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晨光洒在墨县一中高中部的红砖教学楼上,林秋彦背着书包站在高一(2)班的教室门口,心里既期待又忐忑。教室里己经坐了不少同学,陌生的面孔让他有点拘谨,首到看见角落里的陈阳和张强,才松了口气,快步走了过去。
“秋彦,这里!”陈阳挥着手,旁边还留了个空位,“我跟张强早上六点就来占座了,这位置靠窗,上课不反光,还能看见操场。”
林秋彦放下书包,刚坐下,上课铃就响了。第一节是物理课,物理老师李老师拿着教案走进来,他穿着件灰色中山装,戴着金边眼镜,看起来很严肃。“同学们,欢迎来到高中物理的课堂。高中物理和初中不一样,难度会大幅提升,涉及力学、电磁学、热学等多个领域,需要更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希望大家做好准备。”
李老师说完,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开始讲解例题。林秋彦听得很认真,手里的钢笔飞快地记着笔记,可越往后听,他越觉得吃力——初中物理只需要简单的公式代入,可高中物理不仅要分析受力情况,还要结合运动状态,甚至需要画受力示意图和运动轨迹图,一道例题里涉及到好几个知识点,他听得头晕脑胀。
下课铃响后,李老师留下一道练习题:“大家回去好好琢磨这道题,明天上课我抽查。”
林秋彦看着练习题,眉头紧紧皱着——题目是关于“传送带与物体的相对运动”,需要判断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受力变化和加速度,他连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和物体初速度的关系都没弄明白,更别说解题了。
“秋彦,你听懂了吗?”陈阳凑过来,一脸愁容,“我刚才听着像天书,那传送带一会儿匀速一会儿加速,物体受力怎么变啊?”
“我也没懂,”林秋彦摇摇头,“得找李老师问问,不然明天肯定答不上来。”
午休时,林秋彦拿着物理课本和练习题,忐忑地走进物理办公室。李老师正在批改作业,见他进来,抬了抬头:“有什么问题吗?”
“李老师,这道传送带的题我没弄懂,不知道怎么分析物体的受力。”林秋彦把练习题递过去,声音有点小。
“坐吧,”李老师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个传送带,“首先,你得明确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和物体的初速度方向,这是判断摩擦力方向的关键。你看,当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物体以较小的初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左滑动,所以摩擦力向右,物体做加速运动……”
李老师边画边讲,把受力分析的步骤拆成一个个小环节,从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到加速度的计算,再到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的受力变化,讲得清清楚楚。林秋彦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及时提问,原本混乱的思路慢慢清晰起来。
“明白了吗?”李老师讲完,看着他问。
“明白了!谢谢李老师!”林秋彦的眼睛亮了,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重新演算,很快就解出了答案,心里满是欢喜——原来只要找对方法,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可没过多久,化学课又给了林秋彦一个“下马威”。化学老师王老师讲“物质的量”时,涉及到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新概念,单位换算复杂,公式也多,林秋彦听得一头雾水。尤其是“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需要用到溶液密度,他算了好几遍,结果都不对,急得额头冒汗。
“秋彦,你算出来了吗?”张强拿着练习册过来,一脸沮丧,“我都算错三次了,密度的单位换算总搞错。”
“我也没算对,”林秋彦皱着眉,“得去问王老师,不然越积越多,以后更跟不上。”
放学后,林秋彦和张强一起去了化学办公室。王老师正在整理实验器材,见他们进来,笑着说:“是不是‘物质的量’的换算没弄懂?这部分确实难,很多同学都卡在这里。”
“是啊王老师,密度的单位换算总出错,不知道怎么把g/cm3转换成kg/m3。”林秋彦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王老师拿起一张纸,写下单位换算的步骤:“1g/cm3等于1000kg/m3,你可以这么记:1g等于10^-3kg,1cm3等于10^-6m3,所以1g/cm3=10^-3kg / 10^-6m3=1000kg/m3。换算的时候,先把分子分母的单位分别换算,再计算比值……”
王老师边讲边举例,还拿出烧杯和量筒,用实验数据演示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过程。林秋彦和张强听得很入迷,跟着王老师的步骤演算,终于弄明白了单位换算的方法,也掌握了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
“谢谢王老师!”离开办公室时,林秋彦的心里轻松多了——他知道,高中课程虽然难,但只要肯问,肯学,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接下来的日子,林秋彦养成了课后问老师的习惯。每天放学后,他不是在物理办公室,就是在化学办公室,有时候还会拿着数学题去问数学老师。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勤学好问的学生,每次都耐心地给他讲解,还会给他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有一次,林秋彦在物理课上没听懂“电磁感应现象”,课后就去问李老师。李老师没有首接讲理论,而是带他去了实验室,用线圈、磁铁和电流表做了个实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了;当磁铁静止在线圈里时,指针不偏转;当磁铁拔出线圈时,指针反向偏转。
“你看,只有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李老师边操作边讲解,林秋彦看着实验现象,一下子就理解了抽象的理论,之前的困惑全没了。
为了巩固知识点,林秋彦还买了本《高中物理重难点手册》和《化学解题技巧大全》,每天晚上都会抽出两个小时刷题。遇到不懂的题,他就先标记出来,第二天去问老师,然后把解题思路和易错点记在笔记本上,时不时拿出来复习。
赵秀兰看着他每天早出晚归,还经常带着问题去问老师,心里既心疼又欣慰:“秋彦,别太累了,要是学习压力大,就歇两天,妈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
“妈,我不累,”林秋彦笑着说,“这些难题就像拦路虎,只要我把它们一个个打败,以后就能学得更轻松。等我弄懂了这些知识点,考大学就更有把握了。”
林建国也很支持他,每天晚上都会陪他学习,虽然看不懂高中的课程,却会给他端杯热牛奶,或者帮他整理书桌,让他能安心做题。“秋彦,遇到困难别退缩,爸相信你,你这么努力,肯定能克服的。”
在老师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下,林秋彦的物理和化学成绩慢慢有了起色。第一次月考时,他的物理考了75分,化学考了72分,虽然不算顶尖,却比刚开学时进步了很多。李老师在课堂上特意表扬了他:“林秋彦同学虽然刚开始遇到了困难,但他没有退缩,勤学好问,进步很大,大家要向他学习。”
林秋彦坐在座位上,心里满是欢喜。他知道,这只是高中挑战的开始,以后还会遇到更难的知识点,更复杂的题目,但他不会害怕——因为他有勤学好问的勇气,有家人和老师的支持,还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只要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放学后,林秋彦和陈阳、张强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秋彦,你进步这么大,以后可得多帮帮我们。”陈阳拍着他的肩膀说。
“没问题,”林秋彦笑着说,“咱们一起努力,遇到不懂的就一起去问老师,争取下次月考都能进步。”
“好!一起努力!”张强也跟着附和。
三个少年的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响亮。林秋彦看着前方的路,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高中的挑战虽然艰巨,但只要他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作者“生活写纸”推荐阅读《重生七零:我抓住了命运的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2N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