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被送入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后,那扇厚重的自动门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门外,是心急如焚的陈静和表面平静、内心弦绷紧到极致的林远;门内,是依靠呼吸机、监护仪和多种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的陈伯,每一秒都充满了变数。
梁教授的警告言犹在耳:“48小时危险期”。这48小时,是对手术成果的最终检验,也是对患者生命力的残酷考验。
ICU不允许家属长时间陪护,每日只有短暂的探视时间。大部分时间,陈静和林远只能在等候区煎熬。每一次医护人员进出,都能牵动他们敏感的神经。
陈静几乎无法合眼,死死盯着CCU的大门,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她惊跳起来。林远知道,这种极度的焦虑和无力感,足以压垮一个人。
他没有干等。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上了CCU的一位资深护士长(非首接负责陈伯,避免违规),以请教学习为名,委婉地了解了CCU术后监护的常规流程、常见并发症的预警信号以及医护沟通的注意事项。他并非要打探具体病情,而是为了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
然后,他将这些信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转述给陈静:
“陈女士,CCU现在对陈伯的监护是最高级别的。呼吸机是在帮他的肺休息;那些管子(监测导管)是在实时监控他心脏和血管的压力,就像卫星盯着地球一样,有任何细微变化都会报警。护士每隔一小时就会记录一次数据,医生随时待命。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信任他们,保存体力。陈伯在里面战斗,我们在外面要稳得住,不能先乱了阵脚。”
他将冰冷的仪器和流程,解释为一种严密而积极的保护系统,极大地缓解了陈静对未知的恐惧。他还制定了轮流休息、定时进食、记录医生沟通要点等简单的纪律,让等待变得有结构感,削弱了无力感。
手术后的第一个夜晚,是最难熬的。凌晨两点,陈伯的监护警报响了!值班医生和护士迅速进入病房。门外的陈静瞬间崩溃,浑身发抖。林远紧紧握住她的手臂,目光锐利地透过门缝观察里面的动静(非窥探,而是观察医护人员的神情和动作节奏)。
几分钟后,一位护士出来快速说道:“没事!暂时性的心律失常,常见术后反应,用药调整了,稳定了!” 说完又匆匆回去了。
虽然护士说“没事”,但林远从她略显急促的脚步和病房内短暂的忙碌判断,情况绝非轻描淡写。他立刻通过之前了解的渠道,给那位相熟的护士长发了一条谨慎的短信:“老师好,打扰了,听说3床陈老先生刚才有报警,家属非常担忧,不知目前情况是否己平稳?万分感谢!”
片刻后,收到回复:“别担心,室性早搏,己经用胺碘酮泵入控制了,生命体征平稳。是常见情况,但需要密切观察。” 这条更具体的信息,让林远心里有了底。
他转身对几乎虚脱的陈静说:“是心脏有点早搏,像电路偶尔接触不良,医生用了特效药,己经控制住了。这是术后常见现象,说明监护系统非常灵敏,是好事。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陪诊时代》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他将一场潜在的恐慌,化解为一次成功的危机干预案例,再次稳住了局面。
第二天上午,陈伯的情况趋于稳定,但出现了新的问题:术后烦躁,试图拔除身上的管道。CCU医生考虑使用镇静剂,但担心影响呼吸恢复。
林远得知后,向医生提出了一个建议:“医生,患者之前在家时,习惯听一些戏曲(他提前了解过)。能否在治疗间隙,通过耳机给他播放一些他熟悉的、舒缓的戏曲音频?或许能起到安抚作用,减少镇静剂用量。”
这个基于对患者生活习惯深入了解的建议,得到了医生的采纳。当熟悉的唱腔通过耳机传入陈伯耳中时,监护仪显示他的心率变异度确实有所改善,烦躁减轻。这个小举措,体现了个体化护理的精髓,也让陈静看到了林远无处不在的用心。
就在林远全力应对ICU危机时,苏总推荐的那位企业家的助理正式联系了他,并发来了详细的病例摘要。患者是一位七十岁的退休教授,阿尔茨海默症中期,合并严重冠心病、糖尿病,对医疗极其抗拒,且对服务人员要求苛刻,之前气走了好几任护工和陪诊师。家属诉求是寻找一位能长期稳定管理老人健康、协调复杂医疗需求、并能有效沟通安抚情绪的“健康管家”,预算极高。
这份委托,挑战巨大,但回报也极其丰厚。它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巨大缓解,更是一个切入顶级高端医疗服务和长期健康管理领域的绝佳机会。
林远仔细阅读了资料,陷入了沉思。陈伯这边,即便度过危险期,后续的康复和可能的分期手术,仍需长期投入。此时接手一个如此耗时耗力的新案例,是否是对陈伯的不负责任?
然而,另一个声音告诉他,陪诊师的职业生涯,需要这样的突破。而且,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陪护,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
他给苏总回复:“苏总,资料己阅,案例极具挑战性,也很有意义。但我目前主要客户仍在危重监护期,无法保证全职投入。如果对方不介意我以‘项目制’优先处理紧急医疗协调和关键节点陪诊,而非24小时贴身陪护,我可以先与家属见面评估一下。时间安排需以我现有客户为优先。”
他设定了清晰的边界,既表达了兴趣,也坚守了對陳伯的責任。
危机暂缓与新的开始
48小时危险期终于平稳度过。陈伯成功脱离呼吸机,生命体征稳定,转回了普通病房。虽然身体极度虚弱,康复之路漫长,但最凶险的一关,总算闯过来了。
陈静抱着父亲痛哭失声,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林远站在一旁,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这场艰难的战役,他们赢得了阶段性胜利。
然而,新的抉择己经摆在面前。企业家的助理回复,同意先见面沟通。而陈伯的病房里,新一轮的康复训练和营养支持计划,正等待林远去协调。
守护与开拓,责任与机遇,再次交织在这位陪诊师的面前。他的道路,注定充满了这样的权衡与前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8S3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