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坐在稻草上的少年少女们正嘻嘻哈哈地聊着离开农村之后碰到各种好或不好的事情。
陆不悔在这天晚上什么也不想,一边吃着差一点被烤成碳的番薯一边聊着在京市所见所闻。
听到她说去过故宫,纷纷问起故宫是什么样,还问皇上坐过的龙椅是什么样儿。
问她去没去过长城,是不是跟书上写的那样气势磅礴。
还问她有没有现场看过天安门升国旗。
问她京市的豆汁是什么味道。
聊着聊着时间就过去了,聊得兴起的他们都没有看时间。
陆不悔没想到自已会跟同学一起除夕守夜。
十来个年纪相仿的同学天南海北地聊着,好像什么都聊了,可想了想又好像没聊什么有营养的话题。
不过这一天是她回来后过得很开心的一天,聊曾经的理想,聊遥不可及的梦想,聊无能为力的青春。
言语间似乎每个人都还没找到未来要走的路,也不知道自已未来能成为什么样儿的人。
十六七岁的他们刚刚离开校园,刚刚走进社会,保留着少年的天真懵懂,也经历了社会的残酷。
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又对未来充满迷茫。
这是陆不悔第一次跟别人聊那么多,那些不能跟长辈说的,不能跟家人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大家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困境,哪怕说出来也解决不了。
他们这个年纪并未经历太多事情,除了听着别人的倾诉帮不了任何人的忙。
大家也没想过说出来同学会帮着解决麻烦,都是农村出来没有任何背景的穷苦人家,自已的小麻烦都解决不了哪里能解决别人的麻烦。
大家只是围在一起不知不觉就把烦心事说了出来,想找一个人倾诉而已。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个除夕夜不仅仅是迎接新年,也是告别过去。
他们都知道半年时间让大家改变很多,下一次大家能聚在一起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那时候的他们还能不能像今晚一样肆无忌惮聊着天。
闲聊的时间过得很快,十二点已经过去,这一年也算是过去了,他们准备回去了。
田里的稻草被收了回去,火堆已经熄灭,只剩下一点点余温。
陆不悔跟刘思娣走了一段路,到了岔路口挥挥手告别。
刘思娣要走了,过完年走一些亲戚后就走了。
还有其他同学,有好几个也要早早去打工,说是开工早。
她会晚一点回去,年初七司机陈叔会来接她回京市。
陆不悔一边往家里走,一边想着乱七八糟的事情。
等到了家看到的是一家子都没睡。
看着自已的家人,她和往年一样说了春节的祝福,又和往年一样回到房间睡觉。
春节是忙碌的,年初一这天陆不悔跟着家人去继父那边的亲戚串门,好多亲戚要串门,陆不悔收了不少红包,虽然每一个红包都很小。
和往年一样,三姐弟把收到的红包都交给刘英。
初二这天陆不悔跟着家人去她妈这边的亲戚串门,收了一些红包,听了一些亲戚的询问,也听到一些亲戚请她帮忙。
对于这些需要帮忙的亲戚她都是拒绝的,理由都是陆家门第高,规矩多,而且不是每一个陆家人都能掺和陆家工厂的事,只有陆家选定的继承人才能管。
为了让他们信服,陆不悔半真半假地说陆家规矩有多严,还说陆家那样的富人家为了防止家族内斗早就定好了规矩,非继承人只要做出掺和工厂或是集团内部的行为,都会被惩罚。
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家族和平,也是为了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利。
要是有人做得太过,直接被陆家赶出家门也是可能的,毕竟陆家不缺孩子。
不知道是因为她演技太好还是因为这些亲戚好骗,几句话就把亲戚们唬住,再也不敢说让她帮忙送进陆家工厂。
当然亲戚们对她的态度也淡了一点,远没有之前的热情。
看到没人在耳边叽叽喳喳,她乐得清闲。
时间到了年初三,陆不悔送刘思娣离开,她看着曾经的同桌坐上离开家的车,心里无比佩服刘思娣的勇气。
刘思娣比她还小一岁,却给自已选择了未来。
在所有同学里面只有刘思娣一个人坚定了未来的路,那就是逃离原生家庭。
除夕夜那天,刘思娣说了很多,唯独这件事一个字也没说,也没有透露男朋友是哪儿人。
她要走,走得远远的,不跟这里的任何人有联系。
刘思娣甚至放弃曾经的朋友,曾经的家人,选择跟过去的所有人所有事告别,去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启新的人生。
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送刘思娣离开时还挥手说以后常联系,刘思娣笑着对她说好。
接下来几天同学先后离开,眼看就到了年初七。
陆不悔已经东西收拾好,司机陈叔早上九点就到了村里,带上她的东西离开了村子。
回头看着路口目送她离开的家人,陆不悔用力挥手,什么也没说。
从她回来那一天所有人就知道她会走,所以这一次离开并没有那样依依不舍。
至少在她看来是这样,谁也没哭。
——
1994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九)陆不悔回到陆家。
“回来了,吃饭了吗?”
