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似平凡的矛盾,却反映出了两人性格和理念上的差异。
有一次,一位顾客拿着一件破损的衣服前来修补。
奶奶仔细查看后,根据衣服的破损程度和所需的材料,报出了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
爷爷听到后,皱起了眉头,觉得价格定得太高了,担心会吓跑顾客。
“这价格太高啦,人家就补个小口子,你要这么多钱,谁还愿意来咱们这?”爷爷着急地说道。
奶奶却反驳道:“你懂什么?这布料、线还有咱们的工夫,哪样不要成本?价格低了咱们还赚什么?”
爷爷无奈地摇摇头:“咱不能只看眼前的这点钱,得为顾客着想,价格合理人家才会常来。”
奶奶瞪了爷爷一眼:“你就知道心软,做生意哪能像你这样!”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整个裁缝铺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爷爷的脸色变得严肃,他坚持自已的想法,认为做生意要讲良心。
而奶奶则双手叉腰,态度坚决,认为只有保证足够的利润,裁缝铺才能经营下去。
又有一次,一位老顾客带来了一件复杂的衣物要求修改。
奶奶计算了成本和工时后,给出了一个价格。爷爷却觉得这位老顾客一直照顾生意,应该给个优惠。
“都是老顾客了,咱们就少收点,人家以后还会来的。”爷爷说道。
奶奶立刻反驳:“老顾客也不能一直占便宜,咱们也得赚钱养家!”
爷爷叹了口气:“咱们不能太计较,人家信任咱们才一直来。”
“你总是这样,咱们还怎么过日子!”奶奶生气地把账本扔在桌上。
这样的争吵在裁缝铺里时有发生。
吵架时,爷爷总是显得有些无奈和焦虑,他试图说服奶奶,但又不想让矛盾升级。
而奶奶则情绪激动,为了维护裁缝铺的利益据理力争。
然而,尽管他们会因为收费问题争吵不休,但争吵过后,两人还是会一起继续经营裁缝铺。
最终,多数情况下,是爷爷选择妥协迁就奶奶。
而奶奶呢,有时也会照顾爷爷的面子,在不亏损的情况下作出一些让步。
或许正是这种在矛盾中寻求平衡的方式,让裁缝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直维持着生意。
只是每次争吵时的场景,都让人感受到他们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和对生活的不同期望。
在爷爷的裁缝铺中,裁缝工作和吹鼓手的兼职成为了家庭财政的重要来源。
爷爷凭借着精湛的裁缝手艺,为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他用心裁剪每一件衣物,无论是精致的旗袍还是实用的工装,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技艺。
顾客们对爷爷制作的衣物赞不绝口,口口相传,使得裁缝铺的生意日益兴隆。
一件又一件的衣物订单,不仅为家庭积累了财富,也让爷爷的手艺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回报。
奶奶虽然在裁缝手艺上稍逊一筹,但她在招揽生意和算账收钱方面的能力,为家庭财政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她热情地招呼每一位顾客,耐心地介绍布料和款式,凭借着出色的沟通技巧,成功地促成了一笔又一笔的交易。
她在算账时的精明和准确,确保了每一笔收入,都能清晰明了地进入家庭的财政账目。
然而,家庭财政的来源并非仅仅依靠裁缝铺的正常经营。
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奶奶还会主动讨要费用,这也成为了家庭财政的一个补充。
有一次,一位顾客定制了一套昂贵的丝绸礼服,但在取货时却试图压低价格。
奶奶据理力争,她清晰地向顾客列举了所用的高质量丝绸面料的成本,以及爷爷在制作过程中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奶奶态度坚决但言辞温和,最终成功地让顾客按照原定价格支付了费用。
还有一回,一位老顾客赊账许久未还。
奶奶亲自上门,先是与老顾客拉起家常,关心其近况,然后委婉地提及了那笔未结清的账款。
老顾客面露难色,奶奶便理解地表示可以分期还款。
通过奶奶的努力,这笔欠款最终得以逐步收回。
此外,爷爷偶尔还会兼职做吹鼓手。
小镇上举办红白喜事,如婚礼、庆典、葬礼等,爷爷会被邀请去演奏。
虽然这份兼职的收入并不固定,但每一次的报酬也能为家庭的财政增添一份助力。
正是爷爷的裁缝手艺、奶奶的经营智慧,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积极讨要费用的努力,共同支撑起了这个家庭的财政,让家庭的生活得以稳定和改善。
别看这个裁缝铺只是个夫妻小店,但它却养活了八口之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HFW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