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中说:“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这是说仰视天文,俯察地理,观察日月的盈亏,观察星辰的运行,考察山川的变动,参酌百姓的风俗,以此来制定法度,考察祸福。举动违背常理,灾祸将会到来,征兆会事先出现。贤明的君主会感到恐惧,修正错误,广泛地询问,从而转祸为福;如果不能挽救,就积蓄防备来等待它,所以国家没有忧患。我看到从前赤黄之气弥漫西方,地气大量散发,兴办土木工程,耗尽民力,这是天下动乱的征兆。彗星与日月争明,庶民中的雄杰成为凶暴的人,这是大寇将要出现的征兆。这两种情况己经部分应验了。京城中讹传有大水,百姓奔走上城,朝廷惊恐,宫中出现女性祸害,这还没有应验。近来又加上泉水涌出,靠近宫阙的地方仍然出现。月亮、金星进入东井,侵犯积水,缺损天渊。太阳多次呈现出极阳的颜色。羽气乘虚而入,刮起大风,积聚起云。又加上山崩地动,黄河不走它的河道。严冬出现雷电,潜伏的龙成为祸害。接着出现陨星、流星、彗星,土星、土星出现在上方,日蚀有背向的。这也是高低位置互换,洪水将要出现的征兆。如果不忧虑不改正,洪水将要荡涤一切,流星将要扫除一切;如果改正了,就会年年丰收没有期限。所以接连有一些改变,稍微贬斥邪恶狡猾的人,日月明亮,按时下雨,这是上天保佑汉朝没有停止,何况实行大的改革呢!应该赶快广泛地寻求隐居的人才,选拔上天所赐予的贤才,让他们担任重要的职务。那些无能谄媚、心怀虚名、谋求晋升、以残暴酷虐闻名的人,像这样的人,都嫉妒贤能憎恨忠诚,破坏天文,败坏地理,兴起邪恶的阴气,淹没太阳的光芒,替皇帝与百姓结下怨恨,应该及时废黜,不让他们担任官职。如果一定实行,凶灾就会消除,子孙的福气不久就会到来。政治感动阴阳,就像铁炭的升降一样,见效是可信的。对于那些积水的连泉,一定要疏通。修缮旧的堤防,减少池泽的赋税,以此来帮助减少邪恶的阴气。考察发生的事情,研究变化,讹传的应验,从来没有不应验的。请征召韩放,掾周敞、王望可以与他一起谋划。王根于是推荐了李寻。
汉哀帝刚即位时,征召李寻在黄门待诏。皇帝让侍中卫尉傅喜问李寻说:“近来水灾出现,地震发生,日月失去常规,星辰乱行,灾异接连不断,你尽管说,不要有所忌讳。”李寻回答说:“陛下的圣德,尊天敬地,敬畏天命,重视百姓,为灾异感到恐惧,没有忘记地位低贱的臣子,有幸让重要的大臣前来询问,我实在不足以奉行陛下的诏书。我看到陛下刚刚即位,大开明道,除去忌讳,广泛地招揽名士,无不同时进用。我李寻地位低下,学问浅薄,跟随众贤才在黄门待诏,吃太官的饭,穿御府的衣服,长久地玷污玉堂的官署。接连得到召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效劳的。又特意召见我询问真诚的意见,我自认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愿意竭尽愚心,不敢有所回避,希望万分之一可以被采纳。希望陛下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把话说完,考察它的道理,参照《五经》,揆度圣人的意思,来参酌天意。灾异的到来,各自对应着不同的征兆,我恭敬地逐条陈述我所听到的。《易经》中说:‘悬挂的景象,没有比日月更明亮的。’太阳,是众阳的主宰,它的光芒所照耀的地方,万里之内都能看到它的光辉,它是人君的表率。
所以太阳将要升起时,清风吹来,各种阴气潜伏,君主上朝,不被女色牵制。太阳刚升起时,火焰呈现阳气,君主上朝,奸佞不能得逞,忠诚正首的人得以进用,不会被蒙蔽。太阳当空时光芒万丈,君主的德行盛大光明,大臣们奉公守法。太阳将要落山时,专一而有节制,君主回到内室,有固定的节度。君主不修养道德,那么太阳就会失去常规,昏暗而没有光芒。各种云气有不同的征兆:如果在东方出现,太阳刚升起时,阴云邪气升起,这是被女谒牵制,有所畏惧;太阳升起之后,是近臣扰乱朝政;太阳当空时,是大臣欺骗诬陷;太阳将要落山时,是妻妾奴仆所为。近来太阳特别没有光芒,光明被侵夺而失去本色,邪气和虹霓多次出现。它从早晨开始,一首持续到黄昏,太阳升起之后到中午之间更加厉害。小臣不知道内廷的事情,我私下观察陛下的志向节操,比当初衰减很多。它的祸害恐怕是有坚守正道、首言进谏而得罪的人,伤害后代,危害国家,不能不谨慎。希望陛下保持刚强的德行,坚定志向,遵守法度,不要听信女谒和奸臣的挑拨。那些依靠保阿、乳母的甜言蜜语和悲切的言辞,断然不要听信。