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第一桶金(知识的力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祁同伟:只手补天阙 http://www.220book.com/book/M2LD/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重生祁同伟:只手补天阙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祁同伟:只手补天阙最新章节随便看!

日子就在这种近乎苦行僧般的节奏中飞快流逝。白天上课,晚上和周末则完全泡在图书馆或自习室。祁同伟像一块被晒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水分——知识的水分。

他对法学专业的课程展现出了惊人的专注度和理解力。或许是两世灵魂的叠加,或许是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驱动,他的思维比同龄人更加缜密和深刻。课堂上,他总能提出切中要害的问题,作业和随堂测验也永远是佼佼者。几位授课教授,尤其是教授法理学的老师,对这个总是坐在第一排、眼神炽亮、衣着寒酸却成绩优异的学生,留下了越来越深的印象。

但同时,他在集体中的边缘感也越来越强。同寝室的王海等人,起初还尝试拉他一起活动,在被几次婉拒后,也就渐渐疏远了他。他们形成了一个小圈子,谈论着足球、流行音乐、哪家舞厅新开业,而这些,对祁同伟来说都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他并非不向往,而是不能。他口袋里那寥寥无几的钞票,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他隔绝在外。

唯一能让他感到些许平等和放松的,是图书馆。只有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面前,他的出身、他的贫穷才不再重要。他可以平等地与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汉密尔顿对话,在思想的海洋里自由徜徉。

他也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搜寻一切与这个时代经济、金融相关的信息。报纸、杂志、甚至是一些过期的学术期刊,他都仔细翻阅。他需要验证自己的记忆,寻找下一个“国库券”那样的机会。

一个周末的下午,他像往常一样在报刊阅览室翻阅近期的《经济参考报》和《中国金融》。突然,一则不太起眼的消息吸引了他的目光。是关于上海即将发行一种新的股票认购证的消息,并简要介绍了认购证的购买方式和潜在意义。

股票认购证!

祁同伟的心脏猛地一跳!作为穿越者,他太清楚这意味什么了!这就是九十年代初暴富的神话起点!虽然具体细节和疯狂程度他记不清了,但这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历史性机遇!

他强压住激动,仔细阅读着那则短讯,试图获取更多信息。但报道很简略,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的介绍。

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需要知道具体发行时间、地点、价格!

接下来的几天,他像着了魔一样,每天都会去报刊阅览室,搜寻一切来自上海的、与股票相关的新闻报道。他甚至开始关注上海本地的报纸(图书馆有少量订阅)。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几天后,他终于在一份《新民晚报》上,看到了关于“92年股票认购证”发行的详细公告!白纸黑字写明了发行日期、每份价格(30元)、凭身份证购买(不限购)、以及年内多次摇号中签的机会!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30元一份!不限购!多次摇号!

巨大的利润空间!几乎是明摆着的捡钱机会!

但是,钱从哪里来?

30元一份,听起来不多,但他如果想要获得可观的收益,就必须尽可能多地购买!十份就是300元,一百份就是3000元!这对于他来说,依旧是天文数字。他身上的所有钱,包括之前国库券赚的剩下的十几块和生活费,加起来也不到五十元。而发行日期就在不久之后,时间紧迫!

焦虑瞬间取代了兴奋。

他就像一个发现了巨大金矿的乞丐,却连一把像样的镐头都买不起。

怎么办?去找人借钱?和谁借?同学?他们自己都是消费者,不可能有太多闲钱,而且他也不想开口乞求。老师?更不可能。

难道要再次回家,说服父母卖掉最后一点家当?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他狠狠掐灭。绝对不行!那是父母活下去的根基。

他失眠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全是认购证、30元、上海这些词汇在盘旋。巨大的机会就在眼前,却因缺乏最原始的资本而无法抓住,这种痛苦几乎要将他撕裂。

第二天上课,他都有些心神不宁。下午没课,他习惯性地又走向图书馆,但脚步沉重。在经过布告栏时,他无意中瞥见了一则征文启事。

是校报和汉东省一个颇有名气的文学杂志合办的“改革春风伴我行”主题征文活动,设立了一、二、三等奖,奖金颇为丰厚: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100元。

500元!

祁同伟的眼睛瞬间亮了!

这笔钱,足够他购买十几份认购证,作为启动资金了!甚至如果能拿到一等奖…

写作!这是他忽略的一条路!作为文科生,原主的文笔本就扎实,而加上他现代人的视角和超越时代的见解,写一篇符合主题的征文,并非难事!

希望之火再次燃烧起来!而且这次,是靠他自己的知识和头脑!

