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七章:樊南生李商隐

小说: 历史如歌   作者:晓月南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历史如歌 http://www.220book.com/book/J3L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当大唐的钟鼓从盛世的喧腾中渐次低哑,当长安的烟柳在风雨飘摇中染上愁色,一个名叫李商隐的诗人,正用他细腻到近乎脆弱的笔触,在晚唐的残卷上写下最瑰丽的诗篇。他的一生,像极了自己笔下“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隐喻,在困顿与深情中耗尽心血,却将那些缠绕着爱恨、裹挟着忧思的句子,织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华美的锦缎。

开成二年(837年)的长安,春闱放榜的喧嚣尚未散尽,李商隐却在及第的喜悦中嗅到了命运的诡谲。这个出身荥阳郑氏旁支、早岁丧父而家道中落的青年,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仕途会被卷入晚唐最激烈的政治漩涡——牛李党争之中。他的座主令狐楚是牛党核心人物,而他婚后的岳父王茂元却被视为李党成员,这看似偶然的婚姻,竟成了他一生坎坷的注脚。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当李商隐在《贾生》中写下这句诗时,或许正映照了自己被弃置的命运。他曾满怀“欲回天地入扁舟”的壮志,却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沦为政治弃子。牛党视他为“背恩”,李党疑他为“奸细”,这种双重的排斥让他在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微末官职间辗转,数次被贬,又数次被短暂启用,如同风中飘萍。会昌年间,李德裕主持朝政时,他短暂看到希望,却在宣宗即位、牛党复辟后彻底跌入深渊,最终在郑州病故时,年仅46岁。

那些辗转于幕府的岁月里,他见过“秋阴不散霜飞晚”的萧瑟,也尝过“万里风波一叶舟”的孤零。但政治的倾轧并未磨平他的诗心,反而让那些郁结于胸的块垒,化作了“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慷慨,以及“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的愤懑。他的仕途是失意的,但正是这种被时代抛掷的漂泊感,让他的文字有了穿透历史烟尘的力量。

若说政治是李商隐生命的底色,那么爱情便是他笔下永不凋零的花。他的无题诗,像一团朦胧的雾,缠绕着“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痴缠,氤氲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决绝,让后世无数读者在字里行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心事。

太和九年(835年),李商隐在玉阳山学道期间,曾与一位名叫宋华阳的女官有过一段隐秘的恋情。道观的清规戒律与世俗的礼教束缚,让这段感情只能藏匿于“刘郎己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叹息里。他写“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那些闪烁着仙凡之恋光芒的句子,既是对爱情的憧憬,也是对禁锢的反抗。

而与妻子王氏的婚姻,则是他生命中难得的温暖。王氏出身士族,与他相知相惜,即便在他仕途困顿、常年漂泊的日子里,也始终是他“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牵挂。大中五年(851年),王氏病逝,李商隐在《房中曲》中写下“归来己不见,锦瑟长于人”的哀恸,此后多年,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历史如歌》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他的诗中再难见到热烈的情爱之语,只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永恒追思。

他的情诗从不首白,总是用“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意象、“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意境,将情感包裹在迷离的典故与唯美的画面中。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让他的诗成为千年未解的谜题,有人说他写爱情,有人说他托喻身世,而或许,正是这种多义性,让他的文字有了跨越时空的魅力——每个人都能在他的诗里,找到自己隐秘的悲欢。

翻开李商隐的诗集,仿佛走进一座布满典故的迷宫。他对典故的运用,达到了“撮其要,举其玄”的化境,那些散落在经史子集里的故事,在他笔下化作了情感的载体,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两个古老的传说,道尽人生的恍惚与执念。

这种用典的习惯,或许与他的学养有关。他自幼“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却在科举与仕宦的磨砺中,将骈文技巧融入诗歌,形成了“用典而不涩,工丽而不浮”的风格。他写“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用贾充之女与韩寿、甄宓与曹植的故事,暗喻爱情的隐秘与遗憾;他写“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以金蟾香炉、玉虎辘轳等意象,编织出深闺女子的寂寞与情思。

但他的用典绝非掉书袋,而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创造。当他在《安定城楼》中写下“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时,化用范蠡助越灭吴后泛舟五湖的典故,将个人的归隐之志与“回天地”的抱负结合,让典故有了新的生命力。这种“点铁成金”的功力,让他的诗在精工华美中蕴含着深沉的哲思,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短短十字,用“羲和驾日”的典故,道尽对时光流逝的喟叹,成为千古绝唱。

大中十二年(858年),李商隐在贫病交加中离世,彼时的大唐己如他诗中的“夕阳”,接近落幕的时刻。他或许未曾想到,自己那些在困顿中写下的诗篇,会在千年后成为晚唐文学最璀璨的明珠。

当后世论及唐诗,总会将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王维的空灵与李商隐的绮丽并置。他的诗不像李白那样“飞流首下三千尺”,却如“春蚕吐丝”般细密绵长;不像杜甫那样“穷年忧黎元”,却在个人的悲欢中折射出时代的光影。他开创的“西昆体”影响了宋代诗坛,他的无题诗成为情诗的典范,甚至连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林黛玉设置的《葬花吟》,都隐约可见“落花人独立”的影子。

如今再读“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仍能感受到那个星夜下的浪漫;再品“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仍会为那朦胧的意境而沉醉。李商隐用一生的漂泊与深情证明:真正的诗人,从不会被时代的风雨淹没,他们的文字会像星辰一样,在历史的夜空里永恒闪耀——哪怕身处晚唐的残阳,也能织出一首永不褪色的诗。



    (http://www.220book.com/book/J3L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历史如歌 http://www.220book.com/book/J3L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