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35章 法库人在盈好(4)

小说: 农民夫妻   作者:家是温暖的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农民夫妻 http://www.220book.com/book/BDE2/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家是温暖的岸”推荐阅读《农民夫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明天,张迪又要回沈阳上班了,张迪现在在一家广告策划中心上班,每月工资三千五百元,早八晚五,虽然不多,但也是张迪转行以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短暂的相聚,为了生活,又要分开,送走了张迪,张海也快回沈阳了。

张海看见母亲那蹒跚的步伐和那被岁月压弯的腰对李侠说。

‘’李侠,今年你别去陶瓷城打工了,你就在家照顾母亲吧!我怕母亲一个人在家,万一出点意外,咱们后悔也来不及。小迪的姥爷姥姥也都七十多岁了,你有时间也去照顾一下,人都有老,老人都不容易。‘’

‘’是啊,老人是最不容易了。他们一辈子吃不饱,穿不暖的,到老也该享点福了。‘’

李侠也知道张海明天就要回沈阳上班了,夫妻俩又要分开了,所以每天都陪着张海,晚上,房间里弥漫着一种别样的静谧。张海看向李侠,眼中多了些平日里没有的炽热。

张海轻轻地拉过李侠的手,将她带到卧室。关上房门后,两人四目相对,空气中仿佛有电流穿梭。张海缓缓靠近李侠,先是轻轻吻住她的额头,接着嘴唇慢慢下移,最后热烈地吻住了她的双唇。

李侠也热情地回应着,双手紧紧搂着张海的脖子。他们相拥着倒在床上,身体紧密贴合在一起。这一刻,所有离别的愁绪和生活的压力都化作了彼此间浓浓的爱意,通过这亲密的行为释放着。窗外月色朦胧,屋内二人沉浸在只属于他们的温情时刻,享受着这难得的亲密与交融,暂时忘却即将到来的分离和生活中的琐碎烦恼。

良久,激情褪去,两人相拥而卧。张海轻声说道:“侠儿,每次分别都像割我的肉一般难受,可我们得撑起这个家呀。”李侠用手指堵住他的嘴:“别说了,我懂。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对方,距离不算啥。”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屋子,张海默默地收拾行李,李侠则在厨房忙碌着准备早餐。饭桌上,简单的饭菜却充满着温馨。张海大口吃着,像是要把这份家的味道刻在心底。吃完饭后,张海拎起行李,转身的瞬间,泪水在眼眶打转。李侠强忍着泪,递给他一个包裹:“里面有你爱吃的咸菜,路上小心。”张海用力地点点头,出门的那一刻,他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李侠,然后大步离开。李侠站在门口望着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不见。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家里打理好,等丈夫下次归来。

张海上午十点到了宿舍,和李侠报了个平安。宿舍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屋里阴冷阴冷的。

张海去金荣鑫食杂店买了十斤挂面。张海和金荣鑫也混得很熟,每次下班,都去食杂店里逛一圈,买些生活用品。金荣鑫为人也很随和,总有意和这些打工人搭讪,扯闲篇。其实主要就是多招些顾客,好多卖些货物。张海的快递都是寄到食杂店的,下班后,张海再去取。

张海又去街上买了二十个馒头,街离宿舍有四里多路,太远了,本来班上工作强度挺大的,下班后就不愿意走了,去一次多买几个,放进女儿给买的冰箱冷冻里,十天八天也不会坏的。又买了五斤鸡蛋,五斤小米,几袋黄豆酱和紫菜。

张海只中午在食堂吃,食堂早饭四点半就开始了,白班太早了,夜班早上四点半都没人吃,只想趁吃饭这个时间找个地方打盹。白班下午四点半这顿饭都是中午或昨天剩的,根本没法吃。