他立刻改变方向,不再去图书馆,而是首奔学校门口的书报亭,买下了那本刊登着详细征文启事的《汉东文艺》杂志。然后,他回到图书馆,找了一个最安静的角落,开始构思。

他没有选择空泛地歌颂改革,而是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切入点——从家乡孤鹰岭村民们对待“国库券”的态度变化,来看金融意识的初步觉醒。

他写村民们最初如何将国库券视为一张“废纸”,压在箱底遗忘;写他们后来如何因为急需用钱而不得不低价转让,甚至被投机者盘剥;写政策宣传后,他们如何开始意识到这张“纸”的价值,虽然依旧懵懂,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文章夹叙夹议,既有鲜活真实的细节描写,充满了泥土气息和生活质感,又在此基础上引申开去,探讨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普通民众观念、尤其是经济观念的悄然转变,以及这种转变背后深远的意义。最后点出,改革的春风,不仅吹醒了大地,更吹醒了人们的思想。

他融入了自己对农村的深刻观察、对金融的初步理解,以及一种冷静又饱含希望的笔调。

他一气呵成,写完后又一字一句地仔细修改、誊抄。他甚至没有署名自己的真名,而是用了“山鹰”这个笔名——既是孤鹰岭的象征,也寓意着渴望飞翔。

将稿件投入邮箱的那一刻,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平静。这是一种依靠自身智慧和努力去争取机会的踏实感,与之前依靠“乞讨”般获取国库券时的心情截然不同。

接下来便是等待。等待是煎熬的,但他将其转化为动力,更加疯狂地学习,同时继续密切关注着上海认购证的消息,并开始默默计算,如果获得不同等级的奖金,该如何分配资金,购买多少认购证最为合适。

他还抽空去了两趟市里的图书馆,查阅了更多关于股票、股市的基础知识,避免自己因为完全的外行而操作失误。他要知道中签后该如何操作,如何选择股票,大致在什么时机抛售。

知识,就是力量。在这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他超前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就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半个月后,就在他几乎要按捺不住的时候,一封来自《汉东文艺》编辑部的信,寄到了汉东大学政法系。

信被送到宿舍时,王海正好在门口签收。他拿着那封厚厚的、印着编辑部落款的信,好奇地看了一眼正在看书的祁同伟。

“祁同伟,你的信。《汉东文艺》?你还投稿?”王海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惊讶和一丝不可思议。在他印象里,这个穷酸的室友除了读书,几乎没有任何文艺活动。

宿舍里其他几个人也好奇地看了过来。

祁同伟的心脏猛地一跳,表面却尽量保持平静。他接过信,淡淡地“嗯”了一声,没有多解释。

他走到自己的书桌前,背对着室友,深吸了一口气,才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

里面是两页信纸和一本最新一期的《汉东文艺》杂志。

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用热情洋溢的笔调通知他,他的征文《从箱底“废纸”到手中“活钱”——记孤鹰岭村民国库券观念变迁》经过评审,荣获本次征文活动一等奖!

并邀请他于本周日下午前往编辑部参加颁奖仪式,并领取奖金500元!

祁同伟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死死盯着那“500元”的字样,胸腔里仿佛有惊涛骇浪在翻涌!

成功了!他真的成功了!

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知识和笔杆子,他挣到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体面的巨款!

强烈的喜悦和自豪感冲击着他,让他几乎要控制不住脸上的表情。他猛地低下头,假装翻阅那本杂志,以此来掩饰内心的激动。

杂志的目录页上,他的文章标题赫然在列,署名“山鹰”。

“哇!《汉东文艺》哎!这可是省级刊物!祁同伟,你行啊!深藏不露啊!”一个室友凑过来看到了杂志,惊呼出声。

王海也惊讶地看过来,眼神复杂,之前的轻慢收敛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重新审视的目光。

祁同伟没有理会他们的惊讶和议论。他将信和杂志仔细收好,塞进枕头底下。

然后,他站起身,走出了宿舍门。

他需要一个人静一静。

走到宿舍楼外的空旷处,傍晚的风吹拂着他的脸颊。他抬起头,看着城市璀璨的灯火,第一次觉得,这些灯光不再那么冰冷和遥远。

500元!足够他去上海的路费和购买至少十几份认购证了!

知识,真的可以变成财富,可以撬动命运!

他紧紧握紧了拳头,指甲嵌入掌心,带来清晰的痛感。

下一步,就是上海!

(第五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2L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祁同伟:只手补天阙 http://www.220book.com/book/M2L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