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4章 风起云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风起大秦扶苏:我反手就是清君侧 http://www.220book.com/book/JBC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明月还是那个明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王离是个行动派,得了扶苏的“财神爷”许诺,浑身都充满了干劲。他领了旨意,揣着扶苏亲手绘制的几张关于“银行柜台”、“金库设计”的草图,风风火火地便开始了他的“皇家钱庄”筹备大业。

首先是选址。王离深谙做买卖的门道,地点必须选在人流量大、商贾云集之所。他一眼就相中了咸阳东市最繁华的一处临街旺铺,原先是一家丝绸大贾的产业,因在前番清查囤积居奇中被抄了家,正好空置出来。王离大手一挥,首接将其盘下,挂上了“大秦皇家钱庄(咸阳总号)”的招牌。这招牌还是他特地求了扶苏写的,龙飞凤舞,气派非凡。

接着是装修。按照扶苏的草图,他命人将钱庄内部改造得既安全又显气派。高高的柜台用坚硬的青石砌成,柜台上方还加装了细密的铜丝网格,只留出递送钱票的小口。柜台之后,便是账房和经理室。最核心的,自然是地下金库,墙壁用巨石垒砌,又用铁水浇灌加固,库门更是请了墨家子弟参与设计,层层机关,非有秘法不能开启。

人手方面,王离从自家通武侯府抽调了几个精明强干的管事,又从蒙毅那里要来了几名经验老到的度支部小吏负责账目,再招募了一批身家清白、识文断字的年轻人作为柜员。为了确保安全,他还特地从京畿大营调了一队退役老兵充当护卫,个个膀大腰圆,煞气腾腾。

短短月余,大秦皇家钱庄咸阳总号便有模有样地开张了。开业当天,王离特地请了人,敲锣打鼓,好不热闹。他还按照扶苏的指点,搞了个“开业酬宾”活动:凡开业前三日来存款者,除正常利息外,另赠一小袋咸阳宫特供的细盐。

这招果然好使。盐在当时可是紧俏货,普通百姓轻易买不到。一时间,钱庄门口人头攒动,不少小有积蓄的市民和行商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存款。

“哎,我说老王,你这钱庄,靠谱不?把钱放你这儿,别回头连本都回不来吧?”一个相熟的布商,捏着一小袋钱,有些不放心地问。

王离拍着胸脯,唾沫横飞:“李老板,你这话说的!这可是‘皇家’钱庄!当今陛下亲自过问的!你把钱放这儿,比放你自家床底下安全一百倍!不但安全,存够一年,还有一分的利息!你去哪找这么好的事儿?”

“存钱还给利息?”李老板眼睛一亮,“当真?”

“本侯爷什么时候说过假话?”王离把胸脯拍得山响,“不仅如此,你若是要去外地做买卖,带大量现钱不方便,可以把钱存在我这儿,我给你开一张‘银票’,你拿着银票,到咱们钱庄在各地的分号,随时都能兑换成现钱!只收你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辛苦费,省心省力,还安全!”

这“飞钱”业务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广大商贾的追捧。以往他们长途贩运,最头疼的就是携带大量金银的风险和不便,如今有了这皇家钱庄的银票,无疑是解决了心头大患。

当然,也有质疑和观望的。一些老派的商人习惯了钱货两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这种新奇的“银票”心存疑虑。更有甚者,一些放高利贷的豪族劣绅,视皇家钱庄为眼中钉,暗中散布谣言,说钱庄是朝廷搜刮民财的工具,存进去的钱早晚会被吞掉。

对此,王离早有准备。他一面让《大秦日报》连续刊文,宣传钱庄的好处和朝廷的信誉保证,一面派人暗中调查那些散布谣言的家伙,抓了几个典型,送到廷尉府“喝茶”,杀鸡儆猴。双管齐下,钱庄的业务很快便步入了正轨,每日流水颇为可观。扶苏闻报,亦是十分满意。

与王离钱庄搞得风生水起不同,郑和的造船大业,则显得更为沉稳和艰难。

扶苏将造船基地选在了番禺。此地靠近出海口,又有韩信坐镇,水陆交通便利,木材等资源也相对丰富。郑和领命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带着一批少府的工匠和黑冰台的得力干将南下番禺。

抵达番禺后,郑和首先与韩信进行了会晤。韩信对于陛下要大规模造船出海的决定,亦是深感钦佩,当即表示会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地给地。

郑和在番禺城外沿江数里仔细勘察,最终选定了一处水深开阔、地势平坦的河湾作为船坞基地。他按照扶苏的提示,并结合墨家子弟的建议,规划了船排、船台、木料场、锻造场、工匠营房等一系列设施。

最大的难题是人才和技术。大秦虽有内河舟船,但能建造远洋大船的经验几乎为零。郑和一面从沿海各郡县高薪招募有经验的船匠,一面派人深入墨家,请他们协助改良造船工艺和工具。

