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夏家小院。
晚饭是清淡的咸汤面配白面馒头,最近荤腥吃多了,连最馋嘴的夏子梅都吵着要吃素。
只有夏建国就着猪耳朵,慢悠悠地抿着小酒。
吃到一半,夏东青突然开口:"妈,能给我拿300块钱吗?"
家里的财政大权都在母亲手里。
她要是不同意,就算夏建国点头也没用。
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在大事上,李小娟向来分得清轻重。
听到儿子要钱,李小娟条件反射般问道:"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
夏建国也投来好奇的目光。
从小到大,夏东青几乎没主动要过钱。
有时候父母想多给,他还会推辞。
这孩子从小就特别独立。
更何况300块不是小数目。
相当于机械厂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
突然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夏东青喝了口咸菜汤,咽下嘴里的馒头,放下筷子说道:"我有个赚钱的计划,但现在资金不够。"
"需要启动资金。"
别看他之前赚了不少,但开销也大得惊人。
56式半自动步枪、雷管炸药、家里添置的各种物资
这段时间的花销,抵得上普通家庭十年的开销!
现在手头只剩三四百块。
其中100块还是上次林场的奖励。
要搁平时,他绝不会跟父母开口。
进山打几趟猎,
总能有些收获。
有了猎物,钱自然就来了。
但这次情况特殊。
他等不起!
准确地说,是那群野猪等不起。
谁知道过几天它们会跑到哪里去?
打大围就像炒股,错过这波行情,连汤都喝不上!
夏建国和李小娟对视一眼。
多年夫妻的默契,让他们用眼神就完成了交流。
直接拒绝肯定不行。
夏东青这段时间的表现有目共睹。
于情于理,他们都应该支持。
但是!
毕竟涉及这么大一笔钱,他们得替孩子把把关。
这种事李小娟不适合出面。
她的见识也帮不上忙。
"说说看。"夏建国抓了把花生米放在儿子面前,自己也剥了起来。
"你的赚钱计划是什么?"
夏东青知道瞒不住。
不说清楚,父母就算给钱也会担心。
他不想让他们为这点事操心。
再说了,
后续可能还要借助父亲的人脉。
早晚都得说,
不如现在坦白。
他相信父母不会拒绝,因为这次计划比上次林场打猎安全多了!
果然,听完儿子的全盘计划,
夏建国用古怪的眼神打量着夏东青。
半晌憋出一句:"我很好奇,你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
没等夏东青回答,
李小娟身上已经散发出杀气。
"夏建军,你什么意思?!"
"什么叫不是你亲生的?你居然敢怀疑我"
看着父亲连连求饶的样子,夏东青抱起妹妹在一旁看戏。
他知道,这事儿成了!
同样的场景也在隔壁王家上演。
王大春左手抓着馒头,右手拿着烤肉,蘸着辣椒吃得满头大汗。
"妈,给我拿600块钱。"
"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老大说要凑钱,年前干票大的!"
"夏东青说的?行,吃完我去拿。"
一听是夏东青的主意,周秀琴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这让王小海眼睛一亮。
"妈,也给我拿600不,60块。"
"也是夏大哥说的。"
周秀琴眉头一挑,给王和平使了个眼色。
王和平会意,悄悄往王小海那边挪了挪。
王小海浑然不觉,
chapter_();
还沉浸在拿到钱后买什么好吃的幻想中。
"他有没有说为什么要钱?"
"这个你别管,反正是夏大哥要的。"
"你确定?"
周秀琴的语气越来越危险。
王小海终于察觉到不对劲,
沉默两秒后,丢下筷子就想跑。
可惜早有准备的王和平一把抓住他。
"小兔崽子,现在都敢骗家里钱了?!"
"看我怎么收拾你!"
"哥,救命啊!"
躲得远远的王大春看着弟弟鬼哭狼嚎,笑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刚收了我5块钱封口费,还想我救你?
做梦去吧!
第二天清晨,小山村村口。
村民们围着一块小黑板议论纷纷。
"你们说这是要干啥?"
"两毛钱一斤收山货?比公家价格高一倍啊!"
"看着不太靠谱。"
"怎么不靠谱?赵二溜说了,现金结账!"
"看见那边的秤没?当场称重当场给钱。"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能有假?"
"他不给钱,咱就不给货呗。"
"难不成他还敢明抢?"
"赵二溜哪来这么多钱?"
"这你就不知道了,真正出钱的是夏家和王家那两个小子!"
"你是说夏老炮?"
"老夏家就他一个儿子,不是他还能是谁?"
""
被乡亲们团团围住的赵二溜紧张地咽了咽口水。
虽然他平时做事不太靠谱,
可这种阵仗还是头一遭。
他心里直打鼓。
偷偷用胳膊肘捅了捅闭目养神的夏东青:"老弟,这事儿靠谱吗?"
"我看他们光看不买啊!"
"一个个都杵在那儿不动。"
"要不咱们换个法子?"
夏东青微微睁眼,淡淡道:"急什么,这才刚开始。"
他知道赵二溜是紧张过头了。
第一次做生意都这样。
生怕哪里做得不对。
脑子里全是乱七八糟的念头。
其实谁在乎这些?
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他开的价格比国营商店高一倍,还省了乡亲们跑县城的路费和时间。
除非小山村的人脑子进水,否则不可能不卖!
现在观望,不过是人之常情。
对新鲜事物,谁都会犹豫。
这很正常。
只要有人带头,后面就好办了!
果然,没过几分钟,村东头的吴婶扛着个大麻袋过来了。
"砰"的一声把麻袋扔在秤上。
"赵二溜,货带来了,你们真收假收?"
第一单生意,夏东青亲自上阵。
他和赵山河、王大春麻利地把麻袋里的山货倒出来分筐。
一筐筐过秤。
夏东青边忙活边笑着说:"吴婶您这话说的,小黑板上写得清清楚楚,2毛一斤,还能骗您不成?"
"您稍等,马上给您算钱。"
吴婶虽然脾气暴,但见夏东青这么客气,也不好发作:"不急不急,你们慢慢来,我等着就是。"
都是山里长大的孩子,称重这种活计手到擒来。
几分钟就完事。
整袋山货都称完了。
"吴婶您看,一共76斤半,算您77斤。2毛一斤是15块4,"4"这个数不吉利,给您凑个整16块,六六大顺,您看行不?"
卖山货的人最精打细算。
别以为山货是天上掉的钱,随便捡捡就有。
采山货要翻山越岭,还得时刻提防野猪、黑熊。
采回来还得挑拣、清洗、晒干。
最后才能拿去卖。
费时费力不说,回报还低得可怜。
除了少数品种,公家收购价统一1毛一斤。
嫌价低?
爱卖不卖。
去集市看看有没有人收?
(http://www.220book.com/book/8VT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