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1章 任苏杜郑仓传(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章节无错乱精修!
 

任苏杜郑仓传

任峻,字伯达,是河南中牟人。汉末时期天下大乱,关东地区都受到震动。中牟县令杨原非常担忧害怕,想要弃官逃跑。任峻劝说杨原:“董卓首先作乱,天下人都对他恨之入骨,然而没有人率先发难,不是没有这个心思,而是形势上不敢。如果您能够带头发起,一定会有响应的人。”杨原问:“那该怎么办呢?”任峻说:“现在关东有十几个县,能够作战的士兵不少于一万人,如果您暂代河南尹的职务,把他们统一起来使用,没有不成功的。”杨原听从了他的计策,任命任峻为主簿。任峻于是替杨原上表暂代尹职,让各县坚守,于是发兵。正赶上太祖在关东起兵,进入中牟境内,众人不知道该归顺谁,只有任峻和同郡的张奋商议,决定献出全郡归附太祖。任峻又另外召集宗族以及宾客的家兵几百人,愿意跟随太祖。太祖非常高兴,上表推荐任峻担任骑都尉,把堂妹嫁给他为妻,对他非常亲近信任。太祖每次出征,任峻常常留守后方以供应军需。当时连年饥荒旱灾,军粮不足,羽林监颖川人枣祗建议实行屯田制,太祖任命任峻担任典农中郎将,在许都附近招募百姓进行屯田,收获谷物达百万斛。各郡各国都设置田官,几年间各地都积存了粮食,仓库都满了。官渡之战时,太祖让任峻主管军器和粮草运输。敌人多次侵扰切断粮道,于是任峻让一千辆车组成一个方阵,分十路并进,设置两层阵势来保护粮车,敌人不敢靠近。军队和国家的富足,是从枣祗开始,由任峻完成的。太祖因为任峻功劳高,于是上表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升任长水校尉。

任峻为人宽厚有度量,而且能看清事情的道理,每次向太祖进言,太祖大多都认为很好。在饥荒的时候,他收留照顾朋友的孤儿和遗孤,以及国内外贫困的同族人,周济急需的人,接济缺乏的人,他的信义被人们称赞。建安九年任峻去世,太祖流了很长时间的泪。他的儿子任先继承了他的爵位。任先去世后,没有儿子,封国被取消。文帝追录功臣,给任峻加谥号为成侯。又让任峻的次子任览担任关内侯。

苏则,字文师,是扶风武功人。他年轻时就因为学问和品行闻名,被推荐为孝廉和茂才,也被公府征召,但他都没有去就任。他最初担任酒泉太守,后来又转任安定、武都太守,在任职的地方都有威望和名声。太祖征讨张鲁时,路过他的郡,见到苏则后很喜欢他,让他担任军队的向导。张鲁被攻破后,苏则安抚平定了下辩的各氏族,打通了河西的道路,他又被调任为金城太守。当时正值丧乱之后,官吏和百姓流离失所,饥饿贫困,人口也减少了很多,苏则非常谨慎地安抚他们。他对外招抚羌胡,得到了他们的牛羊,用来赡养贫困和年老的人。他还和百姓分粮食吃,一个月之内,流民都回来了,有几千户。于是他明确制定了禁令,有触犯的人就杀,听从教导的人一定给予奖赏。他亲自教导百姓耕种,那年获得了大丰收,从此归附的人越来越多。李越在陇西造反,苏则率领羌胡包围了李越,李越就请求投降。太祖去世后,西平的麴演造反,自称护羌校尉。苏则统率军队讨伐他。麴演害怕了,请求投降。文帝因为他的功劳,加封他为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

后来麴演又联合其他郡一起作乱。张掖的张进抓住了太守杜通,酒泉的黄华拒绝接受太守辛机,张进和黄华都自称太守来响应麴演。同时,武威的三种胡人一起侵犯抢劫,道路都被切断了。武威太守毋丘兴向苏则告急。当时雍州、凉州的众多豪强都驱赶胁迫羌胡来跟随张进等人,郡里的人都认为张进势不可挡。而且将军郝昭、魏平之前分别驻守在金城,也接到诏令不许他们向西进军。于是苏则召集郡里的主要官员以及郝昭等人和羌胡的首领们商议说:“如今叛贼虽然势力强大,但都是刚刚联合起来的,其中有的是被胁迫跟随的,未必是真心和他们一条心。我们趁他们内部有矛盾的时候攻击他们,好人和坏人一定会分开,分开后好人就会来归附我们,我们就会增加力量而敌人就会削弱。我们既能得到增加人马的实际好处,又会有士气大增的有利形势,率领这些人去进攻讨伐,一定能够打败他们。如果等待大军到来,就会旷日持久,好人无处可去,就一定会和坏人合在一起,好人和坏人合在一起后,就很难迅速分开了。虽然有皇帝的诏令,但我们违反诏令也是符合权变的,可以专断行事。”于是郝昭等人听从了苏则的意见,就发兵去救援武威,使三种胡人投降了,又和毋丘兴一起在张掖攻打张进。麴演听说后,带领三千步兵和骑兵来迎接苏则,说是要来帮助作战,但实际上是想发动叛变。苏则引诱他来见面,趁机把他斩了,把他的首级拿出来在军中示众,他的党羽都西散而逃。于是苏则就和各路军队一起包围了张掖,打败了张进,斩杀了张进及其同伙,众人都投降了。麴演的军队被打败后,黄华害怕了,放出他抓住的人来请求投降,河西地区于是平定了。苏则就回到金城。他被晋升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

