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邀请,高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惊喜之情。他深知,自已远渡重洋赴美求学多年,但祖国和人民始终未曾将他遗忘,并且在关键时刻向他伸出了热情的橄榄枝。这份来自祖国的召唤,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温暖与归属感。
然而,与此同时,一个疑问却如阴云般笼罩在他心头:这所闻名遐迩、享誉全国的高等学府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得知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涯即将画上句号的呢?毕竟,那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啊!当时的通讯条件远不如现今这般发达便利,信息传递的速度缓慢且方式单一。在那个时代,跨越国界的交流并非易事,人们往往只能依靠传统的信件或者极为有限的电话来保持联系。而如今,这所国内顶尖高校竟能如此迅速准确地掌握到他学业进展的最新动态,着实令他倍感困惑不解。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科技的发展尚未如现今这般日新月异,手机和互联网对于大众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般的存在。即便是看似寻常的座机电话,也是极为稀有的物品。通常来说,普通百姓家里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设备,唯有那些规模较大、级别较高的单位或是企业,亦或是一些身居要职的领导们,才能够有幸拥有属于自已的专用电话机。
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多依赖于传统的方式——信函和电报。每当想要传递信息时,人们便会精心挑选一张信纸,用钢笔蘸满墨水,一笔一划地写下内心的话语。然后将这封承载着思念、关怀或重要事务的信件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再满怀期待地投入邮筒之中。而等待对方回信的日子,则充满了焦急与盼望。
至于电报,虽然它能以更快的速度传达信息,但由于费用相对高昂且对文字表述有着严格的限制,所以往往只在紧急情况或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上才会被使用。发报人需要绞尽脑汁精简词句,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关键要点。接收方则会在收到那简短却饱含深意的电文后,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
高融第一个想到的是吴迪或者燕津大学。因为吴迪在国内的社会或者学术交往活动比较多,或许是她在有意或无意中透露了高融在美留学即将毕业即将学成归来的消息。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在天有缘 或者说燕津大学的某个机构拥有高融在美留学即将毕业的信息沟通渠道并且对外公布了他的相关消息。
然而,他心里非常清楚,吴迪向来行事稳重,尤其是在面对像选择专业或是决定就业这种至关重要的大事时,她总会积极地与自已展开沟通和交流。以往每一次面临重大决策,她都会认真思考,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且还会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结合自身情况加以综合考量。可是这一次,她却表现得如此突兀,完全不像她平日里一贯的作风,这让他感到有些诧异和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这般反常呢?难道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紧急且无法预知的状况吗?还是说她内心深处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烦恼或忧虑,以至于让她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和冷静?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令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要知道,像燕津大学这般在全国都赫赫有名的高等院校,它们是绝对不可能毫无缘由地就将本校出国留学学生的相关信息对外公布的。毕竟,作为一所如此知名且备受瞩目的学府,其自身必然拥有一套严密完善的信息保密机制。这种机制的存在不仅是对学校声誉和形象的维护,更是对每一位在校学生个人隐私的尊重与保护。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如果随意泄露这些学生的信息,都可能会给他们带来诸多不必要的困扰甚至危险。因此,即便是面对外界的种种好奇与询问,燕津大学也始终坚守着自已的原则底线,绝不会轻易打破这套已经成熟运行多年的信息保密机制。
对于这样的棘手问题,高融其实完全有多种途径去获取答案。比如,他大可以通过精心撰写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函寄给吴迪,详细地阐述自已所面临的难题,并期待对方能给予详尽且有用的回复;又或者,利用现代便捷高效的电报技术向燕津大学发出咨询请求,以最快速度获得专业人士的解答和建议。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高融却认为采取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明智之举。因为无论是写信函还是发电报,都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信件可能会在邮寄途中丢失或延误送达时间,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而电报虽然速度较快,但受限于篇幅和表达方式,很难将复杂的问题准确无误地传达清楚。此外,如果接收方正处于忙碌状态或是对相关问题不够了解,那么得到的回应很有可能无法满足高融的需求。所以综合考虑下来,高融觉得这些方法实在是太过冒险,极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http://www.220book.com/book/A11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