“还没吃。”
保姆接过陆不悔的行李,一边往里走一边说:“先生和太太有事没回来,安安和康康还在秦家,先生说你今天回来,让我昨天开始上班,打扫房子迎接你回来,你要吃点什么?”
“有什么吃什么?快一点的。”
“刚包了些饺子,马上给你煮点出来。”
保姆帮着把行李搬到房间就去厨房煮饺子,陆不悔看着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间,把换洗的衣服弄出来。
等把行李收拾好陆不悔就下了楼吃饭。
香菇猪肉馅的饺子蘸着开胃的陈醋下肚,陆不悔总算能好好吃顿饭。
她虽然不晕车,但是这两天多除了坐车就是坐车,吃饭的地方也是在公路口找地方吃。
味道怎么样不清楚,只知道再好吃的东西吃完还要坐车,她都吃不下。
一碗饺子下肚,陆不悔回到房间开始睡觉。
陆不悔在睡觉的时候司机陈叔开着车前往陆家大院。
司机陈叔来到陆家后被带到老爷子的地方,陆启正在陪老爷子下棋,听着陈叔汇报刘家的情况。
陈叔简单明了汇报完,陆启走了一步棋,声音低沉:“麻烦陈叔走一趟,开车辛苦,先去休息两天再上班。”
陈叔走了,没过一会儿一盘棋下完。
陆启一边收棋一边说起正事。
“她比我们想的还要知道分寸,是时候让她多接触圈子里的人。”
陆老爷子拿起一旁的茶喝了一口,神色中带着一丝满意。
“你去安排,听说她跟程家小子关系不错,可以先进入程家的圈子,他们生意越做越大,以后咱们可能还需要程家帮助。”
“程家的圈子不太好打入,他们生意重点不在京市,在港市那边,港市那边形势比较复杂,圈子很难打入,喜欢圈子里内部消化,希望不大。”
听到陆启不抱希望的话,陆老爷子倒是一点在意,随意道:“程家已经打入京市商场,看样子是有准备把港市那边的生意转到这边,要是不出意外的话程家是打头阵,很快港市那边会有人会把部分生意转到京市。”
“他们所掌握的生意跟我们陆家生意息息相关,也不会跟我们有市场上的争抢,我们有的是时间进入他们的圈子,不过不需要太明显,要不然落了下乘,会让人觉得我们陆家上赶着搭理。”
成家是搞外贸的,陆家的生意主要在国内,国内的市场都还在跟被人抢,国外先不说。
程家是港市程家,家族产业,长子负责主要生意,老二只知道在港市那边抢不过老大,所以方淇港市那边的根基来到京市。
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意可以说越做越大,连儿子都选择在这边上学。
程昂程家老二的儿子,也是唯一一个被带来京市上学的儿子。
程家老二其他孩子都在港市程家,上的是港市学校,接受港市教育。
此时的程昂看起来不太起眼,而且年纪小,现在才十六岁。
不过能被程家老二亲自带到京市的儿子,绝对不会那么没用。
如今的程家在京市不算圈子里,因为他们有自已的圈子,即使把生意做到京市,也没打算换圈子。
可以说程家跟京市这些圈子没有冲突,属于互不打扰的阶段。
但是程家生意越做越大,说不定以后还会往别的领域下手,趁现在试探性结交是好事。
他们陆家是不会主动的,那就让陆不悔去,正好陆不悔和程昂关系似乎不错,以后可以借着陆不悔的名头邀请程昂过来。
有些关系从年轻人下手才不会那么引人注目。
“趁着家里人都还在,明天让她过来一趟,再跟家里人说一声别为难人家小姑娘,该给的红包给她,能用钱维持的关系别省着。”
(http://www.220book.com/book/D1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