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9章 社会现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8VT1/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永不瞑目》在上海电视台播出的余热未消,随着几家省级电视台的陆续跟进,这股观剧风暴迅速席卷全国。

清晨,鲁省《大众日报》报社的孙主编打着哈欠走进办公室,却被传达室老师傅喊住。

“孙主任,您们办公室的信!好家伙,这一麻袋都是!”

孙主编看着地上那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愣住了:“这……这啥情况?搞错了吧?”

老师傅摆摆手:“错不了!都是寄给‘读者来信’版的,署名都写着呢,全是说那个……那个什么电视剧的!”

孙主编只好叫来一个刚分来的大学生小伙子,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麻袋抬到编辑部。打开一看,里面是密密麻麻的信件,内容几乎大同小异:讨论剧情、心疼肖童、痛骂欧阳兰兰、询问插曲……落款有工人、学生、教师、退休干部,覆盖了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

“这电视剧……疯了不成?”孙主编喃喃自语。

旁边正校稿的年轻编辑余强抬起头:“主编,您没看《永不瞑目》啊?我妈、我媳妇,连我们楼下小卖部阿姨都看疯了!天天聊!”

余强没好意思说自己昨晚也追到半夜,为肖童的命运揪心不已。

孙主编虽然没看过,但是他思维倒没那么古板。挥挥手:“挑几封有代表性的,整理一下,读者来信版加个‘《永不瞑目》热议’专题!”

一时间,“肖童”、“欧阳兰兰”、“欧庆春”成了街头巷尾、工厂车间、学校食堂最热门的话题。随着剧情推进,观众的情绪被积累到了顶点。

倒数第二集,高潮来临。欧阳兰兰在绝望与偏执中,扣动了扳机。子弹射向肖童的瞬间,电视台适时地响起了那首旋律凄美的插曲——《魔鬼中的天使》。

“你是魔鬼中的天使,

所以送我心碎的方式,

是让我笑到最后一秒为止,

才发现自己胸口插了一把刀子……”

伴随着歌声,画面切入快速的回忆闪回:肖童初见她时的惊艳,两人在校园里的短暂温情,欧阳兰兰偏执的眼神,肖童清澈笑容下的痛苦挣扎……回忆杀与歌词交织,将悲剧美感渲染到极致。

这一刻,无数观众守在电视机前,被深深震撼,久久无法平静。

“哎呦喂!开枪了!真开枪了!”一个正在织毛衣的中年妇女猛地一拍大腿,织针都掉在了地上。她家男人端着茶杯,张着嘴,忘了喝。

“这个欧阳兰兰!疯特了!真是疯特了!”女人絮絮叨叨,眼圈却有点红。

“肖童这孩子……作孽啊!”

“怪谁?还不是他自己非要当卧底!”

女人立刻呛声:“你懂个屁!他是为了欧庆春!”

“你看看!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跟这种女的扯上关系,准没好事!”女人的公公指着电视机,不禁感慨。

可孙女却盯着屏幕,小声说:“可是……她也是真的爱他啊,就是方式太极端了……”

老爷子眼睛一瞪:“爱?这叫爱?这叫害人害己!”

看到这一幕的孙主编一拍脑门:“玩咯,过两天的信又要爆炸咯~”

媳妇在旁边抽抽搭搭:“这剧好看吧?前两天还和你说了,你不愿意看。”

孙主编刚想习惯性反驳,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这剧确实不错。

而更多的居民大院里,农村晒谷子的场地上,一台台黑白电视架起,天线杵的老高,更多的观众围在一起看电视。

“哎娘嘞!真打上了!这闺女咋这么虎呢!”一个纳着鞋底的大娘惊呼,手里的针都扎歪了。

旁边抽着旱烟的老汉吧嗒一口烟,悠悠道:“我早就说嘛,这城里女娃子,心思深,沾不得!你看这不就出事了?这肖童多实在个人,可惜了喽!”

旁边有人反驳:“他四叔,你懂啥!那肖童是警察派去的卧底!他骗人在先!”