钱挣得挺不容易的,也不去小吃部了,自已从家里带来了电炒锅,自已做饭吃。早晨馒头小米粥或紫菜蛋花汤外加一个煮鸡蛋,晚上面条鸡蛋酱。这样也能省不少钱。

宿舍只有张海一个人,其它员工明天起早回来?张海心里嘀咕着。

宿舍的取暖只能靠电,张海打着了两个电暖风,可是即便开着两个电暖风,屋子里还是很冷。张海裹紧了衣服,坐在床边发呆。突然听到一阵轻微的响动,他警觉起来,心想是不是进贼了。小心翼翼地走向声音来源处,发现原来是一只瘦弱的小猫钻了进来。小猫冻得瑟瑟发抖,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张海。张海心中泛起一丝怜悯,把小猫抱了起来,用自已的体温温暖它。他找出一些碎面包喂给小猫吃,小猫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抱着小猫,张海感觉屋子里好像没那么冷了。他想着妻子在家里也是这般照顾小动物的吧。这时手机传来消息提示音,是妻子发来的照片,家里的小狗正趴在母亲脚边晒太阳,画面很是温馨。张海回复道:“家里一切安好便好,这里虽冷但看到你们的消息就暖和了。”小猫喵呜叫了一声,仿佛在回应他。张海决定等舍友们回来问问能不能留下这只小猫,至少有个伴,也能让这寒冷的宿舍增添一点生机。

晚饭张海自已做的面条,炸的鸡蛋酱,张海刚把面条和鸡蛋酱端上桌,舍友们就陆续回来了。看到张海怀里的小猫,大家先是一愣,随后纷纷表示可以留下小猫。毕竟在这清冷的宿舍,有个小家伙也算有点乐趣。

张海高兴地给小猫弄了个简易小窝。舍友们围坐在一起,闻着鸡蛋酱的香味打趣说:“老张,你这手艺肯定是老婆教的吧。”张海嘿嘿笑着点头。

大家一边吃着张海做的面条,一边分享着各自回家的趣事。有人说自家孩子长高了不少,还有人说家乡变化大。张海听着,心中满是思念家人的情绪。

晚上睡觉的时候,小猫蜷缩在小窝里,偶尔发出几声呼噜声。张海躺在被窝里,看着手机里妻子和家人的照片,带着对未来团聚的憧憬渐渐入睡。梦中,他回到了家中,妻子微笑着迎接他,母亲健康地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一家人其乐融融,那画面美好得如同冬日里最温暖的炉火。

早晨六点,张海就起来做饭,熘馒头,熬的小米粥,煮一个鸡蛋和家里带的咸菜。大正月的,有些寒酸,但是自已亲手做的,吃得也津津有味。

七点四十,张海就到车间,同事们都来了,互相问候,拜年。聚在一起,唠些过年一些的趣事。

新年的头一个班,主要都是打扫卫生给床子预热,下午四点就下班了。夜班才正式开始生产。

张海下班的头一件事,就是给李侠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和妻子一起分享车间里的趣事。

从妻子的口中得知,自从岳母在医院看完病,吃了大夫给开的药,再也没有迷糊过,张海告诉妻子,自已明天在网上买些降血脂的药,邮家里去。让李侠给送去。

年也过完了,张海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随着张海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宝哥传授自已的经验,终于只要看刚车出来的刹车盘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换什么刀了,每次换刀前的刹车盘的尺寸,都在公差范围之内。再也不用经常用卡尺量尺寸了,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样的刹车盘,别人十个小时完成的刹车盘数量,张海八个小时就能完成。也就是说张海每天八小时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工作也相对轻松起来,夜班太困了,忙时会连续上一个月的夜班,张海夜班也能有两个小时睡觉时间,工作量一点也不比其他同事少。科长和班长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产能就行。

现在的金沙线产量是如日中天,在生产计划表格中红线破格而出直线上升,而车床计划表格中绿线破格而出徐徐下降,和金沙线成为鲜明的对比。再也没有不给金沙线操作工涨工资的理由,厂长向老板把金沙线的情况汇报了一下,老板当时就表示每个金沙线的员工涨一千五百元工资。金沙线的员工干劲更足了。厂长也发话了,哪道工序都可以停,唯独金沙线不能停。

