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四年春节过后,分家的苗头便暗滋潜长,春分时节便摆上了桌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公元1955年的春天,以一种独特的姿态,悄然降临在湘西北的吊兰村。
它不似往昔那般急促或张扬,反而带着几分迟来的温柔与细腻,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片山村披上了一袭轻纱,让一切都在柔和中缓缓苏醒。
这个春天,似乎比往年更加缠绵悱恻,它的脚步轻盈而又犹豫,在冬日的尾音与春日的序曲间徘徊不定。
山间的树木,虽已感受到春的召唤,却仍被冬日的余寒紧紧束缚,枝头嫩绿的芽尖羞涩地探出头来,又匆匆缩了回去。
冬日的寒风,似乎也在做最后的挣扎,它肆意地在山谷间穿梭,带着刺骨的寒意,迫使村民们依旧身着厚重的棉衣,抵御着这不合时宜的寒冷。
围巾、口罩成了人们出行的标配,只留下一双双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眼睛,窥视着这迟来的春日景象。
张忠退伍回乡后,已经在家乡的田园上耕耘了三个春秋。
三个春秋的汗水与努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因为哥哥的礼让,才能在信用社上班的张厚,也在会计的岗位上稳稳扎根,三年时光见证了他的成长与蜕变。
这年的春天,对于张家来说,不仅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生命的延续与希望的萌芽。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张忠与妻子石大妹先后生育了两个女儿张凤与张芳,再加上长子张明,三个孩子如同三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们的世界,也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
与此同时,张厚与妻子向吆姑也生育了一对儿女张杰与张莲。
两家的孩子虽然年龄相仿,但性格迥异,他们在一起玩耍时既有欢笑也有争执,但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陪伴与成长。
这些点点滴滴的童年记忆,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
在张凤还未来得及享受童年的欢乐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天花之祸降临到了她的身上。这场灾难不仅夺走了她的听觉与言语能力,还让她的右手因治疗而落下了残疾。
这个残酷的现实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张忠夫妇的心瞬间跌入了冰窖。
他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更无法想象女儿的未来将会如何艰难。
然而,面对命运的捉弄,他们只能选择坚强面对,用无尽的关爱与陪伴为女儿撑起一片天空。
兄弟俩一直跟着父母一起生活,没有分家。
但现在家里的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
一是家庭成员迅速增多,由原来的一位数变成了现在的两位数。
二是兄弟都有了活计,一个务农,争工分;一个在信用社上,拿工资。两者的差距一目了然。
三是哥哥家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巴。
婶娘向吆姑虽然表面上并未过多言语,但内心已生怨言。
精明的公婆熊三妹则更是洞察了这一切的艰辛与不易。
她深知唯有通过分家才能缓解这份沉重的负担,让两个家庭各自为政、独立发展。
于是,分家的提议悄然在张家内部响起。
面对分家的决定,张忠夫妇虽然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无奈,但他们也明白这是为了家庭的未来着想。
他们欣然接受了这一现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兄弟情深与家庭责任。
在分家的过程中,张忠展现出了他的大度与宽容。
家里人口多,钱粮基本上是每月吃光了,没有什么余钱剩米。
分家就是房产和家具的分配。
他让弟弟张厚先行挑选房产与家具等财物,自已则默默接受了剩余的东西。
而爷爷奶奶的归属问题,则成为了分家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分家后,张厚家的经济条件明显优越哥哥张忠很多。
奶奶坚定地选择了与张厚一家共度余生。
爷爷则以他的豁达与理解选择了与张忠一家相依为命。
接下来,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在那个简陋的房间里,灯光昏黄,爷爷奶奶站在床边,面前是三床厚厚的棉被。
奶奶一脸坚定地说,为了显示公平,第三床棉被要一人一半。
说着,她从角落里拿出那把开裁缝铺用的大剪刀,毫不犹豫地将那床棉被剪成了两半。
爷爷看着手中那半床棉被,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心中却暗自嘀咕:“你这个老婆婆心真狠,抢了五儿不算,连半床棉被都舍不得给我。”
(http://www.220book.com/book/HFW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