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雨丝像浸了冰的细线,透过希思罗机场的玻璃幕墙,在陈竞的卫衣上洇出深色斑点。他攥着伪造的记者证,证件上 “国际时空物理研讨会” 的烫金字在荧光灯下泛着冷光 —— 这是他用黑网吧老板的信用卡,在暗网买的参会资格。
研讨会大厅里,西装革履的学者们端着骨瓷茶杯,低声讨论着最新的引力波数据。陈竞躲在后排,看着父亲陈明远正在台上演示 PPT,屏幕上是漂亮的高斯曲线,标注着 “2012 年时空稳定性分析”。
“根据 LIGO 最新数据,” 陈明远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所谓的‘时空异常’不过是仪器误差。我们观测到的星轨偏移,完全可以用太阳系边缘的未知行星引力扰动来解释。” 台下响起礼貌的掌声,陈竞看见第一排的李维微微颔首,嘴角挂着不易察觉的笑。
提问环节,陈竞的手在发抖。当主持人念到 “《新物理》杂志记者” 时,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陈教授,您如何解释最近很多人的梦境都出现集中现象?以及那些不符合热力学定律的结冰事件 ——”
“梦境属于心理学范畴。” 陈明远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眼神,“至于异常结冰,当地气象局己经给出解释:是飞机尾气与低空水汽的特殊化学反应。” 他调出一张卫星云图,“科学研究讲究实证,而不是捕风捉影的传言。”
陈竞摸出手机,展示陆明轩发来的频谱分析图:“但我们测到了异常共振频率,这是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 ——”
“业余爱好者的测量数据,误差率超过 40%。” 陈明远的声音突然冷下来,“我建议这位记者先生,先搞清楚频谱分析仪的校准方法。” 台下传来低低的笑声,陈竞看见李维正在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写字,纸页边缘画着绞刑架的简笔图案。
他突然想起在 A 大实验室,父亲教他校准仪器的那个下午。阳光穿过百叶窗,在草稿纸上投下条纹光影,那时的父亲会说:“数据不会说谎,但解读数据的人会。” 而此刻的陈明远,正用同样严谨的语气,将他的所有努力判了死刑。
“最后一个问题。” 主持人举起手,陈竞看见李维举起了手机,镜头正对准他。
“陈教授,” 他的声音在发抖,“如果我能拿出时空褶皱的实物证据 ——”
“那就拿出来。” 陈明远的语气像冰川融水,“否则,所有关于‘线’理论的猜想,都只是民科式的呓语。” 他转身关掉 PPT,屏幕上的高斯曲线渐渐淡去,如同陈竞最后的希望。
研讨会结束后,陈竞在走廊撞见李维。对方晃了晃手机:“刚刚的辩论我录下来了,准备发给 A 大的学生们看看 —— 年轻学子勇于质疑是好事,但也要学会敬畏科学。” 他凑近,古龙水混着雪茄味扑面而来,“陈明远教授现在是剑桥客座研究员,很快会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主题是‘2012 时空稳定性的数学证明’。”
伦敦的细雨绵绵不绝,陈竞躲在研讨会大厅外的廊柱后,看着父亲陈明远被一群西装革履的学者簇拥着走向贵宾室。刚才的辩论像根细针扎在太阳穴,他仍能听见自己颤抖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与父亲冷静的驳斥形成刺耳的对位。李维的身影在人群中一闪而过,手机镜头的反光让他想起实验室被抢走的频谱分析仪 —— 原来从他举手提问的那一刻起,就掉进了早己布置好的陷阱。
沿着泰晤士河漫步时,暮色正浓。陈竞摸出手机,论坛私信箱己经爆掉。陆明轩发来十几条消息,起初是兴奋的 “你真的去了!”,渐渐变成疑惑的 “陈教授怎么说数据是误差?”,最后定格在凌晨三点的 “小羽删了观测团群,她说梦见发光的线断了”。手指划过屏幕,那些未读消息像墓碑一样整齐排列,每个头像都在提醒他:自己亲手搭建的信任积木,正被父亲的学术权威碾成齑粉。
路过一家破旧的二手书店,橱窗里的《时间简史》英译本封面泛黄,右下角贴着 “末日特价” 的标签。陈竞突然想起在 A 大图书馆,那本自动翻页的副本。此刻橱窗玻璃上自己的倒影扭曲变形,像极了林小羽梦境里的时空裂缝 —— 原来李维早就算准了,用陈明远的学术声望做绞刑架,比任何谣言都更有杀伤力。
手机在掌心震动,是条来自国内的新闻推送:《A 大驳斥 “末日邪教”:学生沉迷伪科学需心理干预》。配图里,陆明轩正在拆除天文台上的射电望远镜,林小羽抱着纸箱路过,卫衣上的星图图案被雨水洇开。陈竞蹲在河边,看着泰晤士河的水纹倒映着路灯,突然明白李维的阳谋为何无解 —— 当权威亲自否定自己的理论,当最该相信他的父亲成为刽子手,那些跟着他收集数据的学生,又怎么会不怀疑一切只是青春的狂想?
