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林振邦从联办厂辞了职,向晓霞暂时没辞职,毕竟大多数事都是林振邦办的,向晓霞上着班也是一份收入,有事她就请假,把女儿送到托儿所去就行了。就这样,两个人开始商量起开厂的事来。
模具好解决,林振邦自己就是个出色的模具师傅,做模具的料也好找,至于做模具的工具,虽然林振邦不在厂里上班了,但是作为老员工,厂里的锯子锉刀啥的,用用也都没什么问题。
关于塑料原料,那就更简单了,联办厂本身就是做塑料制品的,厂里的供应商林振邦都认识,这个时候,厂里的供应商都可以是他的供应商,这都问题不大。
至于场地,也没有场地可以给他用,他们也没那么多钱去租场地,两人把家里重新规划了一下,家里就一间房,楼上楼下都是前后两间的。两人把一楼收拾出来,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二楼去,这样一楼前后的两间房间就都空出来了,后面一间放压机,前面一间装配产品,暂时也够用了。
最重要的就是压机的问题。
其实不管是谁开厂,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压机的问题了。
大规格压机的售价要上万元,凭林振邦现在手里的钱,别说根本买不起,就算买得起,压机厂优先供给的都是大型工厂和单位,他这种个人要买,排队都要排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了。
所以摆在林振邦面前的两个选择,要么找大厂代加工,要么买二手压机。
林振邦双管齐下,到处打听,很快,他打听到市里的一家工厂打算低价出售一台六成新的大规格压机,售价西千五百元,这个价格放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农村,那是一笔相当不小的的费用了。林振邦犹豫了起来。
这笔钱家里肯定是没有的,那就只能去借钱了,但是这么一大笔钱,找谁借也不容易啊!
八九十年代,甚至新世纪到现在,很多地方民间其实有一种利息相对来说高一点的借贷中介,俗称高利贷,但与港台剧里的高利贷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所谓高利贷,是一些有余钱的个人,通过信得过的朋友介绍,偷偷把钱借给别人,按月收取利息,这个利息相对银行利息会高一点,甚至高很多,但拿钱比银行方便快捷,还钱也可以无限宽限,只要利息不断就行。
这种借贷,一般都得是熟人介绍的才行。但因为都是私下借贷,有些实在还不起的,可能就躲起来了,还有一些人他借了钱就跑了,这一部分的钱是收不回来的,导致借钱出去的人就打水漂了。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就算通过法律也很难找到人,所以很多人就吃过这种哑巴亏。
当然了,没有熟人,更是借不到这种高利贷的。
还有一条路就是,贷款。
这个年代,农村里谁都不会没事去贷款的。前两年信用社还搞了个什么无息贷款(注),说什么促进经济发展啥的,听也听不懂,就那也是没啥人去贷款的。
在这个年代开放了,但还没完全开放,在大多数人眼里,无论是借钱还是贷款,都是很丢人的事,代表着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不像几十年以后,能借到贷到都是本事,借钱的是大爷。
上辈子的后来,林振邦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考虑过贷款买这台机器,但是那时的他也是下不定决心,犹豫不决的,跟向朝霞商量吧,遭到了向朝霞的强烈反对,后来也就放弃了贷款这件事。
结果就是,上辈子,林振邦开了模具找了一家大型塑料配件工厂来代加工多用插座的外壳,但后来,因为利益实在太大,很快,其他人也去那家工厂购买多用插座的配件,再后来,那家工厂干脆自己也开始自行生产起了多用插座来,导致这股东风很快就吹走了。
也导致了后来林振邦一首认定是向朝霞不让自己贷款买压机的缘故,埋怨她让自己的赚钱道路缩短了长度——哪怕当时的他也并没有破釜沉舟一定要贷款的决心,但不妨碍他把过错归在向朝霞身上。
这辈子向朝霞当然不会在阻止他贷款的想法,相反还积极主动提起贷款这个建议。
虽然她知道以后生产多用插座的人会有很多很多,不止他们这里,很多地方都会生产这个东西,价格也会被压得很低,但是一开始的这股东风,向朝霞还是想多乘一会儿。
毕竟她要为离婚积蓄财富。
当然了,向朝霞也不会在一开始就提贷款的事,毕竟以她现在的见识还想不到贷款这件事。
在林振邦跑了几天,找到了二手压机,又为钱发愁的时候,向朝霞就提出去了去跟亲戚朋友借钱。
上辈子也是这样的,不过借钱这件事是林振邦提出来的。上辈子,借钱是向朝霞心里的一道坎儿,很难迈过去。毕竟小的时候,过不下去的时候,周青荷也带着她去亲戚家借过钱,亲戚们鄙视,轻慢的眼神,在小小的向朝霞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所以那时候林振邦一说去借钱,向朝霞就有些唯唯诺诺的,以至于后来她这个样子还被林振邦说成了没有用。
可现在,向朝霞内里的灵魂都是五十多的人了,还是死过一次的人,还有什么坎儿是迈得过迈不过的,所以这辈子两人出去借钱,向朝霞比林振邦还张得开嘴,跑的比林振邦还积极。
可惜啊,两人的亲朋好友里也没有什么富贵人,再加上林振邦鼓动联办厂做产品被人议论的是,亲戚朋友也差不多都知道了,大家都不看好林振邦做这个东西,更是没什么人肯借钱给他了,所以两个人跑了一个多星期,把亲戚朋友都借遍了,也凑不出个百十来块钱来。
林振邦无疑是沮丧的。不仅仅是为了钱着急。
这天,两人从乡里的农村信用社门口经过时,向朝霞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状似无意地提到:“要说有钱,还得是信用社有钱,哎振邦,你说,咱们要是跟信用社借钱,人家能借给咱们不?”
林振邦自然是知道贷款这回事的,只是之前一首都没想起来罢了。这会儿听向朝霞这么一说,也想起来了信用社是能贷款的,当场就拉着向朝霞往信用社里去了。
贷款这个东西,林振邦以前也只是听说过,没贷过,他拉着向朝霞在信用社问清楚了贷款所需要的证件,流程,时间,利息等一系列问题,回家跟向朝霞商量了一个晚上。向朝霞也听到了信用社工作人员的话,林振邦问她,她就说“国家的钱肯定比个人的钱用起来更靠谱”,还有就是一句“我都听你的”。
林振邦也下定了决心,第二天,两人就带着证件,去信用社办理了贷款的手续。到了信用社才知道,现在那个什么无息贷款政策己经很紧了,无息的时间会很长,而有利息的放贷时间会快一点,而且利息其实也不多。在工作人员的游说下,林振国和向朝霞商量了一下,决定那就有利息的吧!
等待信用社放贷的这段时间里,林振邦正好把几个模具都开了出来。
等到十月中旬的时候,东西就都齐全了,他们的小作坊也开起来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JG8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