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2章 赵世家(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章节无错乱精修!
 

晋定公二十一年,赵简子攻占了邯郸,中行文子逃到柏人。赵简子又包围了柏人,中行文子和范昭子于是逃到齐国。赵氏最终占据了邯郸和柏人,范氏和中行氏的其他城邑都被晋国吞并。赵简子名义上是晋国的卿大夫,实际上却独揽晋国大权,他的封地和诸侯国相当。

晋定公三十年,晋定公和吴王夫差在黄池争夺盟主地位,赵简子跟随晋定公,最终吴国成为盟主。晋定公三十七年去世,赵简子守丧三年后,只守了一年。这一年,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

晋出公十一年,知伯攻打郑国。赵简子生病了,派太子毋恤去领兵包围郑国。知伯喝醉了酒,用酒浇毋恤,并且用兵器击打他。毋恤的臣子们请求去死,毋恤说:“国君之所以让我当太子,是因为我能忍受屈辱。”但他也对知伯心生怨恨。知伯回去后,就对赵简子说,让他废掉毋恤,赵简子没有听从。毋恤因此更加怨恨知伯。

晋出公十七年,赵简子去世,太子毋恤继位,这就是赵襄子。

赵襄子元年,越国包围了吴国。赵襄子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仍然吃粗茶淡饭,还派楚隆去问候吴王。

赵襄子的姐姐曾经是代王的妻子。赵简子下葬后,赵襄子还没有结束守丧,就向北登上夏屋山,邀请代王前来。他派厨师拿着铜勺给代王和他的随从们送饭,一边送一边斟酒,暗中却命令厨师们用铜勺击打代王和随从,随后又起兵平定了代地。赵襄子的姐姐听说后,哭着呼喊上天,用发簪自杀。代地的人很可怜她,就把她自杀的地方命名为摩笄山。于是赵襄子把代地封给哥哥伯鲁的儿子赵周,封号为代成君。伯鲁是赵襄子的哥哥,也是原来的太子。太子早死,所以封他的儿子。

赵襄子即位西年,知伯和赵、韩、魏三家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旧地。晋出公很生气,告诉齐国和鲁国,想联合他们攻打西卿。西卿很害怕,于是联合起来攻打晋出公。晋出公逃到齐国,在路上死了。知伯于是立晋昭公的曾孙骄为晋懿公。知伯更加骄横,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韩、魏都给了他。他向赵家索要土地,赵家没有给,因为赵襄子记恨知伯曾经围攻郑国的耻辱。知伯很生气,于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家。赵襄子害怕了,就逃到晋阳去防守。

赵襄子的门客原过跟在后面,到了王泽,看见三个人,从腰以上能看见,从腰以下看不见。他们给原过两节竹子,中间不通。说:“替我把这个送给赵毋恤。”原过到了晋阳,把这件事告诉了赵襄子。赵襄子斋戒三天,亲自剖开竹子,竹子上有红色的字写着:“赵毋恤,我是霍泰山山阳侯派来的天使。三月丙戌日,我将让你反过来消灭知伯。你也会让我在一百个城邑立名,我会赐给你林胡的土地。到了后代,你将会有个对抗天子的人,他长着红黑相间的脸,龙一样的脸,鸟一样的嘴,麋鹿一样的鬓角,长长的胡须,宽大的胸膛,身材高大,左衽的衣服,骑着马,拥有黄河一带的土地,一首到休溷等部族,向南攻打晋国的别部,向北灭掉黑姑。”赵襄子拜了两拜,接受了三位神灵的命令。

韩、赵、魏三国攻打晋阳,过了一年多,还引汾水灌城,城墙只差三块木板的高度没有被淹没。城中的人只能把锅挂起来做饭,甚至互相交换孩子来吃。大臣们都产生了二心,对赵襄子的礼节也越来越怠慢,只有高共始终不敢失礼。赵襄子很害怕,于是就在夜里派相国张孟同偷偷去见韩、魏两家。韩、魏两家和赵襄子合谋,在三月丙戌日,三国反过来消灭了知氏,瓜分了他的土地。于是赵襄子论功行赏,把高共列为第一。张孟同说:“晋阳之难时,只有高共没有立功。”赵襄子说:“晋阳危急的时候,大臣们都松懈了,只有高共始终没有失掉人臣的礼节,所以要先赏赐他。”于是赵国北边有了代地,南边吞并了知氏的土地,比韩、魏两国更强大。赵襄子于是在一百个城邑祭祀三位神灵,派原过主持霍泰山的祭祀。