阳春三月,寒意渐退换新颜,生机盎然在眼前,现在的天气,不冷不热,是干活最舒服的季节。

张海在三,四线,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这时科长张继五拿来喜糖和喜烟来到三四线说‘’张海来抽根喜烟,吃喜糖。‘’

‘’科长,这是有饭局呀,谁办喜事?‘’

张海点燃了一根烟。

‘’车间主任张小东乔迁之喜,请大家喝酒,这个礼拜天。‘’

张继伍说。

‘’好事,我一定准时到场。‘’

张海说。

张继五拿着烟和糖去了五六线。

午饭时间,员工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咱这钱随也白随,咱有事还能去找主任!‘’

‘’在人手底下打工,不去能行吗?‘’

‘’你们谁爱谁去,我是不去,要是给我小鞋穿,我就不干了。‘’

众说纷纭。

张海心里想的就一个字去,只要想在盈好干,就必须去,还不能少花。

礼拜天也是大倒班,晚上车间没有生产任务,所以酒席订在下午五点半,地点又是迎春大酒店。机加厂的员工大多数都去了,只有那三三五五的,死抠的人没有去,大多数员工都花两百块钱,张海拿了个红包,塞进了三百块钱,写上了自已的名字,递给了的收礼金的人。

进入酒店宴会厅,里面热闹非凡。张海找了个位置坐下,周围都是熟悉的工友。不久,车间主任张小东站在台上致辞,感谢大家前来捧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开始互相敬酒聊天。

张海端着酒杯走向张小东,真诚地说:“主任,恭喜乔迁新居啊,希望以后还多多关照我们这些一线工人。”张小东哈哈一笑:“张海啊,你工作认真负责,大家都看得见,这是你应得的待遇。”

这时,旁边有人提议玩点小游戏助助兴。于是大家玩起猜数字的游戏,输的人喝酒。张海运气不佳,连连中招,喝得脸微微泛红。

酒局接近尾声,大家都有些醉意朦胧。张海走出酒店,夜晚的凉风吹拂过来,让他清醒不少。他想到今天的花销,虽然心疼,但也明白这种人情世故在职场中的重要性。他拿出手机给李侠发了条消息:“今天参加主任的乔迁宴,花了些钱,但也是值得的,希望以后日子越过越好。”发完消息,张海踏上归途,心中充满对家庭和未来的期待。

似水流年,再过两天就是五一劳动节,张海在盈好已经站稳了脚,但还是忘不了那些帮助过他的法库老乡和同事。

决定请老乡们吃一顿,聚一聚,交流一下感情,在微信上邀请了赵梦娇,杨伟杰,李俊,郝明华,还有加工中心老丁,和车床刘德宝。地点在迎春饭店,时间订在下午五点。众人都在微信回了张海,表示准时到场。

五点,迎春饭店的包厢里。

张海端起了酒杯对着众人说:‘‘“各位老乡,咱们出门在外不容易,多亏了相互照应。今天请大家来,一是聚聚,二是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帮扶。”

众人纷纷举杯响应,气氛十分融洽。酒过三巡,大家开始聊起各自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琐事。

张海叹了口气说:“我刚来的时候啥都不懂,要不是遇到你们,真不知道怎么办。我有愿望,等退休后开个小吃部,小吃部的名字就叫法库人在沈阳,成为法库人的集战地,让法库人互帮互助,拧成一股绳,在沈阳干出一番事业。”

李俊接话道:“可不是嘛,咱们法库人就得团结。”

这时,服务员上菜打断了话题。菜品丰富,香气四溢。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继续畅谈。

突然,刘德宝一拍大腿说:“哎呀,咱们好久没这么畅快地聊天了。”

张海笑了笑说:“以后咱们也要常聚,不管遇到啥难事,互相倾诉倾诉也好。”

大家纷纷点头。临近尾声,张海举起杯郑重地说:“愿咱们老乡情谊永远不变,在这城市里都过上好日子。”众人碰杯,一饮而尽。之后,大家互道珍重告别,约定下次再聚,张海望着老乡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感慨,也带着对未来生活更多的期许。



    (http://www.220book.com/book/BDE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农民夫妻 http://www.220book.com/book/BDE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