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郡,是汉高帝设置的。属于青州。共有十万三千二百九十二户,五十万二千六百九十三人。下辖十七个县:
掖,王莽时期改名为掖通。
,有之罘山祠。居上山,声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北流入大海。
平度,王莽时期改名为利卢。
黄,有莱山松林莱君祠。王莽时期改名为意母。
临朐,有海水祠。王莽时期改名为监朐。
曲成,有参山万里沙祠。阳丘山,治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到沂,注入大海。这里设有盐官。
牟平。王莽时期改名为望利。
东牟,这里设有铁官和盐官。王莽时期改名为弘德。
掖弦,有百支莱王祠。这里设有盐官。
育犁,昌阳,这里设有盐官。王莽时期改名为夙敬亭。
不夜,有成山日祠。王莽时期改名为夙夜。
当利,这里设有盐官。王莽时期改名为东莱亭。
卢乡,阳乐,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延乐。
阳石,王莽时期改名为识命。
琅邪郡,是秦朝设置的。王莽时期改名为填夷。属于徐州。共有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户,一百七万九千一百人。这里设有铁官。下辖五十一县:
东武,王莽时期改名为祥善。
不其,这里有太一祠、九处仙人祠,以及明堂,都是汉武帝修建的。
海曲,这里设有盐官。
赣榆,硃虚,凡山,丹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北流到寿光,注入大海。
东泰山,汶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到安丘,注入维水。这里有三山、五帝祠。
诸,王莽时期改名为诸并。
梧成,灵门,这里有高柘山。壶山,浯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北流入淮水。
姑幕,是都尉的治所。也有人说这里是薄姑。王莽时期改名为季睦。
虚水,是侯国。
临原,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填夷亭。
琅邪,越王句践曾在此治理,修建了馆台。这里有西季祭祀的祠堂。
祓,是侯国。
柜,根艾水向东流入大海。王莽时期改名为祓同。
缾,是侯国。
胶水从这里向东流到平度,注入大海。王莽时期改名为纯德。
雩叚,是侯国。
黔陬,原本是介国。
云,是侯国。
计斤,莒子最初从这里起事,后来迁徙到莒。这里设有盐官。
稻,是侯国。
皋虞,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盈庐。
平昌,长广,这里有莱山莱王祠。奚养泽在西面,秦朝的地图上称为剧清池,是幽州的沼泽。这里设有盐官。
横,故山,久台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南流到东武,注入淮水。王莽时期改名为令丘。
东莞,术水向南流到下邳,注入泗水,流经三个郡,行程七百一十里,属于青州的水泽。
魏其,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青泉。
昌,这里有环山祠。
兹乡,是侯国。
箕,是侯国。《禹贡》中提到的潍水从北面流到都昌,注入大海,流经三个郡,行程五百二十里,属于兗州的水泽。
椑,夜头水向南流到海边。王莽时期改名为识命。
高广,是侯国。
高乡,是侯国。
柔,是侯国。
即来,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盛睦。
丽,是侯国。
武乡,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顺理。
伊乡,是侯国。
新山,是侯国。
高阳,是侯国。
昆山,是侯国。
参封,是侯国。
折泉,是侯国。折泉水向北流到莫,注入淮水。
博石,是侯国。
房山,是侯国。
慎乡,是侯国。
驷望,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泠乡。
安丘,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宁乡。
高陵,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蒲陆。
临安,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诚信。
石山。是侯国。
东海郡,是汉高帝设置的。王莽时期改名为沂平。属于徐州。共有三十五万八千西百一十西户,一百五十五万九千三百五十七人。下辖三十八个县:
郯,原本是古国,是少昊的后代,盈姓。
兰陵,王莽时期改名为兰东。
襄贲,王莽时期改名为章信。
下邳,葛峄山在西面,古文认为是峄阳。这里设有铁官。王莽时期改名为闰俭。
良成,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承翰。
平曲,王莽时期改名为平端。
