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2章 温家的庄子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带棵仙草在古代的造反日常 http://www.220book.com/book/I1O7/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孤舟垂钓者”推荐阅读《带棵仙草在古代的造反日常》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郎中徒弟的表现比温护卫要好多了,听到这句话忙低头道歉:“小可的意思,姑娘的伤没有那位小兄弟的严重,不必担心。”

温林衡瞧着林初夏,觉得这个女娃娃有点意思。

顾氏有些难为情:“小女不知礼数,让大人见笑了。”

温林衡颇有几分慈爱的看向林初夏:“令爱是个首爽的孩子,同小女倒有几分相似。”

顾氏谦卑道:“小女生长于乡野,举止粗鄙,怎可与林衡的掌上明珠相提并论。”

嚯!一对上这位林衡,顾氏俨然换了一个人,不仅说话文绉绉,神态举止也变得优雅起来,而且是自然不做作的优雅。

仿佛这才是她真正的面目,不是那个在朱家农家院里的村妇。

温林衡提起他的女儿,还是一脸笑意,只是这笑意背后有着掩不住的苦涩:“孩子小,总是顽皮些。小杨郎中,快给小姑娘上药。”

小杨郎中重新给林初夏清洗伤口。

为了他那一句“不严重”,林初夏在小杨郎中刚一碰触的时候,就扯着嗓子喊疼,喊得小杨郎中拿帕子的手都不稳了。

顾氏见状想要自己来:“要不,我来吧。”

可是娘俩均伤在腿上,行走都不方便。

林初夏抬着腿,用脚尖指着顾氏不能动弹的脚踝,二人相视而笑。

只是林初夏笑得龇牙咧嘴,全然一副孩子在母亲面前毫无顾忌的小女儿态:“阿娘若动手,定是比郎中还要疼的。”

温林衡见状,不知想到了什么,道了辞,走出院子。

田婆婆在温林衡走了以后,感叹道:“年轻的小姑娘就是好,那一笑啊就跟那花儿开了一样。”

林初夏逗她:“婆婆,每个女子都是花,只是开在不同时期罢了。”

田婆婆可不这么想,她撇着嘴:“我这花啊,都让灶台的火给烤干了。

你们不知道那灶台的火,一天到晚都不带熄的,这帮人,太能吃了,一顿赶着一顿。”

“庄子里那么多人?”

林初夏仗着自己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小女娃娃,可以随便的表达自己的好奇和没见识,开始对田婆婆问东问西。

正好对上爽快话多的田婆婆,喜欢给她们讲述庄子里的趣事。

于是很快她们对庄子有了初步的了解。

庄子所在的地方叫名叫温家庄,山上山下上百户人家,因为温姓人居多而得名。

温大人祖上就是温家庄的,祖父一代搬去京都,庄子里有的人跟去了京都,有人搬去了山下,只留下为数不多的人留在这里。

温林衡如今他回西岭任职,家眷在京都没带过来。

不在县衙的时候,他几乎都在温家庄,或在庄子里,或在山上。

庄子里常住的还有温林衡的侄子,名曰元锐,跟来的人都称他为锐公子。

两位主子住在后院,有自己的人伺候,他们这些打杂的、看宅子的都在外院。

郎中和锐公子的教习先生都是温林衡从京城请过来的,他们都有单独的院子,也有专门的人伺候。

庄子里进出年轻的壮丁,有家丁,有护卫,有下人,多半都是他们带来的。

剩下一部分是庄子里几代人留下的,都是温家庄人。

比如田婆婆是因为她公爹和丈夫都给庄子做过护院,丈夫死后,庄头念她烧饭还拿得出手,便让她到灶房煮饭。

温大人来后,虽然带了专门的掌勺师傅,还是让她留下来打杂,并让她在庄子里住下,闲时给大家缝缝补补。

除此之外田婆婆就不知道了。

温林衡原来祖上在西岭就有这么大基业,后来还去了京都,而他如今又回西岭做了个小小的林衡。

若是有钱人家买来的官职,不会这么大年纪才买官,也不会买老家一个没有品级的林衡,那么多半是因为什么原因被贬至此的。

顾氏和林初夏同时想到了,但二人都没吭声。

傍晚的时候,大力终于醒了过来。能清楚告诉老杨郎中哪里不舒服,哪里疼的厉害。

老杨郎中更是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

“除了皮肉伤,其他地方不疼不痒的,那就没什么大毛病。只有肩胛骨和髋骨两处骨折,肩胛骨处严重些。用了我老杨的药,好好养他三个月保你能走路。”

“几个月?!”大力虽还虚弱着,可是还是惊的叫出声。

“伤筋动骨一百天,小年轻没听过?”老杨郎中不满大力的无知。

大力有些发愁,三个多月,家里该怎么办?

兰花也有些吃惊:“伤筋动骨一百天?”

林初夏安慰他们兄妹俩:“伤口愈合总要一天天来的,不定是哪一天。大力哥年轻,三个月后定能走路,若有年纪大的、身体不好的,三个月未必能下地。”

老杨郎中点头:“这小女娃娃说的是,好好养着吧。”

又对林初夏道:“瞧着你略知道一些,你跟你娘都学了医?”

林初夏只能摇头:“没有。我们都只是采草药补贴家用的。”

老杨似乎刚来西岭不久,对此地情况不太了解:

“听说灵岩山上的东西一般般,能拿的出手的东西不多,田间地头不少植物皆可入药,你们何苦爬那么远的山?”

这个兰花也不太懂,林初夏只好道:

“田间地头的植株,因为太常见就不值钱,医馆也不收的,我们只能上山。灵岩山的上的东西再一般般,也好过田间地头。”

老杨对山上的药草很感兴趣,“山上都有哪些药材?”

“山中最深处,我们没去过,常去的上头也就是常见的药材,比如甘草、三七、天名精等,品种多,数量亦不少。像人参,灵芝这些都是没有的,春天的时候遇到几株何首乌,都还年轻。”

“采得多了怕也卖不来好价钱吧?”

林初夏点头:“听说我们这里药材价格很低,到别处都翻几番呢。”

“若炮制过,价格便能高些,过了季节,又能高些。总比砍柴和采摘山货收入多些。”

“你们还会炮制药材呢?”老杨越发对眼前几个小娃娃感兴趣。



    (http://www.220book.com/book/I1O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带棵仙草在古代的造反日常 http://www.220book.com/book/I1O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