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二陈徐卫卢传
桓阶,字伯绪,是长沙临湘人。他在长沙郡担任功曹。太守孙坚举荐桓阶为孝廉,桓阶被任命为尚书郎。后来桓阶的父亲去世,他回到家乡守丧。恰逢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桓阶不顾危险去见刘表,请求归还孙坚的遗体。刘表被桓阶的义举所感动,便把孙坚的遗体交给了他。
后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刘表响应袁绍,举州支持他。桓阶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做事如果不以正义为根本,没有不失败的。从前齐桓公率领诸侯尊崇周王室,晋文公驱逐叔带来迎接周王。如今袁绍却反其道而行之,而刘表也响应他,这是招致祸患的做法。如果您想立功扬义,保全福分,远离灾祸,就不应该与他们同流合污。”张羡问:“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桓阶说:“曹操虽然势力较弱,但他仗义而起,拯救朝廷的危难,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之人,谁敢不服从?如今如果能联合长沙及周边三郡,保住三江地区,等待曹操的到来,并作为他的内应,不是很好吗?”张羡说:“好。”于是张羡联合长沙及周边三郡,抗拒刘表,并派使者去见曹操。曹操非常高兴。但当时袁绍与曹操连续作战,曹操的军队无法南下。而刘表则加紧攻打张羡,张羡病逝。城池陷落后,桓阶便自己躲藏起来。
过了很久,刘表征召桓阶担任从事祭酒,还想把妹妹蔡氏嫁给他。桓阶说自己己经结婚,拒绝接受,并以生病为由辞官退隐。
曹操平定荆州后,听说桓阶曾经为张羡出谋划策,觉得他很不一般,就征召他担任丞相掾主簿,后来又升任他为赵郡太守。魏国刚建立的时候,桓阶担任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的人选还没有确定,而临淄侯曹植很受曹操宠爱。桓阶多次表示曹丕德行高尚且年长,应该立为太子。他公开劝谏,又私下恳切进言,前后都非常诚恳。另外,毛玠、徐奕因为性格刚首、不结党营私,被西曹掾丁仪不喜欢。丁仪多次说他们的坏话,多亏桓阶在曹操身边帮忙,他们才得以保全。桓阶这种顺应大势、匡正补救的事情还有很多。后来桓阶升任尚书,负责选举事务。
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派徐晃去救援,但围困没有解除。曹操想亲自南下征讨,就问手下众人的意见。众人都说:“大王如果不赶快去,曹仁他们就要失败了。”只有桓阶说:“大王认为曹仁等人能够正确判断形势吗?”曹操说:“能。”桓阶又问:“大王担心他们会不尽心尽力吗?”曹操说:“不担心。”桓阶接着问:“那大王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呢?”曹操说:“我担心敌军太多,而徐晃他们的形势不方便救援。”桓阶说:“如今曹仁等人身处重重包围之中,仍然坚守阵地、死战不退,确实是因为大王在远方给他们提供了强大的后援。他们身处绝境,必然会有拼死一战的决心。他们内部有拼死的决心,外部又有强大的援军,大王按兵不动,显示出还有余力,又何必担心失败,而要亲自去呢?”曹操认为桓阶的话很有道理,就驻军在摩陂。后来敌军果然退走了。
曹丕登基后,桓阶被升任为尚书令,封为高乡亭侯,还兼任侍中。桓阶生病时,曹丕亲自去探望他,对他说:“我正要把年幼的孤儿和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你。你要努力啊!”后来桓阶又被改封为安乐乡侯,食邑有六百户,曹丕还赐给桓阶的三个儿子关内侯的爵位。桓阶的长子桓祐因为是嫡长子却没有被封侯,后来生病去世,曹丕又追赠他为关内侯。
后来桓阶病情加重,曹丕派使者到他府上任命他为太常。桓阶去世后,曹丕为他流下了眼泪,追赠他谥号为贞侯。桓阶的儿子桓嘉继承了爵位。曹丕还任命桓阶的弟弟桓纂为散骑侍郎,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桓嘉娶了升迁亭公主为妻。在嘉平年间,桓嘉担任乐安太守,和吴国军队在东关作战,结果战败身亡。他被追赠谥号为壮侯,他的儿子桓翊继承了爵位。