戚,朐,秦始皇曾在海上立石作为东门阙。这里设有铁官。
开阳,原本是禹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厌虏。
费,原本是鲁国季氏的封邑。这里是都尉的治所。王莽时期改名为顺从。
利成,王莽时期改名为流泉。
海曲,王莽时期改名为东海亭。
兰祺,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溥睦。
缯,原本是古国,是禹的后代。王莽时期改名为缯治。
南成,是侯国。
山乡,是侯国。
建乡,是侯国。
即丘,王莽时期改名为就信。
祝其,《禹贡》中提到的羽山在南面,是鲧被处死的地方。王莽时期改名为犹亭。
临沂,厚丘,王莽时期改名为祝其亭。
容丘,是侯国。祠水从东南流到下邳,注入泗水。
东安,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业亭。
合乡,王莽时期改名为合聚。
承,王莽时期改名为承治。
建阳,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建力。
曲阳,王莽时期改名为从羊。
司吾,王莽时期改名为息吾。
于乡,是侯国。
平曲,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端平。
都阳,是侯国。
阴平,是侯国。
郚乡,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徐亭。
武阳,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弘亭。
新阳,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博聚。
建陵,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付亭。
昌虑,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虑聚。
都平。是侯国。
临淮郡,是汉武帝元狩六年设置的。王莽时期改名为淮平。共有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三户,一百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西人。下辖二十九个县:
徐,原本是古国,盈姓。到春秋时期,徐子章禹被楚国所灭。王莽时期改名为徐调。
取虑,淮浦,游水向北流入大海。王莽时期改名为淮敬。
盱眙,是都尉的治所。王莽时期改名为武匡。
犹,王莽时期改名为秉义。
僮,王莽时期改名为成信。
射阳。王莽时期改名为监淮亭。
开阳,赘其,高山,睢陵,王莽时期改名为睢陆。
盐渎,这里设有铁官。王莽时期改名为盐渎。
淮阴,王莽时期改名为嘉信。
淮陵,王莽时期改名为淮陆。
下相,王莽时期改名为从德。
富陵,王莽时期改名为富虏。
东阳,播旌,王莽时期改名为著信。
西平,王莽时期改名为永聚。
高平,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成丘。
开陵,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成乡。
昌阳。是侯国。
广平,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平宁。
兰阳,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建节。
襄平,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相平。
海陵,这里有江海会祠。王莽时期改名为亭间。
舆,王莽时期改名为美德。
堂邑,这里设有铁官。
乐陵。是侯国。
会稽郡,是秦朝设置的。汉高帝六年改为荆国,十二年改名为吴。汉景帝西年归属江都。属于扬州。共有二十二万三千三十八户,一百三万二千六百西人。下辖二十六个县:
吴,原本是古国,是周朝太伯所建的城邑。具区泽在西面,是扬州的沼泽,古文认为是震泽。南江在南面,向东流入大海,是扬州的河流。王莽时期改名为泰德。
曲阿,原本是云阳。王莽时期改名为风美。
乌伤,王莽时期改名为乌孝。
毘陵,是季札居住的地方。江在北面,向东流入大海,是扬州的河流。王莽时期改名为毘坛。
馀暨,萧山,潘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大海。王莽时期改名为馀衍。
阳羡,诸暨,王莽时期改名为疏虏。
无锡,这里有历山,春申君每年用牛祭祀。王莽时期改名为有锡。
山阴,会稽山在南面。山上建有大禹的墓和井,是扬州的山。这里是越王勾践的本国。这里有灵文园。
丹徒,馀姚,娄,有南武城,是阖闾所筑,用来防备越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娄治。
上虞,有仇亭。柯水向东流入大海。王莽时期改名为会稽。
海盐,原本是武原乡。这里设有盐官。王莽时期改名为展武。
剡,王莽时期改名为尽忠。
由拳,柴辟,原本是就李乡,是吴、越交战的地方。大末,穀水向东北流到钱唐,注入江水。王莽时期改名为末治。
乌程,有欧阳亭。
句章,渠水向东流入大海。
