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建工走出编辑室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脑子还是一团浆糊,李小琳刚才那句话好象还一直在耳边环绕。
如此有分量的两句话,用在一个大一新生身上,真的合理吗?
那家伙究竟写出了怎样的着作,能够得到李小琳这样的评价!
不是他看不起对方,只是他真的很难相信,一个之前还是给《儿童文学》投稿的大一新生,居然能被冠以这样的评价。
“李编,刚才你在里边说的话,是认真的吗?”
他看得出来对方貌似对徐峰感官不错,因此他更加愿意相信,这只是对方为了帮徐峰撑场面而故意说的。
但李小琳摇摇头。
“我是认真的!”
单论文学价值,《山楂树之恋》被如此评价或许会有些言过其实。
可徜若考虑当下的时代背景,当文坛的所有人都在伤痕文学这条路上狂奔不止时,突然出现一部作品告诉所有人,其实不写苦难,我们照样也能写出好作品,你就该知道这样的存在有多么地重要特别。
当未来的人重新回看这段历史时,又怎么能错开这部作品呢?
因此她刚才说的话都是认真的!
陈建工这下沉默了,随即心里又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知道对方写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也想知道自己跟对方的差距有多大。
两人很快来到409的宿舍门口,陈建工虽然没来过这,但上回又听室友提到过徐峰就是住在这。
“李编,这应该就是徐峰的宿舍了!”
“好的建工,今天真的是麻烦你了!”
李小琳如此说道,随即准备敲门,又见陈建工站在原地,看起来好象没有打算离开的意思。
于是便投去疑惑的眼神,后者挠了挠脑袋。
“其实我也挺想跟徐峰学弟认识一下的,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合适的机会……”
如此李小琳也不多说,随即便敲了敲门,开门的是赵侯,这家伙正准备写作,给新一期的《未名湖》投稿。
虽然宿舍的一血被刘振云拿了,但只要自己也投稿成功,总归不算是丢了面子。
只是当他打开门时,却发现外边站着一个年轻女人,一旁的中文系大哥陈建工也站在那,脸上带着几分和善的笑容。
这女人是谁啊?
还有陈大哥怎么会来这里呢?
虽然陈建工不认识赵侯,但赵侯还是认得这位中文系的领头大哥的。
就当赵侯纳闷的时候,李小琳的一句话直接给他干破防了。
“同学你好,我是《收获》的编辑李小琳,我是来找徐峰的,他投给我们的《山楂树之恋》已经审核过了,我这回来,是想找他聊聊关于这部小说的一些细节。”
不是,又拜访?
赵侯觉得这一幕有些似曾相识,随即又反应过来。
等等,你说你是哪家杂志来着?
赵侯一脸难以置信地盯着她,一旁的陈建工也在跟着点头。
“她就是《收获》杂志的编辑。”
下一秒赵侯笑得比哭还难看。
他还记得前两天徐峰被《十月》退稿时,他还在私底下偷乐呢,想着徐峰再厉害也就只会写点儿童文学,根本撼动不了他在宿舍的地位。
这下好了,对方直接一波升天了。
不仅转投《收获》的稿子过了,还让对方编辑又主动找上门来。
这……这……
chapter_();
你t有这本事,之前干嘛还要写儿童文学呢?
扮猪吃老虎吗?
而且叫你写稿投《未名湖》也不投,你不会真的只是不想投吧?
在赵侯还迟迟接受不了真相的时候,里边听到动静的徐峰已经走了出来。
虽然跟徐峰素未谋面,但在瞧见他的第一眼,李小琳就觉得他应该就是徐峰。
因为这小子长得足够阳光帅气,符合她对老三的认知!
虽然他很可能不是老三,但还是那句话,在读者眼里,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将作者跟他们的角色绑定在一起。
而一旁的陈建工上下打量着他,突然觉得这小子遭人嫉妒也是正常的。
d,文章写得好,人还长得这么帅?
这搁中文系里,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李编您好,学长好,我是徐峰!”
徐峰很快跟两人打过招呼,当然他更多还是把注意力放在李小琳身上。
他也没想到,年代文豪小说里的固定npc,居然有一天会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
着实是让他有些意外。
随即又热情地把两人邀请进寝室。
寝室里的其他人此刻也赶紧乖乖端坐在床上,冲两人露出和善的笑容。
虽然李小琳更想找个安静,隐私一点的地方和徐峰聊天,不过在宿舍里……也行吧!
“徐峰学弟,我是大三中文系的陈建工,一直想跟你认识一下的,只可惜没有合适的机会。刚才李编找我打听你住哪里,我就想着刚好借这个机会跟你认识一下。”
找个凳子坐下后,陈建工先做了个自我介绍,搁之前,也许他会提一嘴自己是文学社的副社长,但此刻,他只希望在座的各位都忘记他的这个头衔。
毕竟在徐峰面前,这个头衔不象是荣誉,反而更象是一种讽刺。
徐峰也笑着回应着。
“我知道您学长,我也一直想找个机会跟您认识一下,好好沟通交流一番。”
“那以后咱们常聚哈哈!”
表明来意后,陈建工便把时间留给了李小琳,后者也适时地开了口。
“徐峰同学,你的《山楂树之恋》写得非常好,文风清新,感情细腻,人物刻画非常出色。
不瞒你说,当时看到老三死的那段,都把我给看哭了。
目前这部作品已经确定会在新的一期杂志上刊登,时间就在这个月的15号,到时我们会发一份样刊给你的。
我今天来呢,就是想跟你好好聊聊关于《山楂树之恋》这个故事。”
徐峰点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
“首先我很好奇,为什么在故事背景如此特殊的时间点,你没有选择把它写成一篇伤痕文学,而是写成了通俗文学呢?”
斟酌了一下语言后,徐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老实讲,动笔写这个故事时,我从没想过什么伤痕文学、通俗文学——我要写的,自始至终都是人民文学。
我来自豫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我坐火车上大学的路费是乡亲们三毛五毛凑出来的。
是靠着乡亲们的托举,我才能上这个大学。
所以当我有机会,有能力动笔的时候,我只想写一点让大众,让人民看得懂,喜欢看的东西!
大家喜欢看什么,我就写什么!
至于是俗是雅,是严肃是通俗,对我来说通通都不重要!”
此言一出,409寝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http://www.220book.com/book/8UB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