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2月,深冬的上海气温正低。
方远走出工人文化宫电影院时,寒风吹得他裹了裹身上的皮夹克,可惜因为是人造革,冻得梆硬,一点也不贴身,该冷还是冷。
但是,20岁大小伙子火力正旺。
不冷!
他抬手看了看腕上那块上海牌手表:下午四点二十分。
“八十年代的娱乐方式真特么的枯燥啊!”方远吐槽,顺脚踢飞了脚边的一个小石子。
重生回来已经半个月了,方远还是无法完全适应这个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甚至连彩色电视都稀罕的年代。
但是更无法适应的是兜里永远空荡荡的窘迫感,现在口袋里就一张大团结。让他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前世被债主堵门的时候。
不对,至少前世他还好歹有过风光。现在呢?明明知道遍地黄金,却连把铁锹都买不起。
方远现在每天除了在街上闲逛,就是去电影院消磨时间。
重生前那会儿方远是个影视公司小老板,主要做短剧,还坑了不少起点大神的钱。
风水轮流转,志得意满之际,方远又被合伙人骗走了一大笔钱,债台高筑。借酒消愁之际,然后就回来了。
方远回头看了眼电影院门口褪色的海报,《少林寺》三个大字已经不太清晰了。
这是李连杰的成名作,1982年上映,五年过去了,这家破电影院还在放这部老片子。
放映厅里空气浑浊,气味难闻,银幕上的画面时不时会跳动几下,但观众们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我就算无聊死!枯燥死!闲得跳楼!也不会看这种老片子!
嘿嘿,真好看!
八十年代的人民精神生活还是太匮乏了啊!得需要我来拯救。
方远无意识的哼出了主题:“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唉,这波放映红利,够大和尚逍遥到2025年去。
方远哼着完《少林》,又哼《牧羊曲》,不知道哼了几遍。拐进弄堂,就看见自家窗户透出的暖黄灯光。
母亲肯定在准备晚饭了。
“妈,我回来了!”方远跺掉布鞋上的雪泥,掀开门廊处挂着的棉帘子。
厨房里飘出饭菜的香气,沈慧芝正系着蓝布围裙正在炒青菜。
“快去洗手,你爸今天特意买了条鲳鱼儿。”她说话时带着软糯的上海口音,却总爱学父亲说儿化音,把“鱼”说成“鱼儿”。
客厅里,方青松正修理收音机,抬头看到儿子,张口道:“小远,帮我把《无线电》杂志拿来。”
声音温润,还带着胸腔共鸣。
嘿!好久没听到老头的声音了哈!以前没发觉,现在一听还真是!
不愧是上影厂的配音演员。这雍容华贵劲儿。
方青松原本是八一厂的,专门配一些政委啊、领导啊这些角色。后来上影厂发行大量译制片,就把他要过来了,直接落户。又跟上海棉纺十七厂的沈慧芝相亲结婚,生下姐姐方瑶和方远。
姐姐这会儿在首都上大学呢!
方远从五斗柜上取杂志时,碰到了了父亲收藏的电影票根。这些泛黄的纸片上印着《佐罗》《虎口脱险》等片名,每张背面都用工整的字迹写着日期。
最上面那张是父母第一次约会时看的苏联电影《法吉玛》,票根已经发脆。
“别动你爸的宝贝。”母亲端着蒸鱼出来,朝父亲努努嘴,“上次大扫除我扔了张破票根,他念叨了半个月。”
父亲估计修这收音机有段时间了,看到沈慧芝端菜上来,松口气,赶快丢掉螺丝刀,迅速转移话题。
“今天路过淮海路,看到有卖电风扇的,不要工业券,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我想虽然天冷,但是夏天咱们能用上,你又怕热。我就找他订了一台。明天就能拿到手”
“又乱花钱!”沈慧芝摆好菜,埋怨里带着笑意,拿起筷子在鱼腹那夹了一大块肉,放到到方青松碗里。他一辈子吃鱼只吃那地方,因为怕鱼刺卡着喉咙。
方远突然觉得还没吃饭,就有点饱了。这狗粮.....
但是......重生回来挺好的。
这踏实的小日子,是前世债台高筑时做梦都不敢想的。
但……再穷也得想法子搞钱啊,总不能再让老头为了台电风扇‘乱花钱’,也不能让老妈一辈子守着灶台算计葱姜蒜吧?
“小远啊。”
方青松坐到饭桌前拿起碗:“明天早点起,我带你去上影厂报道。”
方远愣了一下。
“虽说是临时工,打杂,但是一个月能有22块钱,好好干不是没有转正的机会。”方青松一口吞下鱼肉,“我拉下老脸找的领导,你别给我丢人。”
方远哭笑不得,刚刚在脑海里构思赚钱大业呢,结果起步居然是从临时工开始的。
不过怎么敢忤逆老头?去上影厂也有利于自己开展下一步。于是连忙嗯了一声。
沈慧芝知道丈夫的秉性,一开始就没完了,赶快打断:“吃饭呢!讲这些做啥?”她瞪了丈夫一眼,“先吃饭,鱼凉了腥气。”
方青松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谁让他考不上大学的……”
方远苦笑,上辈子被老爹唠叨的够狠,现在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自己后来确实转正了,不过转正后上影都快倒了,好在多少积累了点人脉,在所谓娱乐圈的边缘混口饭吃,不算好也不算坏。
“知道了。”方远拿勺子把鱼汤浇在饭上,“我明天穿那件新中山装去。”
八十年代没有夜生活,吃完饭以后,一家人看会电视,九点多洗漱好就各自回房。
方远躺在小钢丝床上,身下的弹簧床随着翻身发出细微的“吱呀”声。
不到十平方的房间,墙皮有些泛黄,角落里还留着小时候用铅笔画的刻度线,那是他每年生日时,父亲给他量身高留下的。
最上面一道停在1米84,是高中毕业那年的春节,后面就再没更新过。
方远盯着天花板上那盏蒙着灰的灯泡,钨丝早就烧黑了半边。前世的自己住惯了精装公寓,智能家居声控灯一喊就亮,哪像现在,拉个灯绳都得小心别拽断了。
五斗柜上摆着姐姐方瑶上次回来从学校带回来的搪瓷杯,印着“北京大学”的红字。
重生回来半个月,这破屋子他每晚都得重新适应一遍。看了会《大众电影》,方远迅速从被窝里伸出手,拽住灯绳轻轻一拉,屋子里漆黑一片。
好早就要睡觉了啊!但是方远他竟然觉得……这样很踏实。
爸妈还在、姐姐也在,家都在。
前世为了给自己偿还债务,爸妈咬着牙,把单位分的七十多平的房子卖了。
一辈子精致的母亲到老了开始在菜市场上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父亲怎么说都不愿意去体检,因为他害怕真查出什么毛病.....
姐姐呢,所托非人,婚后生活一地鸡毛,在四十多岁时候还是离婚了,独自带着孩子还硬要给自己支援.....
搞钱!搞钱!搞钱!
这个念头像魔咒一样在方远脑子里盘旋。
他得找门路,得快!厂里打杂是踏板,但真正的机会在那些即将躁动起来的民间市场里。
“青松!收音机你不是说能修好吗?!”
“小声点,小远都睡觉了,晚上我眼睛看不见零件,我明天带到厂里去修。”
“哼,肯定是找人修,然后来瞒我。”沈慧芝嗔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8VT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