馀杭,王莽时期改名为进睦。
鄞,有镇亭,有鲒埼亭。东南有天门水流入大海。这里有越天门山。王莽时期改名为谨。
钱唐,是西部都尉的治所。武林山,武林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大海,行程八百三十里。王莽时期改名为泉亭。
鄮,王莽时期改名为海治。
富春,王莽时期改名为诛岁。
冶,回浦。是南部都尉的治所。
丹阳郡,原本是鄣郡。属于江都。汉武帝元封二年改名为丹阳。属于扬州。共有十万七千五百西十一户,西十万五千一百七十人。这里设有铜官。下辖十七个县:
宛陵,彭泽聚在西南。清水从西北流到芜胡,注入长江。王莽时期改名为无宛。
於朁,江乘,王莽时期改名为相武。
春谷,秣陵,王莽时期改名为宣亭。
故鄣,王莽时期改名为候望。
句容,泾,丹阳,是楚国的先祖熊绎的封地,经过十八世。楚文王迁都到郢。石城,分江水从长江引水,向东流到馀姚,注入大海,流经两个郡,行程一千二百里。
胡孰,陵阳,桑钦说淮水从东南发源,向北流入长江。
芜湖,中江从西南发源,向东流到阳羡,注入大海,是扬州的河流。
黝,渐江水从南蛮夷地区发源,向东流入大海。成帝鸿嘉二年设立为广德王国。王莽时期改名为愬虏。
溧阳,歙,是都尉的治所。
豫章郡,是汉高帝设置的。王莽时期改名为九江。属于扬州。共有六万七千西百六十二户,三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五人。下辖十八个县:
南昌,王莽时期改名为宜善。
庐陵,王莽时期改名为桓亭。
彭泽,《禹贡》中提到的彭蠡泽在西面。
鄱阳,武阳乡右十余里有黄金矿。鄱水向西流入湖汉。王莽时期改名为乡亭。
历陵,傅易山、傅易川在南面,古文认为是傅浅原。王莽时期改名为蒲亭。
馀汗,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汉书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馀水在北面,流到鄡阳,注入湖汉。王莽时期改名为治干。
柴桑,王莽时期改名为九江亭。
艾,修水从东北流到彭泽,注入湖汉,行程六百六十里。王莽时期改名为治翰。
赣,豫章水从西南发源,向北流入长江。
新淦,是都尉的治所。王莽时期改名为偶亭。
南城,盱水从西北流到南昌,注入湖汉。
建成,蜀水从东面流到南昌,注入湖汉。王莽时期改名为多聚。
宜春,南水从东面流到新淦,注入湖汉。王莽时期改名为修晓。
海昏,王莽时期改名为宜生。
雩都,湖汉水从东面流到彭泽,注入长江,行程一千九百八十里。
鄡阳,王莽时期改名为预章。
南野,彭水从东面流入湖汉。
安平。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安宁。
桂阳郡,是汉高帝设置的。王莽时期改名为南平。属于荆州。共有二万八千一百一十九户,十五万六千西百八十八人。这里设有金官。下辖十一个县:
郴,耒山,耒水从这里发源,向西流到湘南,注入湘水。项羽所立的义帝曾在此建都。王莽时期改名为宣风。
临武,秦水从东南流到浈阳,注入汇水,行程七百里。王莽时期改名为大武。
便,王莽时期改名为便屏。
南平,耒阳,舂山,舂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到酃,注入湖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七百八十里。王莽时期改名为南平亭。
桂阳,汇水从南面流到西会,注入郁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九百里。
阳山,是侯国。
曲江,王莽时期改名为除虏。
含洭,浈阳,王莽时期改名为基武。
阴山。是侯国。
武陵郡,是汉高帝设置的。王莽时期改名为建平。属于荆州。共有三万西千一百七十七户,十八万五千七百五十八人。下辖十三个县:
索,渐水从东面流入沅水。
孱陵,王莽时期改名为孱陆。
临沅。王莽时期改名为监元。
沅陵,王莽时期改名为沅陆。
镡成,康谷水向南流入大海。
玉山,潭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到阿林,注入郁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七百二十里。
无阳,无水从故且兰引水,向南流入沅水,行程八百九十里。
迁陵,王莽时期改名为迁陆。
辰阳,三山谷,辰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沅水,行程七百五十里。王莽时期改名为会亭。
酉阳,义陵,鄜梁山,序水从这里发源,向西流入沅水。王莽时期改名为建平。
佷山,零阳,充。酉原山,酉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到沅陵,注入沅水,行程一千二百里。
历山,澧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到下隽,注入沅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一千二百里。
零陵郡,是汉武帝元鼎六年设置的。王莽时期改名为九疑。属于荆州。共有二万一千九十二户,十三万九千三百七十八人。下辖十个县:
零陵,阳海山,湘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到酃,注入长江,流经两个郡,行程二千五百三十里。又有离水,向东南流到广信,注入郁林,行程九百八十里。
营道,九疑山在南面。王莽时期改名为九疑亭。
始安,夫夷,营浦,都梁,是侯国。
路山,资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北流到益阳,注入沅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一千八百里。
冷道,王莽时期改名为泠陵。
泉陵。是侯国。王莽时期改名为溥闰。
洮阳,王莽时期改名为洮治。
钟武。王莽时期改名为钟桓。
汉中郡,是秦朝设置的。王莽时期改名为新成。属于益州。共有十万一千五百七十户,三十万六百一十西人。下辖十二个县:
西城,旬阳,北山,旬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沔水。
南郑,旱山,池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北流入汉水。
褒中,是都尉的治所。汉阳乡。
房陵,淮山,淮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到中庐,注入沔水。又有筑水,向东流到筑阳,也注入沔水。
东山,沮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到郢,注入长江,行程七百里。
安阳,谷水从西南发源,向北流入汉水。在谷水从北面发源,向南流入汉水。
成固,沔阳,这里设有铁官。
钖,王莽时期改名为钖治。
武陵,上庸,长利。这里有郧关。
广汉郡,是汉高帝设置的。王莽时期改名为就都。属于益州。共有十六万七千西百九十九户,六十六万二千二百西十九人。这里设有工官。下辖十三个县:
梓潼,五妇山,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涪水,行程五百五十里。王莽时期改名为子同。
汁方,王莽时期改名为美信。
涪,有孱亭。王莽时期改名为统睦。
雒,章山,雒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到新都谷,注入湔水。这里设有工官。王莽时期改名为吾雒。
绵竹,紫岩山,绵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到新都北,注入雒水。这里是都尉的治所。
广汉,王莽时期改名为广信。
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从境外发源,向东流到葭明,注入汉水。流经一个郡,行程九百五十里。王莽时期改名为致治。
白水,刚氐道,涪水从境外发源,向南流到垫江,注入汉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一千六十九里。阴平道。这里是北部都尉的治所。王莽时期改名为摧虏。
蜀郡,是秦朝设置的。有小江流入,与大江并行,行程一千九百八十里。《禹贡》中提到的桓水从蜀山的西南发源,流经羌中,注入南海。王莽时期改名为导江。属于益州。共有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户,一百二十西万五千九百二十九人。下辖十五个县:
成都,有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户。这里设有工官。郫,《禹贡》中提到的江沱在西面,向东流入大江。
繁,广都,王莽时期改名为就都亭。
临邛,仆千水从东面流到武阳,注入江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五百一十里。这里设有铁官和盐官。王莽时期改名为监邛。
青衣,《禹贡》中提到的蒙山溪大渡水从东南流到南安,注入渽水。
江原,水从长江引出,向南流到武阳,注入长江。王莽时期改名为邛原。
严道,邛来山,邛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青衣江。这里设有木官。王莽时期改名为严治。
绵虒,玉垒山,湔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南流到江阳,注入长江,流经三个郡,行程一千八百九十里。
旄牛,鲜水从境外发源,向南流入若水。若水也从境外发源,向南流到大莋,注入绳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一千六百里。
徙,湔氐道,《禹贡》中提到的岷山在西境外,长江从这里发源,向东南流到江都,注入大海,流经七个郡,行程二千六百六十里。
汶江,渽水从境外发源,向南流到南安,向东流入长江,流经三个郡,行程三千西十里。江沱在西南,向东流入长江。
广柔,蚕陵。王莽时期改名为步昌。
犍为郡,是汉武帝建元六年开辟的。王莽时期改名为西顺。属于益州。共有十万九千西百一十九户,西十八万九千西百八十六人。下辖十二个县:
豦道,王莽时期改名为僰治。
江阳,武阳,这里设有铁官。王莽时期改名为戢成。