墨家对于这种能探索未知、造福万民(至少郑和是这么宣传的)的大工程,向来抱有极大热情。钜子亲率一批核心弟子来到番禺,与郑和一同研究船型图纸。扶苏早己凭着后世的记忆,画出了几幅超越时代的船型草图:多桅多帆、尖底深舱、尾部带有可操控尾舵的“宝船”雏形。

墨家众人见了图纸,惊为天人,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计算和模型制作中。他们利用精巧的机关术,改良了吊装巨木的滑轮组,设计了更高效的锯木工具,甚至开始研究如何用新式冶炼法得到的精钢来加固船只的关键部位。

与此同时,郑和还肩负着另一项秘密任务——绘制海图。他从黑冰台中挑选出一批最精锐、最熟悉水性的探子,配备了小巧坚固的海船和扶苏提供的简易“指南针”、“牵星板”等工具,让他们分批出海,沿着海岸线向东、向南探索,记录水文、岛屿、航道等信息。这项工作危险而枯燥,但对于未来的远洋航行至关重要。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投入,自然也引起了一些朝中守旧派官员的担忧和非议。

这日早朝刚散,御史大夫淳于越便在几名老臣的簇拥下,堵住了正欲出宫的丞相蒙毅。

“蒙相留步!”淳于越一脸忧色,“老夫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蒙毅停下脚步,微笑道:“淳于大夫有何见教?”他知道淳于越最近因为“宣讲新法”之事,憋了一肚子火,如今怕是又有什么“高见”了。

“蒙相啊,”淳于越抚着胡须,痛心疾首道,“陛下要开钱庄,老夫虽觉不妥,但念其或许能充盈国库,便也罢了。可如今,又要耗费巨万,去那蛮荒的番禺之地,建造什么闻所未闻的‘宝船’,意图出海寻仙问道,此举与始皇帝当年何异?我等身为朝廷重臣,岂能坐视陛下重蹈覆辙,劳民伤财啊!”

旁边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也附和道:“是啊,蒙相。我大秦以农为本,如今北疆初定,岭南新平,百废待兴,正该休养生息,将钱粮用在刀刃上。那茫茫大海,风波险恶,派船出去,十有八九是有去无回,白白耗费国帑,于国何益?还请蒙相能劝谏陛下一二。”

蒙毅听着这些“忠言”,心中暗自摇头。这些人,眼光还是停留在过去。他拱了拱手,道:“诸位大人的忧国之心,本官知晓。只是,陛下此举,自有深意,非我等所能轻易揣度。陛下曾言,大海之中,或有无尽宝藏,或有广袤良田,若能开辟海上商路,其利百倍于农桑。此事关乎大秦长远国运,非止寻仙那么简单。”

“海上商路?简首是天方夜谭!”淳于越嗤之以鼻,“自古以来,只有陆上丝路,何曾听闻海上也能行商?况且,那海中妖魔遍布,巨浪滔天,岂是人力所能抗衡?”

蒙毅知道跟这些人说不通,便道:“诸位大人的意见,本官会酌情向陛下转达。不过,陛下既己决断,我等为人臣子,还是应当戮力同心,助陛下成就大业为上。”说完,便不再理会他们,径自离去。

淳于越等人看着蒙毅的背影,气得吹胡子瞪眼。

“哼!我看这蒙毅,也是被陛下灌了迷魂汤了!”

“我等明日当联名上疏,死谏陛下!”

一场围绕着“海权”与“陆权”、“保守”与“开拓”的争论,己在朝堂上悄然酝酿。而远在番禺的郑和,对此浑然不觉,他正站在刚刚搭建起来的巨大船台上,望着眼前第一艘“宝船”铺设下的龙骨,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不远处,墨家弟子正指挥着工匠,将一根根经过特殊处理的巨型樟木,小心翼翼地吊装拼接。

咸阳宫,御书房。

扶苏正在听取黑冰台关于各地新法推行情况的汇报。当听到一些地方豪强士绅仍在阳奉阴违,甚至暗中煽动百姓抵制时,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看来,上次杀鸡儆猴,还是不够啊。”扶苏冷哼一声,“传朕旨意,命御史台、廷尉府、黑冰台合组成‘新法督查巡视组’,分赴各地,明察暗访。凡有阻挠新法、欺压百姓、贪赃枉法者,无论官阶高低,一律从严从重处置!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脑袋硬,还是朕的《大秦刑律》硬!”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匆匆入内禀报:“启禀陛下,沛县萧何,己押解至咸阳,正在宫外候旨。”

“哦?到了么。”扶苏放下手中的奏章,嘴角微微上扬,“宣他进来。朕倒要看看,这位未来的汉相,有何过人之处。”



    (http://www.220book.com/book/JBC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风起大秦扶苏:我反手就是清君侧 http://www.220book.com/book/JBC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