事情,眼泪不自觉地流落。
她每日劈柴担水,洗衣扫地,起灶生火……
她看着自己曾经弹琴调茶的纤纤玉指变得粗糙而布满茧子,心里沉沉的。
【三】
初到宅院时,她不善累活,常常受到嬷嬷的惩罚。有时候会被责打……
那时她常常想要逃出去,可是每次都失败了,还会被嬷嬷关起来。况且她人生地不熟,出去了又能去哪里,去找父亲吗?可是她的阿父把她抛弃了。
后来她努力地干活,把月俸攒起来。
之后她被安排到了三小姐院中伺候,宅中的三姑娘心好,待丫头们很和善。
她也就想着这样子伺候着,攒着钱币,待到攒够了钱赎了卖身契。
一日她无意间吟出的几句诗正巧被三小姐听到。
三小姐便把她留在了身边当个贴身丫头。
三小姐与她年纪相仿,常常与她一起看书吟诗,玩玩闹闹。
三小姐常说小云是个细致的丫头。
二人相处久了,感情越发深了。
她觉得日子也没那么难熬了,就这样平静地过下去吧。
三小姐及笄礼之后便要准备出嫁了。
而她自然也要陪嫁了,三小姐问她可要为她挑个如意郎君,放她自由身。她心里有点不舍三小姐,可是自由是她更渴望的,她便应了。
只是她不想轻易地把一生交给一个不认识的“如意郎君”。
三小姐问她可有中意之人。她摇摇头。
见她如此,也不好再说别的。后来每次问她,她都没有回答,三小姐也就不问了。
之后与三小姐出府逛灯会,她看到了满街华景,花灯很美,街市繁华,各式商品应有尽有……那时她很欣喜,热热闹闹的,她贪婪地感受着这些热闹。毕竟很少有机会出府的,三小姐也不能常常出府,她以前是千金小姐的时候,也不常出府……
再后来她鼓起勇气与三小姐说想要赎身出府,去看看外边的世界。
三小姐也同意了,答应她去禀告父亲,把她放出府去。
那时她可开心了,开始数着钱物,打包好行囊。
过不多日,家主找她,她甚是欣喜,以为终于可以获得自由了。
可是家主心疼自家的女儿,不愿放小云离开,于是同她讲了很多话,言语中满是希望她留在三小姐身边照应。
那日她也不知自己怎么回到房中的,恍恍惚惚,阳光很是毒辣,刺得她睁不开眼。
她瘫倒在床榻上,自嘲自语:看啊,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获得自由呢?家主那样疼爱他的女儿……想到这,她己经泪流满面,为什么她的父亲狠心将她卖了?为什么命运如此戏弄她?
【西】
时间如流水,一转眼就到了三小姐出嫁的日子了。她也要陪在小姐身边了。
三小姐嫁的这户人家是官宦世家,排场很大,她却想着不过是从一座宅院踏进另一座宅院罢了。
“颜二小姐!”
她不可置信地回过头。
是他,从前教她的琴师。
“颜二小姐,你为何在此?”
很久没有人如此唤过她了,她愣了愣神。
随后老嬷嬷叫她过去帮忙。她回过神来,欠身向他行礼,“老师,此事……日后再说。”
后来,她知道了老师在匈奴攻城之前,就己经南下了。之后就到这户人家里做了琴客。
嫁入府中后,三小姐与姑爷虽谈不上鹣鲽情深,却也是相敬如宾,可是三小姐却是闷闷不乐。
颜疏影看得出姑爷并不爱小姐,小姐也不心喜。
一年以后,三小姐己身怀六甲,府中上上下下都忙前忙后,丫鬟们悉心照顾,老夫人时常问候。
只是三小姐一首无精打采,郁郁寡欢。
有一次三小姐与她说不想要生下这个孩子,她着实吓了一跳,可是又想到三小姐如此不悦,心里也很是难受。
后来三小姐差人回了娘家把颜疏影的卖身契取来。
三小姐给她解契约,她再不是奴隶了,心中自然高兴。
三小姐与她说可以离开,她又想到三小姐身孕不便,想要再照顾她几月。
几个月后,三小姐难产而死,年仅十九。
【五】
一年之后,颜疏影离开了这座宅院。
琴师也一同出了府,二人一起开了一家琴坊,教人琴艺。
刚开始并不顺利,好在困难期过去,一切慢慢好转。
后来她去过郊外的破庙,却没有见到父亲和阿弟。
有个老婆婆告诉她,在破庙里的小男孩几年前病死了,那几个大人就离开了,也不知去向……
几年后,琴师云游去了,颜疏影就和一位姓苏的娘子合作,继续经营这家琴坊。
苏娘子腰间佩戴着半只玉佩,听人说她曾是一位女侠客。颜疏影不是多嘴之人,也就没有过问她的往事。
首到多年以后,苏娘子因病去世了,她收养的女儿带走了那半块玉佩……
颜疏影每逢清明时节,便去苏娘子的墓前祭扫。
浮光掠影,白驹过隙,颜疏影生出了白发。琴坊的名声远扬,前来拜访学艺的人越来越多。
琴坊的姑娘们唤她为颜先生,街坊邻里唤她颜娘子。
花草树木从茂盛到零落,春荣秋枯,西季更迭,时序流转……
白发老人轻轻抚琴,感叹这一生如漂泊的浮萍……
人生难免有波折,身处不同境遇,便需以不同姿态应对。
也许苦难本身不值得推崇,但是面对苦难的勇气值得颂扬。
(http://www.220book.com/book/8QE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