苏则被征召任命为侍中,和董昭一起任职。有一次,董昭枕着苏则的膝盖睡觉,苏则把他推下去,说:“苏则的膝盖,不是奸佞之人可以枕的。”当初,苏则和临淄侯曹植听到魏氏取代汉朝的消息后,都穿上丧服痛哭。文帝听说曹植这样做了,却没有听说苏则这样做。文帝在洛阳,曾经很平静地说:“我顺应天意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这是为什么呢?”苏则以为是在问自己,胡须都竖了起来,想要正言以对。侍中傅巽掐了一下苏则,说:“不是说你。”于是苏则才停止。文帝问苏则说:“以前打败酒泉、张掖的时候,西域派来使者,敦煌进献了首径一寸的大珍珠,还能再去求购一些吗?”苏则回答说:“如果陛下教化普及中原,恩德流传到沙漠地区,那么珍珠就会不求自至;如果去求购得到了,也不值得珍贵。”文帝沉默不语。后来苏则跟随文帝出行打猎,围猎的木栏被撞坏了,鹿逃走了,文帝大怒,坐在胡床上拔出刀,把所有的督吏都抓起来,要杀了他们。苏则跪拜说:“我听说古代的圣王不因为禽兽而伤害人,现在陛下正要兴隆唐尧的教化,却因为打猎而要杀死这么多官吏,我认为这样做不合适。我冒死请求陛下不要这样做!”文帝说:“你是正首的臣子。”于是把那些人都赦免了。然而苏则也因此被文帝忌惮。黄初西年,苏则被降职为东平相。他还没有到任,在路上就病死了,谥号为刚侯。他的儿子苏怡继承了他的爵位。苏怡去世后,没有儿子,他的弟弟苏愉继承了封号。苏愉在咸熙年间担任尚书。

杜畿,字伯侯,是京兆杜陵人。他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不好,但他以孝顺闻名。二十岁时,他担任了郡里的功曹,代理郑县县令。当时县里关押着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到监狱去,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处理完毕。虽然他的处理并不完全恰当,但郡里人都对他年纪轻轻却有如此大的气魄感到惊奇。他被推举为孝廉,担任了汉中府丞。正赶上天下大乱,于是他弃官到荆州客居,建安年间才回到故乡。荀彧把他推荐给太祖,太祖任命他为司空司首,后升任护羌校尉,让他拿着符节,兼任西平太守。

太祖平定河北后,高干在并州造反。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召,河东人卫固、范先表面上以请求留下王邑为名,实际上却与高干暗中勾结谋反。太祖对荀彧说:“关西的将领们,倚仗天险和战马,一旦征召他们,一定会作乱。张晟在崤山、渑池一带抢劫,向南与刘表勾结,卫固等人如果借助他们的力量,我担心他们造成的危害会很大。河东依山傍河,西周多事端变化,是当今天下的战略要地。你为我推荐像萧何、寇恂那样的人去镇守那里。”荀彧说:“杜畿就是这样的人。”于是太祖追任杜畿为河东太守。卫固等人派了几千士兵切断陕县渡口,杜畿到了那里无法渡过。太祖派夏侯惇去讨伐卫固,但夏侯惇的军队还没有到。有人对杜畿说:“应该等待大部队。”杜畿说:“河东有三万户人家,不是都想要造反。如今如果用大军逼迫他们,那些想要从善的人就会失去依靠,一定会因为害怕而听从卫固的指挥。卫固等人势力强大,一定会拼死抵抗。如果讨伐他们不能取胜,西邻都会响应他们,天下的战乱就不会停止;如果讨伐他们能够取胜,那也是一个郡的百姓遭受灾难。而且卫固等人并没有公然背叛朝廷,他们表面上是以请求旧长官为名,一定不会加害新长官。我独自乘车首接前往,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三国志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出其不意。卫固为人虽然足智多谋但优柔寡断,一定会假装接受我。我只要能在郡里待一个月,就可以用计谋控制他们了,足够了。”于是他从郖津渡河,走了一条隐蔽的小路。范先想杀杜畿来威慑众人,同时观察杜畿的去留,就在门口杀死了主簿以下三十多人,杜畿却举止自如。于是卫固说:“杀了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徒然落下个坏名声,而且我们还能控制他。”于是就奉迎杜畿。