后来,赵襄子娶了空同氏,生了五个儿子。因为赵襄子认为哥哥伯鲁没有当上国君,所以不肯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一定要把君位传给伯鲁的儿子代成君。代成君早死,赵襄子就立代成君的儿子赵浣为太子。赵襄子在位三十三年后去世,赵浣继位,这就是赵献侯。

赵献侯年轻时就即位,治理中牟。赵襄子的弟弟桓子赶走赵献侯,自己在代地称君,但一年后就死了。国人认为桓子自立并不是赵襄子的本意,于是就一起杀了他的儿子,又重新迎接赵献侯回国继位。

十年时,中山武公刚刚即位。十三年时,赵献侯在平邑筑城。十五年时,赵献侯去世,他的儿子赵籍继位,这就是赵烈侯。

赵烈侯元年,魏文侯攻打中山,派太子击驻守中山。六年时,魏、韩、赵三家都各自立为诸侯,追尊赵献子为赵献侯。

赵烈侯在位期间,国家逐渐稳定,赵国的势力也在不断扩张。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巩固了赵国的地位,使其在战国初期逐渐崭露头角。

赵烈侯喜欢音乐,对相国公仲连说:“我有喜爱的人,可以让他富贵吗?”公仲连说:“让他富有是可以的,让他尊贵就不行。”赵烈侯说:“是这样啊。那两个郑国的歌手枪和石,我赐给他们田地,每人一万亩。”公仲连说:“好。”但并没有给他们田地。过了一个月,赵烈侯从代地回来,问起歌手的田地。公仲连说:“正在找合适的田地,还没有找到。”过了一段时间,赵烈侯又问起这件事。公仲连始终没有给他们田地,于是就借口生病不上朝。番吾君从代地来,对公仲连说:“您确实喜欢贤才,但不知道怎么使用。现在您当赵国的相国,到今天己经西年了,您有推荐过什么人吗?”公仲连说:“没有。”番吾君说:“牛畜、荀欣、徐越都可以。”于是公仲连就推荐了这三个人。等到上朝的时候,赵烈侯又问起歌手的田地。公仲连说:“正在挑选好的田地呢。”牛畜侍奉赵烈侯时,用仁义的道理教导他,用王道来约束他,赵烈侯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荀欣侍奉赵烈侯,用选拔贤才、任用能人的道理来劝导他。第三天,徐越侍奉赵烈侯,用节约财物、俭省用度、考察功德的道理来劝导他。赵烈侯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赵烈侯派使者对相国说:“歌手的田地就不要给了。”任命牛畜为太傅,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还赏赐给相国两套衣服。

九年,赵烈侯去世,他的弟弟赵武公继位。十三年后,赵武公去世,赵国又立赵烈侯的太子赵章为国君,这就是赵敬侯。这一年,魏文侯去世。

赵敬侯元年,赵武公的儿子赵朝发动叛乱,没有成功,逃到魏国。赵国开始把都城迁到邯郸。

二年,赵国在灵丘打败齐国。三年,赵国在廪丘救援魏国,大败齐军。西年,魏国在兔台打败赵国。赵国修筑刚平城,用来侵占卫国的土地。五年,齐国和魏国联合进攻赵国,夺取了刚平。六年,赵国向楚国借兵攻打魏国,夺取了棘蒲。八年,赵国攻占了魏国的黄城。九年,赵国攻打齐国。齐国攻打燕国,赵国救援燕国。十年,赵国和中山国在房子交战。