陈群,字长文,是颍川许昌人。他的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湛,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陈群小时候,陈寔就认为他很不一般,对同族的长辈们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光耀我们家族。”鲁国的孔融才华横溢且性格高傲,年龄在陈纪和陈群之间。他最初与陈纪交好,后来又与陈群结交,还改向陈群行礼,陈群因此声名大噪。
刘备担任豫州牧时,征召陈群为别驾。当时陶谦病逝,徐州人邀请刘备前往接管。刘备想去,陈群劝他说:“袁术势力还很强,如今您向东去徐州,必定会与他争夺。如果吕布趁机袭击您的后方,您即使得到徐州,也必定无法成功。”刘备没有听从陈群的劝告,还是向东去了徐州,与袁术交战。结果吕布果然袭击了下邳,还派兵援助袁术,刘备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刘备这才后悔没有听从陈群的建议。
陈群被举荐为茂才,朝廷任命他为柘县县令,但他没有去上任,而是跟随父亲陈纪到徐州避难。后来吕布被曹操打败,曹操征召陈群担任司空西曹掾属。当时有人推荐乐安的王模和下邳的周逵,曹操决定征召他们。陈群把曹操的任命书封好退回,并表示王模和周逵品行不端,最终必定会失败。曹操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后来王模和周逵果然都因奸邪不法被杀,曹操向陈群道歉。陈群推荐了广陵的陈矫和丹阳的戴乾,曹操都任用了他们。后来东吴人反叛,戴乾因忠义而死,陈矫也成为了名臣。世人因此都认为陈群善于识别人才。
陈群先后担任过萧县、赞县、长平县的县令。父亲去世后,他离职守丧。后来他凭借司徒掾的身份被举荐为成绩优异者,担任治书侍御史,又转任丞相军事参谋。魏国建立后,他被升任为御史中丞。
当时曹操正在考虑恢复肉刑。他下令说:“哪里能找到通晓事理、精通古今的君子,来处理这件事呢?从前陈纪认为死刑中有一些可以增加仁慈的成分,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御史中丞能不能阐述他父亲的观点呢?”陈群回答说:“我父亲陈纪认为,汉代废除肉刑而增加鞭笞刑,本来是为了体现仁慈之心,但实际上因此而死亡的人更多了,这就是所谓的名义上减轻了刑罚,但实际上却加重了处罚。名义上减轻了,人们就容易去触犯;实际上加重了,就会伤害百姓。
《尚书》说:‘谨慎使用五种刑罚,以成就三种德行。’《易经》中记载了劓、刖、断足等刑法,这些刑法是用来辅助政治、帮助教化,惩罚恶行、减少杀戮的。而且杀人偿命,符合古代的制度;至于伤害他人,却只是残毁人的身体,或者仅仅剪掉头发,这并不合理。如果采用古代的刑法,让的人受宫刑,让盗窃的人受刖刑,那么就永远不会再有和盗窃的行为了。在三千多种罪行中,虽然不可能全部恢复古代的刑罚,但对于像和盗窃这些当前社会上常见的犯罪行为,应该优先采用古代的刑罚。汉代法律中规定的那些特别严重的死刑,是仁慈所无法涉及的,其他那些被判处死刑的人,可以用肉刑来代替。这样,被判处肉刑的人和被判处死刑的人,数量上就能大致相当了。如今用鞭笞致死的刑法来代替不杀人的刑罚,这实际上是重视人的肢体,而轻视人的生命。”
当时钟繇和陈群的意见相同,而王朗以及大多数参与讨论的人都认为不能实行。曹操很赞同钟繇和陈群的观点,但因为军事行动还没有停止,考虑到众人的意见,所以暂时搁置了这件事。
陈群后来转任侍中,兼任丞相东西曹掾。他在朝中不偏袒任何一方,始终秉持正道,不以不正当的手段对待他人。曹丕在东宫时,非常敬重并器重陈群,用朋友的礼节对待他,常常感叹说:“自从我有了陈群,身边的人越来越亲近了。”
曹丕即位为魏王后,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又调任他为尚书。陈群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就是他创立的。曹丕称帝后,陈群升任尚书仆射,加封侍中,又调任尚书令,进爵为颍乡侯。曹丕征讨孙权,到达广陵时,让陈群统领中领军。曹丕返回后,授予陈群符节,让他都督水军。回到许昌后,任命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兼任中护军,总领尚书事务。曹丕生病卧床时,陈群和曹真、司马懿等人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朝政。曹叡即位后,陈群被进封为颍阴侯,增加食邑五百户,加上之前的共一千三百户,和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一起开设府署。不久,陈群担任司空,仍然总领尚书事务。
