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张奋斗回到四合院,自行车把手上已经挂了一块足有五六斤重的猪板油。
进门的时候,闫埠贵把眼睛都看直了。
“哎哟,奋斗,你这,能耐啊!”
这么大一块猪板油,得有个五六斤重,至少能出油四斤,再算上剩下的猪油渣,这老张家一年的油都有了啊。
闫埠贵想不通,这张奋斗到底多招人稀罕啊。
媳妇儿跟天仙一样,老丈人家有这么卖力气地帮扶!
想到倒座房里那三十六条腿的嫁妆家具,闫埠贵这心别提多酸了。
“三大爷,我这就是赶巧了!”
“正巧帮了人一点忙,这才得了这么快猪板油!”
“不跟您说了,我得赶紧回家,趁着天色还没黑,赶紧熬出来!”
张奋斗摆摆手,推车就走。
闫埠贵眼巴巴地看着,想要薅点羊毛,可这东西没法下手啊。
而且,猪板油可是荤腥,他平素里是喜欢占小便宜,但也都是弄点不起眼的小玩意儿,这东西,可没法伸手。
只是,真的是羡慕啊!
张奋斗能感觉到背后传来的闫埠贵的羡慕嫉妒的目光,但他没回头,也没说要分对方哪怕一点点。
这年头,都缺油水!
为什么这时候的人一个个都是大肚汉?
说白了,就是肚子里没油水,只能多吃。
当他提着这么大一块猪板油进门,秦冬梅跟宋巧音都是激动不已。
小丫头张暖暖更是一头撞过来,抱着张奋斗的腿,眼巴巴地看着,口水都流了出来。
“妈,巧妹儿,别光看着啊,赶紧的,收拾一下,熬成油。明儿我带巧妹儿回娘家,正好给老丈人家里带一罐猪油过去!”
“对,对!”
秦冬梅之前还在发愁宋巧音回门的礼物带点什么好,有了这一罐猪油,比什么都实惠。
于是,婆媳俩就忙活了起来。
猪板油洗干净,切碎。
熬油的过程很考验技术,但这难不倒干惯了这些的秦冬梅跟宋巧音。
没多会儿,四合院里就飘起了熬猪板油的香味儿。
……
闫家,闫埠贵跟杨瑞华都是眼馋得很,但两人多少还有些端着,不会往张家门前窜。
但是小孩子就没这个讲究了。
没多会儿,张家门口就聚拢了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
闫家的几个小的,中院贾家的棒梗,后院老刘家的光天、光福,还有几个其他住户家的小娃儿。
乌泱泱的一群小萝卜头!
张暖暖也在其中,正眩耀地比划着名自家大哥带回家多大一块猪板油,而周围的小娃儿们,全都羡慕的流口水。
中院贾家,贾张氏盘坐在炕上,腿上盖着被子,闻着空气里的熬猪板油的香味儿,嘴里嘀嘀咕咕。
秦淮茹坐在另一边,听着自家婆婆的碎碎念,没吱声。
此时此刻,秦淮茹的心情也是很酸。
谁能想到,这院里日子过得最苦的张家,忽然就翻身了!
这些天,整个四合院,就属老张家的日子红红火火,就跟过年一样。
贾张氏嘀咕着,看秦淮茹的眼神就多了几分的嫌弃。
同样是娶媳妇儿,老张家娶个媳妇儿,一家子翻身过好日子,而他们家,娶了这秦淮茹后,家里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
扶苏藤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chapter_();
这会儿的贾张氏,完全忘了,当初秦淮茹可以把户口转成城里户口时,是她一力阻止,毕竟农村户口能分地,家里的地找人帮忙种着,一年就能白得几百斤粮食。
因为这个,秦淮茹刚嫁到四合院那两年,着实是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但后来政策变了,农村变成了集体公社,不参与劳动就没有工分,也就分不到粮食,而城里没有户口,就没有定量。
他们一家人,只靠着贾东旭一个人的定量肯定是不够吃,只能去买高价粮,这家里的日子真就是越来越难。
然而,让秦淮茹回村参加劳动,她又是万万不乐意的。
当初她嫁到城里,就是为了不用在村里下地吃苦。
“没用的东西!”
贾张氏嫌弃地瞪了秦淮茹一眼。
秦淮茹委屈巴巴的,可无法反驳。
如今的她,跟娘家不亲,若是没了贾家,都不知道何去何从。
……
当四合院里外出上班的大老爷们都回来时,远远就闻到了空气里的香味,全都是使劲吸了又吸。
待回到家,知道是前院老张家熬了猪板油,全都是羡慕嫉妒。
不过,在知道张奋斗给院里的小孩儿都分了点猪油渣后,他们又觉得这张家大小子是个懂事儿的。
张奋斗知道院里人都回来后,当即让宋巧音给他装了小半碗的猪油渣。
“奋斗哥,你要去送人吗?”
“对!”
张奋斗笑了笑,“咱们东跨院的房子要重建,需要一千块钱呢,咱家的钱现在不凑手,正好去借点儿!”
“一千块?!”
听到张奋斗说出这个数字,宋巧音有点儿慌,这么多钱,他们好象也不是非要住新房。
“放心吧,你男人我啊,很能挣钱的,这事儿,你听我的就是了!”
挣钱不难,但拿出来用,有点不好办。
所以,得借钱,多借!
以后这院里搞什么捐款的时候,他家可就能名正言顺地意思一下就行了。
你说我家住新房?
哎呀,这都是借的钱!
这钱每个月还个几块,等钱还完,差不多一切也就尘埃落定,他也就可以扬帆起航了。
轻轻刮了下小娇妻的鼻尖,张奋斗拿着半碗猪油渣出门而去。
猪油渣,或许这会儿的人很喜欢,但张奋斗没啥兴趣。
毕竟,有正儿八经的肉吃,谁吃猪油渣啊?
端着半碗猪油渣出门,穿过垂花门,直奔中院易忠海家。
易忠海家在中院东厢房。
按照传统四合院的房间居住布局,这东厢房是长子长媳的居所,西厢房是次子或者女儿的居所。
后罩房那边,则是女眷居所。
中院的正房,也叫堂屋,这是主人房,是一家之主的居所,也是会客的明堂所在。
只是,这四合院的房子被改动过。
如今又是大杂院,有些事情不能细究。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易忠海在有意无意地维持某些老传统。
就比如后院聋老太太,就被他捧成了老祖宗。
其中缘由,怕不只是为了他那一套尊老爱幼的传统。
不过,张奋斗懒得去探究。毕竟这四合院里的剧情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真的没办法去细细研究,探究太多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8V2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