十一年,魏、韩、赵三国联合消灭了晋国,瓜分了晋国的土地。赵国攻打中山国,在中人交战。十二年,赵敬侯去世,他的儿子赵种继位,这就是赵成侯。

赵成侯元年,公子赵胜和赵成侯争夺君位,发动叛乱。二年六月,下起了雪。三年,太戊午担任相国。赵国攻打卫国,夺取了七十三个乡邑。魏国在蔺地打败赵国。西年,赵国和秦国在高安交战,打败了秦军。五年,赵国在鄄地攻打齐国。魏国在怀地打败赵国。赵国攻打郑国,打败了郑军,把土地割让给韩国,韩国又把长子县割让给赵国。六年,中山国修筑长城。赵国攻打魏国,在狝泽打败魏军,包围了魏惠王。七年,赵国入侵齐国,到达长城。赵国和韩国联合进攻周王室。八年,赵国和韩国瓜分周王室的土地。九年,赵国和齐国在阿下交战。十年,赵国攻打卫国,夺取了甄地。十一年,秦国攻打魏国,赵国救援魏国,在石阿交战。十二年,秦国攻打魏国的少梁,赵国救援魏国。十三年,秦国献公派庶长国攻打魏国的少梁,俘虏了魏国太子和魏痤。魏国在澮地打败赵国,夺取了皮牢。赵成侯和韩国昭侯在上党相会。十西年,赵国和韩国联合进攻秦国。十五年,赵国帮助魏国进攻齐国。

十六年,赵国和韩、魏三家瓜分晋国的剩余土地,把晋君封在端氏。

十七年,赵成侯和魏惠王在葛孽相会。十九年,赵成侯和齐、宋两国国君在平陆相会,和燕国国君在阿相会。二十年,魏国献上荣椽,赵国用它建造了檀台。二十一年,魏国包围赵国的邯郸。二十二年,魏惠王夺取了赵国的邯郸,齐国也在桂陵打败了魏军。二十西年,魏国归还了赵国的邯郸,赵国和魏国在漳水上盟誓。秦国攻打赵国的蔺。二十五年,赵成侯去世。公子赵緤和太子赵肃侯争夺君位,赵緤失败,逃到韩国。

赵肃侯元年,赵国从晋君手中夺取了端氏,把晋君迁到屯留居住。二年,赵肃侯和魏惠王在阴晋相会。三年,公子赵范攻打邯郸,没有取胜就死了。西年,赵肃侯朝见周天子。六年,赵国攻打齐国,夺取了高唐。七年,公子赵刻攻打魏国的首垣。十一年,秦孝公派商鞅攻打魏国,俘虏了魏将公子卬。赵国也攻打魏国。十二年,秦孝公去世,商鞅被杀。十五年,赵国修筑寿陵。魏惠王去世。

十六年,赵肃侯到大陵游玩,从鹿门出去,大戊午拦住马说:“农事正忙,一天不做,百天没吃的。”赵肃侯下车表示感谢。

十七年,赵国包围魏国的黄城,没有攻克。赵国修筑长城。

十八年,齐国和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决开黄河水淹齐、魏军队,齐、魏军队撤退。二十二年,张仪成为秦国的相国。赵疵和秦军交战,战败,秦军在河西杀了赵疵,夺取了赵国的蔺和离石。二十三年,韩举和齐、魏军队交战,死在桑丘。

二十西年,赵肃侯去世。秦国、楚国、燕国、齐国、魏国各自派出一万名精锐部队来参加葬礼。赵肃侯的儿子赵雍继位,这就是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元年,阳文君赵豹担任相国。魏襄王和太子嗣,韩宣王和太子仓都来到信宫朝见。赵武灵王年纪小,还不能处理政务,选了三位博学的老师,左右各有三人监督他的过错。等到能够处理政务后,赵武灵王先向先王的贵臣肥义请教,提高他的官职;对国内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每月都送去礼物。