“卧底咋了?卧底也是为民除害!那欧阳兰兰就是个祸害!你看她穿那衣裳,像啥样子!”立刻有婶子加入战团,讨论的重点迅速从案情转移到欧阳兰兰的裙子上。

这一刻,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观众,情感却通过荧幕奇异地连接在了一起。震惊、愤怒、惋惜、对角色复杂性的争论……所有的情绪在歌声达到高潮时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虽未直接发出,却仿佛能穿透墙壁,在夜空中回荡。

电视剧播完了,片尾曲《你快回来》响起,但很多家庭并没有立刻换台或关闭电视。大家怔怔地坐着,或是激动地开始与家人争论、复盘。这一晚,无数人为了一个虚构的故事和人物,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

第二天,孙主编一到办公室,就发现“读者来信”小组的桌上,那麻袋信件旁边,又堆起了新的小山。小组负责人顶着黑眼圈,既疲惫又兴奋地汇报:“主编,爆了!彻底爆了!全是讨论昨晚那集的!咱们的专题,得加版了!”

孙主编看着那堆信件,终于真正感受到了这部叫做《永不瞑目》的电视剧,所蕴含的惊人力量。它不仅仅是一部戏,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黄磊饰演的肖童,以其年轻、英俊的面孔和那一双清澈无辜、饱含痛苦与挣扎的大眼睛,彻底征服了全国观众,成为无数人心中“最令人心疼”的荧幕形象,一跃成为全国最炙手可热的偶像小生。

而宁静饰演的欧阳兰兰,这个“魔鬼中的天使”,其危险、痴情、时尚又性感的形象,随着天气转暖,更是在大城市的女青年中引发了模仿热潮。

一时间,类似剧中的红色连衣裙、略显夸张的耳饰、带着一丝野性的妆容开始流行,让男青年们在大街上大饱眼福,心里不免对这部电视剧多了几分感激。

相比之下,邓婕饰演的欧庆春,因其角色设定更偏向于成熟、坚韧的正面女警,虽然演技备受好评,但角色的戏剧张力和话题性不如前两者,提升相对有限,但稳固了她实力派演员的地位。

姜武饰演的硬汉刑警李春强,还有王劲松,也都凭借出色的表演各自收获了大量关注,知名度大涨。

剧集的热播,更直接带动了音乐的火爆。解晓东演唱的片尾曲《你快回来》和杨玉莹演唱的插曲《魔鬼中的天使》,旋律响起就能引发共鸣。

由于这两首歌曲尚未正式发行唱片,渴望反复聆听的观众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电台点播。

一时间,各地音乐电台的热线电话被打爆,点播《永不瞑目》插曲的请求络绎不绝。

电台导播们既欣喜于节目的高热度,又苦恼于无米下炊。被逼无奈之下,一些电台想出了奇招:派出工作人员,直接用录音机在电视机旁对准喇叭,录制剧集播放时的歌曲片段。

于是,在电波中,听众们时常能听到音质嘈杂、夹杂着细微电流声的“现场版”《你快回来》和《魔鬼中的天使》。

有时录制人员手慢,歌曲开头几句没录上;有时剧集结束得突然,歌曲还没放完就被掐断,甚至偶尔在歌曲尾声,还能隐约听到下一节目预告或广告的开头几个字。

更有什么拍电视的声音,小孩哭闹声,甚至因为开头没路上的字正腔圆的“艹!”。

即便如此,这个质量的歌曲,依然无法阻挡听众的热情,点播率持续高居不下。

更深远的影响,则体现在社会层面。

报纸上开始出现大量讨论文章,不再局限于剧情本身,而是深入到毒品危害、青少年教育、社会边缘人群等严肃话题。

在九十年代初,毒品对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还是一个相对遥远和模糊的概念。

别觉得这不可思议,毒品的泛滥也就是从近两年才开始。

《永不瞑目》以极其直观和震撼的方式,完成了对全民的一次禁毒警示教育,让“远离毒品”这句话有了更加具体和沉重的分量。

这种强大的正面社会效应,最终也引来了官方的关注和肯定。相关部门发文表彰了《永不瞑目》剧组,称赞其“以艺术的形式深刻揭示了毒品的危害,起到了良好的社会警示作用”。

就在《永不瞑目》引发的社会热议一浪高过一浪的同时,中华大力神口服液厂里,也是一片欢腾的景象。

厂长办公室,销售科科长几乎是挥舞着一沓报表冲了进来,脸上兴奋得泛着红光:“厂长!爆了!这个月的订单,比去年同期翻了五番还不止!好几个省的供销社都在催货,生产线三班倒都快跟不上了!”

