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他善于骑射,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后汉乾祐元年,22岁的赵匡胤应征进入后汉枢密使郭威军中,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郭威起兵反汉建立后周的过程中,赵匡胤表现出色,被任命为禁军近卫班的东西班行首。
周世宗柴荣即位后,赵匡胤更是屡立战功。高平之战中,面对北汉与契丹联军的突然进击,后周右军溃败,军心大乱。关键时刻,赵匡胤挺身而出,鼓舞士气,建议张永德与自己各率两千骑兵从左右两面夹击北汉。他身先士卒,跃马冲击北汉皇帝刘崇的大营,成功扭转战局,为后周取得大捷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破格擢升为殿前都虞候。此后,在柴荣征讨南唐的战役中,赵匡胤也表现神勇,多次击败南唐军队,先后攻克滁州、六合、楚州等地,声名日盛,成为后周的高级将领。
柴荣病逝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赵匡胤趁机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即位后,赵匡胤面临着全国尚未统一、地方割据势力林立的局面。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逐步开展统一战争。建隆三年,赵匡胤派慕容延钊、李处耘出兵两湖,灭荆南、湖南;次年,派王全斌等进攻后蜀,乾德三年灭后蜀;开宝三年,派潘美率军进攻南汉,次年灭南汉;开宝七年,曹彬、潘美率宋军向南唐发动进攻,开宝八年,金陵城破,南唐后主李煜出降。此外,在赵匡胤去世后,其弟赵光义于太平兴国三年迫使吴越国和割据漳、泉的陈洪进纳土归附,基本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在完成统一的过程中,赵匡胤也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并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首接对皇帝负责,还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首接统领军队,统军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在行政方面,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财权和司法权方面,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赵匡胤还重视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他鼓励农桑,减轻徭役,重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建隆之治”的繁荣局面。在文化上,他注意收集各国遗留图书,用以充实官府藏书,并组织编撰了《唐会要》《五代会要》等史书,还主持修订了《宋刑统》,这是历史上首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然而,公元976年,赵匡胤在东京骤然逝世,年仅五十岁,留下了千古之谜“烛影斧声”。他的一生,从出身行伍到成为开国皇帝,从南征北战统一全国到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文化,对宋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治武功,为宋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诸多借鉴。尽管他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有所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赵匡胤依然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http://www.220book.com/book/J3L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