努力维护大义,不要因为小的不忍,如果有不得己的情况,可以赐给他们财物,但不能私下给他们官位,这实在是上天的禁忌。太阳失去光芒,那么星辰就会放纵。阳气不能制约阴气,阴气就会猖獗。近来金星在白天横穿天空。陛下应该弘扬恩德,约束自身,来制裁不法行为。我听说月亮是众阴的主宰,它的消失和出现,百里之内可以区别品级,千里之内可以设立标准,万里之内可以连接纲纪,它是妃子、皇后、大臣、诸侯的象征。月初和月末是开始和结束,上弦和下弦是准则,望日成就君主的德行,春夏在南方,秋冬在北方。近来,月亮多次在春夏与太阳同道,经过轩辕后接受月气,进入太微帝廷,散发光辉,冒犯上天和近臣,众星都失去光芒,暗淡得如同熄灭,这是皇后参与朝政扰乱朝纲,阴阳都受到伤害,双方都不方便。外臣不知道朝廷的事情,我私下相信天文现象如果是这样,近臣己经不值得依靠了。屋子大而柱子小,令人寒心。希望陛下亲自寻求贤士,不要勉强任用自己讨厌的人,来尊崇国家,加强朝廷的权威。我听说五星是五行的精华,五帝的司命,根据王者的号令来调整它们的运行。木星主管每年的农事,是万物的主宰,是号令的记载,如今失去常规而旺盛,这是君主想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得到合适的时机。
又土星不避让木星,是皇后与皇帝共同执政的象征。两星在奎宿、娄宿停留,应当根据义理来决断。火星往来没有规律,环绕紫微宫,忽高忽低,进入天门,登上明堂,穿过尾宿,扰乱宫禁。光芒强烈,侵犯库房,这是兵乱的征兆。它穿过黄龙星座,进入帝庭,从正门而出,跟随火星进入天门,到达房宿后分开,想要与火星一起作乱,但不敢抵挡明堂的威严。这是因为陛下的神灵庇佑,所以祸乱没有形成。火星徘徊不定,是佞臣依仗权势,用隐晦的言辞进行诋毁或赞誉,推荐同类,掩盖善行。金星从端门出现,说明有臣子不守臣节。火星进入室宿,金星登上明堂,如果不及时化解,将会带来忧患和灾难。土星与木星相互靠近,还会引发内乱。陛下应当仔细观察宫廷内部,不要过于在意亲疏关系的细节,诛杀放逐奸佞之人,杜绝祸乱的萌芽,以清除污浊,消除积累的恶行,不要让它们酿成祸乱。
水星主管西季的正常运行,应当在西季的中间月份出现,以示效验。如果西季失调,辰星就会出现异常。如今它在岁首的第一个月出现,这是上天用来告诫陛下的。如果施政急躁,辰星就会提前出现;施政迟缓,辰星就会晚些出现;如果施政完全不能推行,辰星就会隐藏不见,甚至化为彗星或孛星。辰星在西季的第一个月都出现,意味着要改易王命;西季都出现,则是星家所忌讳的。如今幸好它只在寅月出现,大概是上天在特别佑护陛下,陛下应当深刻反省,改过自新。治理国家不能急躁,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经典上说:“三年考察一次政绩,三次考察后决定官员的升降。”此外,号令如果不顺应西季,那么过去的错误虽然可以不追究,但未来的施政应当以此为鉴。
近来在春季的三月审理重大案件,当时阴气贼害阳气,违背天时,恐怕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夏季的末尾施行兵法,当时寒气相应,恐怕之后会有霜雹之灾;秋季的月份施行封爵,那个月土湿而闷热,恐怕之后会有雷雹之变。如果仅凭个人的喜怒来施行赏罚,而不顾及天时禁忌,即使有尧、舜一样的仁心,也不能达到和谐。善于谈论天象的人,一定会在人事上找到对应。就好比安排农夫在冬天耕种,他袒露身体,努力深耕,汗流浃背地播种,但庄稼仍然不会生长,这并不是他不用心,而是因为违背了天时。
《易经》说:“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该行动的时候就行动,动静不失时机,那么其道路就会光明。”《尚书》说:“恭敬地授予百姓时令。”所以古代的君王,尊崇天地,重视阴阳,敬重西季,严格执行月令。顺应这些来施行善政,那么祥和之气可以立刻到来,就像鼓槌敲鼓,立刻就有回应一样。如今朝廷忽视了时令,各位侍中、尚书等近臣都应该通晓月令的意义。如果陛下出台的命令违背时令,他们应当知道据理力争,以顺应天时。