厂长接过报表,看着上面陡峭上升的曲线,有点不敢相信:“怎么回事?咱们最近也没搞大型促销活动啊?”

“是广告!厂长,是咱们那个广告起效果了!不,是那个演广告的宁静,她演的那个电视剧《永不瞑目》,现在火得没法形容!”销售科长激动地解释。

当初力主花大价钱请星火文化的宁静来拍广告的那位副厂长,此刻正坐在沙发上,端着茶杯,扬眉吐气。

虽然他是听到方远的效果不好,杨玉莹抵债的承诺以后才答应的,这层他没告诉厂长。

当初他提出这个方案时,厂里也不是没有反对声音,觉得一个唱歌的明星,代言保健品是不是有点不搭?

而且广告播出初期,市场反应也确实平平。

但事情很快出现了诡异的转机。就在《永不瞑目》开播前后,不知道从哪个角落传出了关于宁静是“变性人”的谣言。

这谣言虽然负面,却带着一种猎奇的色彩,导致很多观众会带着一种“求证”的心态,尤其会格外注意“中华大力神口服液”广告,许多观众为了研究宁静,甚至会特意不换台,不管电视,等着看广告里宁静到底有没有所谓“遮挡喉结”

这种无心插柳的负面营销,阴差阳错地将“中华大力神”这个品牌名称,强行植入了大量观众的脑海里。

如今,《永不瞑目》大爆,宁静饰演的欧阳兰兰成为现象级话题人物,知名度和讨论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当初那种猎奇心态,迅速被对角色本身的巨大关注所取代。现在,观众再看到广告里那个健康、靓丽的宁静时,感觉完全不同了。

欧阳兰兰的“坏”与广告里健康形象的“好”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反而加深了品牌记忆。

“还是你有眼光!当初坚持要请宁静,这步棋真是走对了!”厂长拍着副厂长的肩膀,由衷地说道。

李副厂长放下茶杯,故作淡定地摆摆手:“嗨,我也是觉得那姑娘形象好,有观众缘。谁能想到后面有这么多戏呢?不过话说回来,老陈,当初也是你支持我。”

“嗯?这就叫我老陈了?”陈厂长眉头一皱,但是看着春风得意的李副厂长,到底是没说话。

与此同时,几位主演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磊走在校园里,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悠闲自在。他几乎成了移动的“景点”。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引来一片注目礼和窃窃私语。

“看!肖童!是肖童!”

“哇!他眼睛真的好好看啊!比电视上还清亮!”

“好想去要个签名啊……”

去食堂打饭,打菜的大妈都会多看他两眼,有时还会偷偷多给一勺菜,小声说:“孩子,多吃点,那东西真的不能沾啊。”弄得黄磊既尴尬又有点小感动。

以前一起厮混的哥们儿,现在看他眼神里除了熟稔,也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羡慕甚至距离感。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名声,让还在象牙塔里的他有些无所适从,兴奋之余,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相比之下,姜武和王劲松这两位大心脏,而且是配角,所以应对起来就从容许多。但走在校园里,认出他们的人也同样大增。

“嘿!姜武!李春强!戏里够爷们!”有男生会冲他竖起大拇指。

唯有一个,邓婕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当初《红楼梦》多火?这样的场面就是小意思,不过唯一让她有点沾沾自喜的就是,报纸上评论她是红楼众芳里第一个走出角色,有新的代表作的女演员。

嗯,这报纸得剪下来收藏,回头气一气小旭她们。

王熙凤喜上眉梢。

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8VT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8VT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