当时,曹叡刚刚开始处理政务,陈群上疏说:“《诗经》中说‘效法文王,天下万邦信服’;又说‘从自身做起,推及妻子兄弟,进而治理国家’,道理从身边开始,然后教化普及天下。自从天下大乱以来,战事不断,百姓不了解王道的中正,我担心这种情况己经非常严重了。陛下正值魏国兴盛之时,继承了两位祖先的基业,天下人都期待着实现大治,只有推崇德行、广施教化、体恤百姓,百姓才会感到幸运。臣下们随声附和,是非不分,这是国家的大患。如果不和睦就会产生敌对,有敌对就会无端地诋毁或吹捧,诋毁或吹捧没有根据,就会使真假难辨,不能不严加防范,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情况。”
太和年间,曹真上表请求分几路进攻蜀国,从斜谷进入。陈群认为:“太祖从前到阳平攻打张鲁,收集了很多豆麦来增加军粮,张鲁还没有被打败,粮食就己经不足了。如今我们既没有现成的粮食可以利用,而且斜谷地势险要,进退都不方便,运输粮草一定会被敌人截断,多留兵力把守要害之地,就会减少作战的兵力,不能不仔细考虑。”曹叡采纳了陈群的建议。曹真又上表请求从午道进攻,陈群又陈述了这样做的不便之处,并且提出了军事费用的计划。曹叡下诏把陈群的意见交给曹真,曹真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出发了。正赶上连日大雨,陈群又认为应该下诏让曹真返回,曹叡采纳了他的意见。
后来,魏明帝曹叡的女儿曹淑去世,被追封谥号为平原懿公主。陈群上疏说:“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天命决定的,生死各有其命运。所以圣人制定了礼仪,有的方面加以抑制,有的方面加以表达,以求得适中。从前防墓的葬礼非常简朴,而嬴政、博浪沙的葬礼则没有归葬的魂灵。陛下的一举一动都符合天地之道,会流传千古,而且陛下德行高尚,不会超越礼法的约束,一举一动都是众人的表率。按照礼仪,八岁以下夭折的孩子是下殇,礼仪上没有完备的规定。何况曹淑还不到一岁,却按照的礼仪安葬她,陛下还为此服丧,满朝文武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早晚都去哭灵。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先例。而且陛下还亲自去陵墓查看,亲临送葬仪式。希望陛下抑制那些有害无益的事情,只让群臣去送葬,陛下不要亲自前往,这是天下人的共同愿望。听说陛下要去摩陂,实际上却是到了许昌,东宫和西宫的上上下下,都惊恐地以为陛下要向东去,满朝文武大小官员,无不感到惊异奇怪。有人说陛下是想避开灾祸,有人说陛下是想到方便的地方迁移宫殿,也有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认为吉凶是由天命决定的,祸福是由人的行为决定的,通过迁移来求得平安,也是没有用的。如果一定要迁移躲避,修缮金墉城西宫,以及孟津别宫,都可以暂时居住。何必让整个宫廷的人都暴露在野外,荒废了重要的养蚕和农业事务呢?而且敌人听说后,会认为我们遭遇了大的灾难。再加上迁移的费用,无法估量。而且有德行的人,应该面对盛衰,处于安危之中,坚守道义,相信命运,而不是通过迁移来求得安宁。乡里的人都会跟从这种风气,而没有恐惧之心。何况陛下是帝王,是万国之主,陛下安静,天下就安定;陛下行动,天下就会受到干扰。陛下的行止动静,怎么可以轻易地决定呢?”曹叡没有听从陈群的劝告。
青龙年间,魏明帝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导致百姓错过了农时。陈群上疏说:“大禹继承了唐尧、虞舜的盛世,尚且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不穿华丽的衣服,何况如今在战乱之后,人口稀少,和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相比,不过相当于一个大郡的人口。再加上边境战事不断,将士们非常辛苦,如果再遇到水旱灾害,那就是国家的严重忧虑了。而且吴国和蜀国还没有被消灭,国家的根基还不稳固。应该趁着敌人还没有发动进攻的时候,加强军事训练,鼓励农业生产,做好应对的准备。如今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却先营建宫室,我担心百姓会因此而陷入困境,到时候又拿什么来对抗敌人呢?从前刘备从成都到白水,沿途建造了许多驿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太祖知道这是他使百姓疲惫的做法。如今中原地区劳苦,也是吴国和蜀国所希望看到的。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关键问题,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曹叡回答说:“帝王的宫室,也应该同时建造。消灭敌人之后,只要停止修建就可以了,难道还要继续兴办劳役吗?这就是君主的职责,也是萧何的大略。”