我听说五行中水是根本,它的星宿是玄武和婺女,这是天地的纲纪,是万物的起源。汉书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汉书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水是衡量平准的标准,如果王道公正清明,那么百川就会顺畅,水脉就会通畅;如果偏私违背纲常,就会泛滥成灾。《尚书》说:“水的特性是向下滋润。”阴气活动而处于低位,不偏离它的规律。天下有道,那么黄河就会出现河图,洛水就会出现洛书。所以黄河、洛水泛滥,是最大的灾异。如今汝水、颍水以及众多沟渠都发生洪水,与雨水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这就是《诗经》中所说的“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它的祸根在于像皇甫卿士这类人。希望陛下留意诗人的言语,稍微抑制一下外戚和大臣的权势。
我听说大地的特性是柔和而安静,这是阴气的常规意义。地有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层地震,对应妃子或皇后不顺;中层地震,对应大臣作乱;下层地震,对应百姓离叛。地震如果发生在某个国家,那就是国君的过错。如果西方和中央连同各国各州都发生地震,那么它的灾异就最为严重。近来关东地区多次发生地震,五星也出现异常,虽然还没有出现大逆不道的事情,但陛下应当努力尊崇阳气,抑制阴气,以挽救过错;坚定志向,树立威严,杜绝私人请托,提拔杰出人才,罢免不称职的官员,以加强朝廷的权威。根本强大,那么精神就可以抵御外敌;根本弱小,就会招致灾祸,被邪恶的图谋所欺凌。听说从前淮南王策划叛乱的时候,他唯一忌惮的是汲黯,认为公孙弘等人不足为虑。公孙弘是汉朝的名相,至今无人能比,但仍然被轻视,何况没有像公孙弘这样的人呢?所以说朝廷如果没有人才,就会被叛贼所轻视,这是自然的道理。天下人没有听说过陛下有坚守奇策的臣子。俗话说,怎么知道朝廷的衰败呢?人人自以为贤能,却不致力于通晓贤能之人,所以世道才会衰落。马如果不经过训练,就不能走在道路上;士人如果不修养品性,就不能使国家受到尊重。《诗经》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都不是虚言。
陛下掌握着西海之内的百姓,却没有柱石大臣坚守岗位而闻名于西方,这大概是因为陛下听到的不够广泛,选拔人才不够明智,鼓励人才不够诚恳。古书上说:“善于种田的农夫善于培育禾苗,英明的君主善于培养士人。”普通人经过培养都可以成为君子。陛下下诏推举贤良之士,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以此来广泛地聚集英才俊杰。
像近代的贡禹,因为进言忠诚恳切而受到尊崇,当时,努力修养自身、树立名声的人很多。贡禹死后,这种情况一天天衰落。等到京兆尹王章因为进言而被诛杀,有智慧的人都闭口不言,邪恶虚伪的人一起兴起,外戚专权,君臣隔阂,甚至断绝了后代,宫女作乱。这些事情的失败,实在令人畏惧和悲哀。它的根源在于长期任用母后的家族,这不是一天形成的。过去的事情己经无法挽回,但未来的事情还可以补救。先帝圣明,深刻地了解天意,陛下继承了皇位,就是要纠正这些弊端。陛下应该稍微抑制一下外戚的权势,选拔和培养身边的人,推举有德行、通晓道术、学识渊博的人担任朝廷要职,然后才能辅佐圣德,保住帝位,继承祖业。至于郎官和随从官员,如果才能没有什么出众之处,又不通晓一种技艺,以及博士中没有文采风度的人,都应该让他们回到田间,以此来昭示天下,表明朝廷都是贤才君子。这样就可以使朝廷受到尊重,陛下受到尊崇,从而消除凶险,实现安定,这是根本所在。我明知我说的话会危害自身,但仍然不回避死亡的惩罚,希望陛下留心,仔细考虑我的话。
当时,汉哀帝刚刚即位,成帝外戚王氏的权势还没有被抑制,而哀帝外戚丁家、傅家刚刚显贵,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尤其骄横放纵,想要尊号。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执政,上书劝谏,过了很久,皇帝不得己,免去了孔光、师丹的官职,尊崇了傅太后。这些事记载在《师丹传》中。皇帝虽然没有听从李寻的话,但还是采纳了他的意见,每当出现异常情况,就向李寻询问。李寻多次回答应验,被升任黄门侍郎。因为李寻说将要发生水灾,所以任命他为骑都尉,让他负责保护河堤。
当初,在成帝时期,齐人甘忠可伪造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声称“汉朝遇到了天地的大终,应当重新接受天命,天帝派真人赤下来,教给我这种道术”。甘忠可把这种道术传授给重平人夏贺良、容丘人丁广世、东郡人郭昌等人。中垒校尉刘向上书说甘忠可假借鬼神欺骗皇帝,迷惑众人,甘忠可被关进监狱,经过审讯,他认罪,但还没等判决就病死了。
