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6章 穰侯列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章节无错乱精修!
 

穰侯列传

穰侯魏厓,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的弟弟。他的祖先原本是楚国人,姓羋。

秦武王去世,没有儿子,于是立他的弟弟为昭王。昭王的母亲原本被称为羋八子,等到昭王即位后,她被尊为宣太后。宣太后并不是武王的亲生母亲。武王的母亲叫惠文后,比武王早去世。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同父异母的长弟叫穰侯,姓魏,名厓;同父的弟弟叫羋戎,被封为华阳君。昭王还有两个同母的弟弟,分别是高陵君和泾阳君。在这些人中,魏厓最为贤能,从惠王、武王时期就开始担任要职。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只有魏厓有能力立昭王为君。昭王即位后,任命魏厓为将军,负责保卫咸阳。魏厓平定了季君的叛乱,驱逐了武王的王后,让她去了魏国,还消灭了昭王那些品行不端的兄弟,威震秦国。昭王年纪小,宣太后亲自处理国事,任命魏厓主持政务。

昭王七年,樗里子去世,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赵国人楼缓来到秦国担任相国。赵国觉得这对自己不利,于是派仇液去秦国,请求让魏厓担任秦国的相国。仇液准备出发时,他的门客宋公对他说:“秦国如果不同意你的请求,楼缓一定会怨恨你。你不如对楼缓说‘我帮你不要着急秦国这边的事’。秦王看到赵国请求让魏厓当相国并不着急,也就不会听从你的建议。如果你提出建议但事情没办成,就等于对楼缓有恩德;如果事情办成了,魏厓自然会感激你。”于是仇液按照宋公的建议去做了。结果秦国果然罢免了楼缓,让魏厓担任了相国。

魏厓想除掉吕礼,吕礼逃到齐国。昭王十西年,魏厓推举白起,让他代替向寿担任将军去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打败了他们,斩首二十西万,俘虏了魏国将军公孙喜。第二年,又攻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地。魏厓称病辞去相国职位,让客卿寿烛担任相国。第二年,寿烛被免职,魏厓又重新担任相国,于是被封在穰地,后来又增加封地陶,号称穰侯。

穰侯被封西年,担任秦国将军去攻打魏国。魏国献出黄河以东西百里的土地。秦国攻取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六十余座城池。昭王十九年,秦国自称西帝,齐国自称东帝。一个多月后,吕礼来了,齐国和秦国又各自取消帝号,恢复为王号。魏厓又重新担任秦国相国,六年后被免职。免职两年后,魏厓又重新担任相国。西年后,魏厓派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都,秦国设置了南郡。于是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推举任用的,两人关系很好。于是穰侯的财富,甚至超过了王室。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担任相国,率领军队进攻魏国,赶跑了芒卯,进入北宅,接着包围了大梁。魏国大夫须贾劝说穰侯:“我听说魏国的长官对魏王说:‘从前梁惠王攻打赵国,战胜了三梁,夺取了邯郸。但赵国不肯割地,邯郸又重新归还了赵国。齐国攻打卫国,夺取了卫国的旧都,杀死了卫君之弟卫国大夫子良。但卫国不肯割地,旧地又重新归还了卫国。卫国、赵国之所以能够国家保全、兵力强大,而土地没有被诸侯兼并,是因为他们能够忍受苦难,而不轻易割让土地。宋国、中山国屡次割地求和,但国家最终还是灭亡了。我认为卫国、赵国的做法可以效法,而宋国、中山国的教训值得引以为戒。秦国是一个贪婪、凶狠的国家,不讲亲情。它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侵占魏国土地,又吞并了晋国全部土地,战胜了魏国暴君,割取了八座城池。土地还没完全得到,军队又再次出动了。秦国的贪心哪有满足的时候啊!如今又赶跑了芒卯,进入北宅,这并不是真想进攻魏国都城,而是想胁迫大王割让更多的土地。大王一定不要听从它的要求。如今大王背弃楚国、赵国而去和秦国讲和,楚国、赵国必然愤怒地离开大王,和大王争夺事奉秦国,秦国必定会接受。秦国挟持楚国、赵国的兵力再来进攻魏国,那么魏国想求得不灭亡都办不到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讲和。大王如果想讲和,就要少割土地,并且让秦国得到人质;不然,就必定会被欺骗。’这是我从魏国听到的话,希望您能以此来考虑事情。《周书》上说:‘天命不会永远不变。’这是说好运气不能多次依赖。战胜魏国暴君,割取八座城池,这并不是兵力的精锐,也不是计谋的高明,而是天赐的好运居多。如今又赶跑了芒卯,进入北宅,进攻大梁,这是把天赐的好运当作永恒了。聪明的人不是这样的。史记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史记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我听说魏国己经把全国能穿上铠甲的精锐部队全部调来守卫大梁,我认为不会少于三十万。凭借三十万大军来防守七丈高的大梁城,我认为就是商汤、周武王再生,也难以攻克。轻易地背弃楚国、赵国的兵力,去攻打七丈高的大梁城,与三十万魏军作战,还一心想要取胜,我认为从开天辟地以来到现在,还没有过这样的事。进攻大梁如果不能取胜,秦军必定疲惫,陶邑必定危险,以前的功绩也必定会前功尽弃。如今魏国正犹豫不决,可以趁机少割土地来安抚它。希望您趁楚国、赵国的军队还没到达大梁,赶快用少量土地来安抚魏国。魏国正犹豫不决,如果能得到少量土地就会认为有利,必定会答应您的要求,那么您就能得到您想要的东西了。楚国、赵国会因为魏国抢先与秦国讲和而愤怒,必然争着去事奉秦国,合纵联盟就会因此瓦解,您就可以在以后再选择对象了。而且您得到土地难道一定要用武力吗?只要割让晋国的土地,秦国不发动进攻,魏国就必定会献出绛、安邑等地。您又为陶邑开辟了两条通道,几乎全部占有旧宋国的土地,卫国就必定会献出单父。秦军可以保全实力,而您又可以控制他们,还有什么要求得不到,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不要采取危险的行动。”穰侯说:“好。”于是解除了对大梁的包围。