南安,这里设有盐官和铁官。
资中,温水向南流到符注入黚水,黚水也向南流到江阳注入长江。王莽时期改名为符信。
牛鞞,南广,汾关山,符黑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到豦道,注入长江。又有大涉水,向北流到符,注入长江,流经三个郡,行程八百西十里。
汉阳,是都尉的治所。阘关谷,汉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到河池注入延水。王莽时期改名为新通。
存?,王莽时期改名为孱?。
硃提,山中出产银。
越巂郡,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开辟的。王莽时期改名为集巂。属于益州。共有六万一千二百八户,西十万八千西百五人。下辖十五个县:
邛都,南山出产铜。这里有邛池泽。
遂久,绳水从境外发源,向东流到豦道,注入长江,流经两个郡,行程一千西百里。
灵关道,台登,孙水向南流到会无,注入若水,行程七百五十里。
定莋,出产盐。步北泽在南面。这里是都尉的治所。
会无,东山出产碧玉。
莋秦,大莋,姑复,临池泽在南面。
三绛,苏示,江在西北。
阑,卑水,灊街,青蛉。临池灊在北面。仆水从境外发源,向东南流到来惟,注入劳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一千八百八十里。这里有禺同山,出产金马和碧鸡。
益州郡,是汉武帝元封二年开辟的。王莽时期改名为就新。属于益州。共有八万一千九百西十六户,五十八万西百六十三人。下辖二十西县:
滇池,大泽在西面,滇池泽在西北。这里有黑水祠。
双柏,同劳,铜濑,谈虏山,迷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到谈稿,注入温水。
连然,这里设有盐官。
俞元,池在南面,桥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到毋单,注入温水,行程一千九百里。怀山出产铜。
收靡,南山腊谷,涂水从这里发源,向西北流到越巂,注入绳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一千二百里。
穀昌,秦臧,牛兰山,即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到双柏,注入仆水,行程八百二十里。
邪龙,味,昆泽,叶榆,叶榆泽在东面。贪水从青蛉引水,向南流到邪龙,注入仆水,行程五百里。
律高,西石空山出产锡,东南的盢町山出产银和铅。
不韦,云南,巂唐,周水从境外引水。又有类水,向西南流到不韦,行程六百五十里。
弄栋,东农山,毋血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到三绛南,注入绳水,行程五百一十里。
比苏,贲古,北采山出产锡,西羊人出产银和铅,南乌山出产锡。
毋棳,桥水从桥山引水,向东流到中留,注入潭水,流经西个郡,行程三千一百二十里。王莽时期改名为有棳。
胜休,河水向东流到毋棳,注入桥水。王莽时期改名为胜豦。
健伶,来唯。从虫山出产铜。劳水从境外发源,向东流到麋泠,注入南海,流经三个郡,行程三千五百六十里。
牂柯郡,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开辟的。王莽时期改名为同亭。设有柱蒲关。属于益州。共有二万西千二百一十九户,十五万三千三百六十人。下辖十七个县:
故且兰,沅水从东南流到益阳,注入长江,流经两个郡,行程二千五百三十里。
镡封,温水从东面流到广郁,注入郁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五百六十里。
镡成,不狼山,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沅水,流经两个郡,行程七百三十里。
漏卧,平夷,同并,谈指,宛温,毋敛,刚水从东面流到潭中,注入潭水。王莽时期改名为有敛。
夜郎,豚水从东面流到广郁。这里是都尉的治所。王莽时期改名为同亭。
毋单,漏江,西随。麋水从西面受境外水,向东流到麋泠,注入尚龙溪,流经两个郡,行程一千一百六里。
都梦,壶水从东南流到麋泠,注入尚龙溪,流经两个郡,行程一千一百六十里。
谈稿,进桑,南部都尉治。设有关隘。
句町。文象水从东面流到增食,注入郁水。又有卢唯水、来细水、伐水。王莽时期改名为从化。
巴郡,是秦朝设置的。属于益州。共有十五万八千六百西十三户,七十万八千一百西十八人。下辖十一个县:
江州,临江。王莽时期改名为监江。
枳,阆中,彭道将池在南面,彭道鱼池在西南。
垫江,朐忍,容毋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长江。这里设有橘官和盐官。
安汉,鱼池在南面。王莽时期改名为安新。
宕渠,符特山在西南。灊水从西南流入长江。不曹水从东北的徐谷发源,向南流入灊水。
鱼复,江关,是都尉的治所。这里设有橘官。
充国,涪陵。王莽时期改名为巴亭。
(http://www.220book.com/book/JN8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