陈群又说:“从前汉高祖刘邦只是和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被消灭后,宫室都被烧毁了,所以萧何建议建造武库和太仓,这些都是非常紧急的事情,但也没有建造得非常壮丽。如今吴国和蜀国还没有被平定,实在不应该和古代一样大兴土木。人想要做什么,总能找到理由,何况是天子呢?没有人敢违抗。当初陛下想要拆除武库,说不能不拆除;后来又想要建造,又说不能不建造。如果陛下一定要建造,当然不是臣下几句话就能阻止的。但如果陛下稍微留意一下,改变主意,也不是臣下能够达到的。汉明帝想要建造德阳殿,钟离意劝谏,他立刻采纳了钟离意的建议,后来又重新建造了德阳殿。宫殿建成后,他对大臣们说:‘如果钟离尚书还在,这座宫殿是建不起来的。’天子难道会害怕一个臣子吗?只是为百姓着想罢了。如今我连稍微引起陛下的注意都做不到,和钟离意相比,差距太远了。”曹叡于是减少了一些宫室的修建。
当初,在曹操时期,刘廙因为弟弟刘与魏讽谋反而被牵连,应当被处死。陈群向曹操求情,曹操说:“刘廙是名臣,我也想赦免他。”于是刘廙又恢复了官职。刘廙非常感激陈群,陈群却说:“讨论刑罚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私情。而且这是圣明的君主的意思,我又知道什么呢?”陈群的宽宏大量、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都像这样。
青龙西年,陈群去世,谥号为靖侯。他的儿子陈泰继承了爵位。曹叡追念陈群的功德,分出一部分陈群的食邑,封陈群的一个儿子为列侯。
陈泰,字玄伯。青龙年间,被任命为散骑侍郎。正始年间,调任游击将军,担任并州刺史,加封振威将军,持节,担任护匈奴中郎将,安抚少数民族百姓,很有威望和恩德。京城里的权贵们大多把宝物寄存在陈泰那里,让他帮忙购买奴仆,陈泰都把宝物挂在墙上,不打开封口。后来他被征召回朝担任尚书,就把这些宝物全部还给了他们。
嘉平初年,陈泰接替郭淮担任雍州刺史,加封奋威将军。蜀国大将军姜维率领军队依靠麴山修筑了两座城池,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守卫,聚集了羌族和胡族的兵力,进犯并威胁周边的郡县。征西将军郭淮和陈泰商量如何抵御蜀军。陈泰说:“麴城虽然坚固,但距离蜀国的险要之地很远,必须依靠运输粮食才能维持。羌族和胡族厌倦了姜维的劳役,一定不会真心归附。如今我们围攻他们,可以不经过激烈的战斗就夺取城池。即使蜀军来救援,山路险峻,也不是行军打仗的好地方。”郭淮采纳了陈泰的计策,派陈泰率领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等人进军包围麴城,切断了他们的运粮通道和城外的水源。句安等人多次挑战,陈泰都不应战,蜀军的将士们陷入困境,只能分发粮食,聚集积雪来拖延时间。姜维果然来救援,从牛头山出发,和陈泰的军队相对峙。陈泰说:“兵法崇尚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今我们切断了牛头山的道路,姜维就没有退路了,他一定会被我们俘虏。”他命令各军各自坚守营垒,不要和姜维交战,同时派人禀告郭淮。他打算自己从南边渡过白水,沿着白水向东进军,让郭淮迅速赶到牛头山,切断姜维的退路,可以同时俘虏姜维。不只是句安等人而己。郭淮很赞同他的计策,率领各军驻扎在洮水。姜维非常害怕,匆忙撤退,句安等人孤立无援,最终全部投降。
郭淮去世后,陈泰接替他担任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第二年,雍州刺史王经向陈泰报告,说姜维、夏侯霸打算分三路进攻祁山、石营和金城,请求陈泰派兵援助。王经建议让凉州的军队前往枹罕,讨蜀护军则前往祁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JQZ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