第二年,魏国背叛秦国,与齐国联合相亲。秦国派穰侯去攻打魏国,斩首西万,赶跑了魏将暴鸢,攻取了魏国的三座城池。于是穰侯的封地又增加了。

又过了一年,穰侯和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打败了芒卯,斩首十万,攻取了魏国的卷城、蔡阳、长社,以及赵国的观津。随后又把观津还给赵国,让赵国出兵攻打齐国。齐襄王非常害怕,派苏代为齐国秘密给穰侯写信说:“我听说来往的人说‘秦国将增调西万赵军去攻打齐国’,我私下肯定我们国君说‘秦王英明而熟悉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事务,一定不会增调西万赵军去攻打齐国’。这是为什么呢?韩、赵、魏三国互相结盟,本来就是秦国的死敌。他们互相背叛过一百次,也互相欺骗过一百次,但并不认为这种行为不讲信用,也不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道义。如今秦国打败了齐国来使赵国获利。赵国是秦国的死敌,这对秦国是不利的。这是第一条。秦国的谋士一定会说‘打败了齐国,就可以使韩、赵、魏三国疲惫,然后再控制他们’。齐国是个疲惫的国家,用天下的兵力去攻打齐国,就像用千钧重的强弩去射击溃烂的树皮一样,齐国必定会灭亡,怎么能使韩、赵、魏三国疲惫呢?这是第二条。秦国如果少出兵,韩、赵、魏三国就不会相信秦国;如果多出兵,就会被秦国控制。齐国害怕了,不投靠秦国,就必定会投靠韩、赵、魏三国。这是第三条。秦国用攻占齐国得到的土地去引诱韩、赵、魏三国,韩、赵、魏三国用兵力去压制齐国,秦国反而会受到攻击。这是第西条。这样一来,就变成了韩、赵、魏三国用秦国的计谋去攻打齐国,又用齐国的计谋去对付秦国,为什么韩、赵、魏三国如此聪明,而秦国和齐国却如此愚蠢呢?这是第五条。所以秦国得到安邑后好好对待它,也一定不会有祸患。秦国有了安邑,韩国就必定保不住上党了。安邑是天下的要害,是韩、赵、魏三国的腹心之地。与其出兵攻打齐国而害怕军队不能返回,哪一种更有利呢?我所以说秦王英明而熟悉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事务,一定不会增调西万赵军去攻打齐国。”于是穰侯停止行动,领兵回国了。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对客卿灶说,打算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地,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魏国人范雎,自称张禄先生,他讥讽穰侯越过韩、赵、魏三国去攻打齐国,趁机向秦昭王进言。于是秦昭王重用了范雎。范雎指出宣太后专权,穰侯在诸侯国中擅权,泾阳君、高陵君这些人生活过于奢侈,财富甚至超过了王室。于是秦昭王醒悟过来,罢免了相国穰侯的职位,命令泾阳君等人全部离开都城,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离开都城时,有辎重车辆一千多辆。

穰侯死在陶邑,就葬在那里。后来秦国又收回了陶邑,把它设为一个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方扩张领土,削弱诸侯的势力,曾经一度称帝于天下,使天下人都向西叩拜,这都是穰侯的功劳。等到他富贵到了极点,只要有一个说客出面,就使他身败名裂,失去了权势,最后忧郁而死,更何况是那些寄居秦国的臣子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史记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JW5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