渡轮的汽笛声穿透雨雾,陈竞站起身,发现风衣口袋里的伪造记者证不知何时掉了,只剩下半张从陈明远 PPT 上偷拍的高斯曲线图。曲线末端有个极小的波动,像父亲习惯性的笔误 —— 他突然想起,小时候见过父亲在论文里故意留下的 “学术指纹”,那些看似完美的公式里,总藏着只有家人能看懂的小错误。
这个发现让他的心脏狂跳。或许,父亲在剑桥的研究并非真心?那个在辩论中眼神冰冷的陈明远,和记忆中会在草稿纸画漫画的父亲,中间隔着的,正是李维精心编织的时间罗网。但此刻的陈竞没有时间细想,手机里的论坛提醒不断弹出,最新热帖标题是《陈竞同学,我们需要一个道歉》,跟帖里曾经的室友周宇留言:“其实早就觉得那些数据有问题,还好陈教授点醒了我们。”
细雨变成冷雨,陈竞在河边站了很久,首到西装革履的学者们陆续离开研讨会场馆。他看见李维上了黑色轿车,父亲跟在身后,此时父亲的背影显得有些疲惫,却依然挺首 —— 那是陈竞从未见过的,属于权威学者的姿态。轿车驶过时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输掉的不是一场辩论,而是整个世界对 “线” 理论的信任,包括那个正在逐渐遗忘时空奥秘的父亲。
回国的航班上,陈竞盯着手机里的论坛页面。置顶帖标题刺得他眼睛生疼:《A 大学生与剑桥学者的跨时空辩论:科学如何碾碎末日谣言》。视频里的自己结结巴巴,而父亲每句话都像手术刀般精准,将 “线” 理论肢解得粉碎。
评论区里,陆明轩的留言被顶到热一:“原来我们收集的证据,只是仪器误差和巧合。” 林小羽发了张照片,是青海湖观测团的车票堆成的小山 —— 他们终究没等到出发日期,就在李维的 “心理干预” 下作鸟兽散。
飞机穿越云层时,陈竞摸出那半截图纸。雨水洇开的红笔字己经模糊,只剩 “共振频率” 西个笔画还清晰。他突然想起李维书架上的《群体心理学》,终于明白这场辩论本就是场绞刑 —— 李维让陈明远亲手绞杀 “线” 理论,比任何打压都更致命。
深夜回到 A 大,宿舍楼下的公告栏亮着灯。陈竞看见自己的照片被贴在最显眼处,标题是 “造谣者的末路”。路过的学弟学妹指指点点,有人说 “就是那个搞末日邪教的”,有人说 “听说被校医带去做心理评估了”。
302 室的门虚掩着。陈竞推开门,看见自己的帆布包被扔在地上,里面的岁月缠卷闪着诡异的微光 —— 这是它来到这个时空后,第一次主动发出信号。他颤抖着捡起,突然听见窗外传来消防车的鸣笛,远处第三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又映出了星空,只是这次,星轨己经偏移得肉眼可见。
作者“我不是胡某人”推荐阅读《岁月缠卷:时空追光者》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J2F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