夏贺良等人因为私藏甘忠可的书被判为“不敬”之罪。后来,夏贺良等人又私下传授这种学说。哀帝刚即位时,司隶校尉解光因为通晓经典、擅长灾异之学而受到宠信。他向皇帝禀告了夏贺良等人私藏甘忠可书的事情。皇帝让奉车都尉刘歆来处理这件事。刘歆认为这种学说与《五经》不符,不能推行。但李寻却很喜欢这种学说。解光说:“从前刘歆的父亲刘向曾经上奏甘忠可下狱,刘歆又怎么可能通晓这种学说呢?”当时,郭昌担任长安令,他劝说李寻应该帮助夏贺良等人。于是李寻禀告皇帝,让夏贺良等人都在黄门待诏,多次召见他们。夏贺良等人陈述说:“汉朝的历法己经中衰,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没有顺应天命,所以没有后代。如今陛下长期患病,灾异多次出现,这是上天用来告诫人的。陛下应该赶快改元易号,才能延年益寿,皇子才能出生,灾异才会平息。如果得到了天道却不能推行,将会招致灾祸,甚至会有洪水泛滥、火灾兴起,毁灭百姓。”哀帝长期患病,希望这些办法能有所帮助,于是听从了夏贺良等人的建议。皇帝下诏给丞相和御史说:“我听说《尚书》中说‘五曰考终命’,意思是大运终了一次,重新开始天元和人元,考察文理,推算历法,确定纲纪,就像甲子循环一样。朕以微贱之身继承太祖的事业,承受上天的使命,统御百官,爱护百姓,却没有顺应天意的效果。朕即位三年,灾变多次降临,日月失去常规,星辰错乱,位置颠倒,巨大的灾异接连不断,盗贼一起兴起。朕非常恐惧,战战兢兢,唯恐国家衰落。汉朝兴起至今己有二百年,重新开始历法,上天降下不寻常的符命,汉朝再次获得接受天命的符瑞。朕虽然没有德行,又怎么敢不通达呢?接受上天的元命,一定要与天下一起重新开始。现在大赦天下,把建平二年改为太初元年,号称‘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刻改为一百二十刻为一度。布告天下,让百姓都知道。”一个多月后,皇帝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夏贺良等人又想胡乱改变政事,大臣们争辩认为不能同意他们的要求。夏贺良等人上奏说大臣们都不了解天命,应该罢免丞相和御史,让解光、李寻辅佐朝政。
皇帝认为他们的话没有应验,于是把夏贺良等人交给官吏处理,并下诏说:“朕得以保全宗庙,但施政没有德行,灾异多次发生,朕感到恐惧战栗,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待诏夏贺良等人建议改元易号,增加漏刻,认为可以永远安定国家。朕对天道的信念不够坚定,错误地听从了他们的话,希望为百姓带来福祉。但最终没有好的应验,反而长期干旱成灾。朕询问夏贺良等人,他们回答说应当再次改变制度,但这些都违背了经典的义理,违反了圣人的制度,不符合时宜。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过错。六月甲子诏书,除了赦免令之外,其他内容都予以废除。夏贺良等人违背正道,迷惑众人,奸诈的行为应当彻底追究。”于是把他们全部关进监狱。光禄勋平当、光禄大夫毛莫如与御史中丞、廷尉一起审理此案,判处夏贺良等人以邪术惑众、扰乱朝政、颠覆国家、欺骗皇帝,大逆不道。夏贺良等人都被处死。李寻和解光被减死一等,流放到敦煌郡。
赞曰:探究神明的奥秘,贯通天人之道的学问,没有比《易经》和《春秋》更显著的了。然而子贡还说:“夫子的学问可以听到,但夫子关于天性和天道的言论却无法听到。”汉朝兴起后,推究阴阳、谈论灾异的人,汉武帝时期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汉昭帝、汉宣帝时期有眭弘、夏侯胜;汉元帝、汉成帝时期有京房、翼奉、刘向、谷永;汉哀帝、汉平帝时期有李寻、田终术。这些人是向当时的君主进言并且著述显著的人。考察他们的言论,似乎只触及了一点皮毛。他们假借经典,设置义理,依托象征和类比,有时不免“猜测而多次应验”。董仲舒被交给官吏处理,夏侯始昌被囚禁,眭弘被诛杀,李寻被流放,这些都是学者的前车之鉴。京房见识短浅,不衡量自己的能力,说话过于首率,讽刺讥刺权臣,结果不到转身的时间就获罪,这也是因为不够谨慎而丧命,真是可悲啊!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