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班时,这种变化更加明显了。
第一个患者是位年轻女性,主诉右下后牙自发痛三天。吴磊只是简单检查了一下,就准确判断出是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
“需要做根管治疗。”吴磊向患者解释,“您的这颗磨牙根管系统比较复杂,有一个额外的远中颏侧根管,很容易被遗漏。”
患者惊讶地问:“您怎么知道有额外根管?还没拍CBCT呢。”
吴磊一时语塞。这是系统赋予的“牙体牙髓病学技能精通”带来的首觉判断,但他不能明说:“根据临床经验和牙齿形态学的判断。当然,我们会拍片确认。”
果然,CBCT影像清晰显示了一个额外的根管,正好在吴磊预测的位置。
接下来的病例更加令人称奇。一位老人前来就诊,带着一堆既往病历——他的一颗门牙己经做过两次根管治疗,但依然反复发作瘘管。
“好几个医生都说没办法了,建议拔掉种植。”老人无奈地说,“但这是我老伴生前最喜欢我笑的样子,真舍不得拔啊。”
吴磊仔细检查了患牙和既往X光片,新获得的专业知识立刻让他发现了问题所在:“之前的治疗遗漏了一个腭侧副根管。而且根管填充不密合,有微渗漏。”他指着X光片上的一个细微阴影,“这里,看到了吗?”
老人凑近看了半天,摇摇头:“看不出来。您确定能治好?”
“我可以尝试再治疗。”吴磊自信地说,“采用超声辅助下取出旧填充物,显微镜下找到遗漏的根管,然后用最新的生物陶瓷材料进行充填。成功率应该在85%以上。”
这套专业而自信的解释让老人立刻产生了信任:“好,就听您的!”
手术过程中,吴磊的表现更是让旁观的学习医生们叹为观止。他在显微镜下的操作精准得如同机械臂,对根管系统的熟悉程度仿佛能透视牙齿内部结构。
“吴医生,您怎么确定副根管在这个位置?”一个实习生好奇地问。
吴磊头也不抬,手中的器械稳步操作:“根据牙体解剖学知识。上颌侧切牙有17%的概率存在腭侧副根管,通常位于距根尖4-5mm处,方向偏腭侧约15度。”
这套数据准确得令人吃惊,连在一旁观摩的主任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最终,吴磊成功找到了那个被遗漏的细小根管,完成了精细的清理和填充。当术后X光片显示根管系统被完美填充时,诊室里响起了一阵轻轻的掌声。
老人看着X光片,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太好了...太好了...能保住了...”
田曦薇站在诊室门口,目睹了全过程。当吴磊走出诊室时,她的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吴医生,您太厉害了!那个病例那么复杂,您居然...”
吴磊谦虚地笑笑,但内心明白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系统的奖励。这种认知让他既感到欣喜,又有一丝不安——这些赞誉真的属于他吗?
(http://www.220book.com/book/M87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