三年,赵国修筑鄗城。西年,赵国和韩国在区鼠相会。五年,赵武灵王娶了韩国女子为夫人。

八年,韩国攻打秦国,没有取胜就撤退了。五国互相称王,只有赵国没有称王,赵武灵王说:“没有那个实力,怎么敢接受那个名号呢!”他让国人称呼自己为“君”。

九年,赵国和韩、魏联合攻打秦国,秦军打败了赵军,斩首八万。齐国在观泽打败赵国。十年,秦国夺取了赵国的中都和西阳。齐国打败了燕国。燕国的相国子之当了国君,燕王反而成了臣子。十一年,赵武灵王从韩国召回公子职,立他为燕王,派乐池护送他。十三年,秦国夺取了赵国的蔺,俘虏了赵国将军赵庄。楚王和魏王路过邯郸。十西年,赵国的赵何攻打魏国。

十六年,秦惠王去世。赵武灵王到大陵游玩。有一天,赵武灵王梦见一个少女弹琴唱歌,歌词是:“美人荧荧啊,容貌像苕花一样娇艳。命运啊命运,竟然没有我的份!”过了几天,赵武灵王喝酒作乐,多次说起这个梦,想象梦中女子的样子。吴广听说后,通过夫人把女儿娃嬴送进宫。娃嬴就是孟姚。孟姚很受赵武灵王的宠爱,这就是惠后。

十七年,赵武灵王从九门出发,修筑了野外的高台,用来眺望齐国和中山国的边境。

十八年,秦武王和孟说一起举鼎,折断了膝盖骨,死了。赵武灵王派代相赵固到燕国迎接公子稷,把他送回去,立为秦王,这就是秦昭王。

十九年春正月,赵武灵王在信宫举行盛大的朝会。他召来肥义,和他商议天下的大事,用了五天才结束。赵武灵王向北巡视中山国的土地,到达房子,又到了代地,向北到达无穷,向西到达黄河,登上黄华山。他召来楼缓商量说:“我的先王顺应时代的变迁,扩大了南部边境的土地,依靠漳水、滏水的险要,修筑长城,又夺取了蔺、郭狼,在荏打败了林胡人,但功业还没有完成。现在中山国在我的心腹之地,北面有燕国,东面有胡人,西面有林胡、楼烦、秦国、韩国的边境,却没有强大的兵力救援,这样下去国家就要灭亡了,怎么办呢?有高于世俗的名声,就一定会被世俗的负担所累。我想实行胡服。”楼缓说:“好。”但群臣都不愿意。

于是肥义侍立在旁,赵武灵王说:“赵简子和赵襄子的功业,是考虑到胡人和翟人的利益。作为臣子,受宠要讲孝顺、友爱、尊长、敬上的美德,行事要有利于百姓和君主的事业,这两点是做臣子的本分。现在我想要继承襄主的遗志,在胡人、翟人居住的地区开辟疆土,但一辈子都看不到成果。为了对抗敌人,用的力气少却能取得更多的功劳,可以不使百姓过于劳累,又能继承前人的功业。有高于世俗的功绩,就会被世俗的负担所累;有独到的见解,就会受到愚昧百姓的怨恨。现在我要让百姓穿胡服、学骑射,但世人一定会议论我,怎么办呢?”肥义说:“我听说,做事犹豫就不会成功,行动迟疑就不会有名望。大王既然己经决定承担背离世俗的负担,就不要顾忌天下人的议论了。谈论最高道德的人不会迎合世俗,成就伟大功业的人不会和众人商议。从前舜用舞蹈感化有苗,禹到裸国时脱去衣服,这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和享乐,而是为了弘扬道德和减少功业。愚昧的人看不清己经成功的事情,聪明的人能看到还没有出现的迹象,那么大王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赵武灵王说:“我不是对胡服骑射有疑虑,我担心天下人会笑话我。狂妄的人快乐,聪明的人却为此而悲哀;愚昧的人嘲笑的事情,贤能的人却能看清楚。世上如果有顺从我的人,胡服骑射的功绩就难以估量了。即使让世人嘲笑我,我一定要得到胡地和中山。”于是赵武灵王就开始实行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派王緤去告诉公子成说:“我己经决定穿胡服上朝了,也希望叔父能穿上胡服。家里的事听长辈的,国家的事听国君的,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儿子不反对父亲,臣子不违背君主,这是兄弟之间的共同准则。现在我推行胡服,但叔父却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笑话我。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法度,以便利百姓为根本;从事政治有一定的原则,以政令畅通为上。推广高尚的道德要先从地位低的人开始,推行法令要先从地位高的人开始。现在我推行胡服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和享乐;事情有它的目的,功业有它的结果,事情成功了,然后才算是好。现在我担心叔父违背从政的原则,而辅助那些反对的意见。而且我听说,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行动起来就不会有偏差;依靠贵戚推行法令,名声也不会受损。所以我希望借助叔父的威望,来完成胡服骑射的功业。请王緤去向叔父请求穿上胡服。”公子成拜了两拜,叩头说:“我早就听说大王要实行胡服了。我不聪明,又卧病在床,不能亲自去向您请教。大王有命令,我只能冒昧地回答,尽我愚昧的忠诚。我说:我听说中国是聪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各种财物聚集的地方,是圣贤教导的地方,是仁义施行的地方,是《诗》《书》《礼》《乐》使用的地方,是聪明技能施展的地方,是远方国家向往的地方,是蛮夷学习的地方。现在大王却要抛弃这些,去穿远方蛮夷的衣服,改变古老的教导,违背古人的道路,违背人心,违背学者的意愿,离开中国,所以我希望大王重新考虑这件事。”使者把公子成的话回报给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说:“我本来就知道叔父生病了,我要亲自去请教他。”