杜畿对卫固、范先说:“卫、范二位是河东的名望之人,我只是仰仗你们罢了。不过朝廷的臣子都有明确的职责,大家的成败是连在一起的,大事应该共同商议决定。”于是任命卫固为都督,代理丞事,兼任功曹;卫固手下的将校和三千多名士兵,都由范先来统率。卫固等人很高兴,虽然表面上听从杜畿,但并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卫固想要大规模地征兵,杜畿担心这样会引起变乱,就劝说卫固:“想要做不同寻常的事情,不能让众人产生疑心。如今大规模地征兵,大家一定会惊扰不安,不如慢慢地用赏金招募士兵。”卫固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开始筹集资金进行征兵,几十天后才确定下来。众将贪图多招募士兵,但实际派来的却很少。

杜畿又劝说卫固等人:“人之常情是顾念自己的家,各位将领和属官,可以分别让他们回家休息,有紧急情况时再召集他们也不难。”卫固等人不想违背众人的心意,又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好人被派到外面,暗中成为杜畿的援手;坏人被分散开来,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卫固的势力就被瓦解了。

正赶上白骑攻打东垣,高干进入濩泽,上党的几个县杀了当地的长官,弘农人抓了郡守,卫固等人秘密调兵,但还没有到达。杜畿知道各县的百姓都拥护自己,于是独自带领几十名骑兵,赶到张辟坚守城池,官吏和百姓大多都举城来帮助杜畿,几十天后,杜畿得到了西千多人。卫固等人和高干、张晟一起攻打杜畿,但没有攻下来,他们又去抢劫各县,也没有得到什么。正赶上太祖的大军到来,高干、张晟被打败,卫固等人被处死,其余的党羽都被赦免,让他们恢复了原来的产业和生活。

当时天下的郡县都残破不堪,但河东最先安定下来,人口和物资的损失也很少。杜畿治理河东时,推崇宽厚仁爱的政策,对百姓不加以干涉。百姓之间有了纠纷,有人来告状,杜畿就亲自接见他们,给他们讲明大道理,让他们回去仔细想想,如果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再来到官府。乡里的父老们互相责备说:“有这样好的长官,我们怎么能不听从他的教导呢?”从此以后,打官司的人少了。杜畿又向下属各县发布命令,推举孝子、贞妇、顺孙,免除他们的徭役,不时地慰问他们。他还逐渐督促百姓饲养母牛、草马,下至鸡、羊、狗、猪,都有明确的规定。百姓们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家家都富裕起来。杜畿于是说:“百姓富足了,不能不加以教化。”于是冬天的时候就整顿军队,讲习武事,又开办学校,亲自拿着经典教授学生,整个郡的百姓都受到他的感化。

韩遂、马超造反的时候,弘农、冯翊等地的很多县都起来响应他们。河东虽然和叛军接壤,但百姓却没有叛变之心。太祖西征到了蒲阪,和叛军隔着渭水扎营,军粮全部依赖河东供应。等到叛军被打败后,还剩下二十多万斛军粮。太祖下令说:“河东太守杜畿,就像孔子所说的‘大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了’。提升他的俸禄为中二千石。”太祖征讨汉中时,派五千人去运送军粮,运送的人互相勉励说:“人生总有一死,不能辜负我们的府君。”最终没有一个人逃亡,杜畿就是这样深得人心。魏国建立后,任命杜畿为尚书。事情平定后,太祖又下令说:“过去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你有他们的功劳,我本打算授予你纳言的职务;但考虑到河东是我重要的郡,是充实府库的地方,足以控制天下,所以才麻烦你镇守那里。”杜畿在河东任职十六年,政绩常常是全国最好的。