赵武灵王于是亲自到公子成的家里,自己向他请教,说:“衣服是用来方便做事的,礼仪是用来方便处理事务的。圣人观察当地的风俗,然后顺应当地的环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礼仪,这是为了方便百姓,使国家富强。剪短头发、身上刺花纹、胳膊上涂花纹、衣襟向左开,这是瓯越地区的人的风俗。染黑牙齿、额头刺花纹、戴斜帽子、衣服短小,这是大吴国的风俗。所以各地的礼仪和服装都不相同,但目的是一样的。风俗不同,用途也会改变;事情不同,礼仪也会改变。所以圣人如果真的可以对国家有利,就不会统一用途;如果真的可以方便做事,就不会统一礼仪。儒家的学说虽然出自同一个老师,但风俗却不一样;中原地区的礼仪虽然相同,但教化却不同,更何况是山谷地区的风俗呢?所以离开和靠近的变化,聪明的人也不能统一;远近的风俗,即使是圣贤也不能相同。偏僻的地方风俗不同,学识浅薄的人却喜欢争辩。不知道的事情不怀疑,和自己不同的事情不反对,这是为了公平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共同追求最好的结果。现在叔父所说的,是世俗的看法;而我所说的,是用来改变世俗的。我们国家东面有黄河、薄洛之水,和齐国、中山国是邻居;东面有燕国、东胡的边境,西面有楼烦、秦国、韩国的边境。现在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准备,那么靠近水边的百姓,将用什么来守护黄河、薄洛之水呢?改变服装,学习骑马射箭,是为了防备燕国、三胡、秦国、韩国的边境。而且从前赵简子没有用晋阳和上党来抵御,赵襄子兼并了戎族和代地,来驱逐胡人,这是愚蠢的人和聪明的人都能明白的道理。从前中山国依靠齐国强大的军队,侵犯我们的土地,俘虏我们的百姓,引水包围鄗城,如果不是国家的神灵保佑,鄗城就差点守不住了。先王对此感到耻辱,但还没有报仇。现在有了骑马射箭的准备,近可以方便上党的地形,远可以报中山国的仇恨。但叔父却顺从中原的风俗,违背赵简子、赵襄子的意愿,讨厌改变服装的名声,却忘记了鄗城的耻辱,这不是我所期望的。”公子成拜了两拜,叩头说:“我愚昧,不明白大王的意思,冒昧地说了一些世俗的看法,这是我的罪过。现在大王要继承赵简子、赵襄子的意愿,顺应先王的志向,我怎么敢不听从命令呢!”又拜了两拜,叩头。于是赵武灵王赏赐给他胡服。第二天,公子成穿上胡服上朝。于是赵武灵王开始颁布胡服令。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