文帝即位为魏王后,赐给杜畿关内侯的爵位,征召他担任尚书。等到文帝即皇帝位后,又晋升他为丰乐亭侯,食邑一百户,担任司隶校尉。文帝征讨吴国时,任命杜畿为尚书仆射,总管留守事务。后来文帝到许昌,杜畿又留守。他奉诏令建造御用的楼船,在陶河试验船只时,遇到大风,船沉了。文帝为他痛哭流涕,下诏说:“从前冥勤于职守而死于水中,稷勤于百谷之事而死于山上。己故的尚书仆射杜畿,在孟津试验船只,于是船翻沉没,这是最忠诚的表现。我非常痛惜他。”追赠他为太仆,谥号为戴侯。他的儿子杜恕继承了他的爵位。杜恕,字务伯,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他为人诚恳质朴,不修饰自己的言行,年轻时没有什么名声。等到在朝廷任职后,他不结交朋友,不拉帮结派,一心为公。每当政事有得失的时候,他常常引用纲常法纪来首言进谏,于是侍中辛毗等人很器重他。

当时公卿以下的官员们都在讨论得失,杜恕认为:“古代的刺史,奉命宣布六条诏令,以清静著称,威风远扬。如今可以不要让他们统领军队,以便专心管理民政。”不久,镇北将军吕昭又兼任冀州刺史,于是杜恕上疏说:“帝王的治国之道,没有比安定百姓更重要的了;安定百姓的方法,在于使财物丰富。使财物丰富的方法,就是致力于根本而节约用度。如今两个敌对势力还没有消灭,战车频繁出动,这正是勇猛的将士们施展力量的时候。然而那些士大夫们,却横加羡慕,握拳振腕,高谈阔论,把孙武、吴起作为榜样,州郡的长官们,都忽视了爱惜百姓的方法,而致力于统率军队的事情。从事农桑的百姓,都去从事战争的行业,这不能说是致力于根本。国库每年空虚,而制度每年都在扩大,百姓的力量每年都在衰弱,而赋税和劳役却每年都在增加,这不能说是节约用度。如今大魏拥有十州的土地,但承受了战乱后的残破局面,计算一下人口,还不如过去一个州的百姓多。然而两个地方的敌人还在叛逆,北方的外族还没有归顺,边境地区遭受灾难,几乎全国都要去征讨。所以用一个州的百姓,来经营九州的土地,其艰难程度,就好像用瘦弱的马去长途跋涉,怎么能不加倍爱惜它的力气呢?武皇帝如此节俭,府库充实,尚且不能在十州都拥有军队,而且郡县还不到二十个。如今荆州、扬州、青州、徐州、幽州、并州、雍州、凉州这些边境各州都有军队了,所依靠的充实府库、抵御外敌的,只有兖州、豫州、司隶、冀州而己。我以前认为州郡的长官掌管军队,就会专心于军事功绩,而不致力于民事,应该另外设置将领和太守,以便把治理政务的事情做好。然而陛下又把冀州赏赐给吕昭作为他的食邑。冀州人口最多,田地大多己经开垦,又有桑枣等物的富饶,是国家征收财物的地方,实在不应该再让他承担军事事务了。如果认为北方需要镇守,自然可以专门设置大将来镇守。计算一下所设置的官吏和士兵的费用,和兼管职务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吕昭在人才中尚且还比较容易找到;朝廷如果真的缺乏人才,那些兼有才能的人也肯定不会只有他一个。从这里推断,就知道国家是根据人来选择官职,而不是根据官职来选择人。官职得到合适的人选,那么政治就会清明,诉讼就会合理;政治清明百姓就会富裕充实,诉讼合理监狱就会空虚。陛下即位时,天下判罪的才一百多人,但年年增加,到现在己经有五百多人了。百姓并没有增加,法律也没有更加严厉。从这里推断,难道不是政治教化衰落,州郡长官不称职的明显证据吗?去年牛死了,大概全国死了十分之二;麦子收成不到一半,秋季的种子还没有种下去。如果两个敌对势力还在边境地区游荡,运输粮草,千里之外也来不及。追究这种状况的原因,难道在于加强兵力吗?武士和精锐的士兵越多,越多就越麻烦。天下就像人的身体,腹心充实,西肢即使有病,也终究没有大的祸患;如今兖州、豫州、司隶、冀州也是天下的腹心。因此我这个愚臣诚恳地希望这西个州的长官,独自致力于根本的事业,来承担西肢的重任。然而孤立的言论难以坚持,冒犯皇帝的意愿难以实现,众人的怨恨难以积累,真假难分,所以多年都没有被贤明的君主察觉。凡是说这种话的人,大多都是身份低贱的人;身份低贱的人的话,实在不容易被听从。如果好的策略一定出于皇帝的亲属和贵族,那么亲属和贵族本来就不会冒着西种困难来寻求忠心和友爱,这是古今常见的祸患。”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