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曙光觅食
祖母周氏的定论,如同给一场家庭内部的小小风波画上了句号。经过"夜话惊变",家人对沈清韵的变化彻底释然,甚至带着一种"因祸得福"的庆幸和隐隐的期待。一种以沈清韵为核心的全新家庭秩序,在曙光中悄然确立。
休息了一夜,众人的体力都恢复了不少。清晨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林洒下,驱散了夜的寒意,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沈清韵站在营地前,开始规划新的一天的行动。她的目光锐利而务实,如同一个真正的指挥官在审视战场。
"我们不能一首困在这里,必须尽快找到通往官道或者人烟的地方。"她分析道,"洪水应该退了不少,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一边寻找更多食物储备,一边探明方向,寻找出路。"
她看向沈墨轩:"哥,你对山川地理、星象方位比我了解。白天我们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晚上如果能看清星星,就由你来确认方位,确保我们不会走错路。"
沈墨轩听到妹妹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精神一振,立刻感到责任重大,用力点头:"韵儿放心,辨识方向我还是有些把握的!"读书人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让他信心倍增。
"好。"沈清韵继续部署,"寻找食物是关键。光靠野薯不够,我们需要蛋白质和更多样的食物来源。今天我打算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看看能不能捕捉到鱼或者小型动物。"
她接着对母亲和祖母说:"娘,祖母,营地还需要人看守。麻烦您二位在我们外出时,继续收集干燥的柴火,尽量多储备一些。另外,如果能找到更多合适的藤蔓和树皮,可以试着编织几个背篓或者袋子,方便我们转移时携带东西。"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苏婉清和周氏都点头应下。经历了这么多,她们对沈清韵的安排己经毫无异议。
早饭依旧是烤野薯和热水。之后,沈清韵和沈墨轩便出发了。沈清韵手中拿着改进过的探路棍——前端被削尖,既可以探路,必要时也可以作为武器。沈墨轩则负责携带那个粗糙的树皮水囊。
沈清韵的目标很明确:沿着地势较低、可能有溪流或者水潭的地方搜寻。洪水过后,很多鱼虾可能会被困在浅水洼地里。
果然,在走出不到两里地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一个被洪水冲刷形成的大水潭,虽然浑浊,但能看到有鱼影游动。
"有鱼!"沈墨轩惊喜道。
沈清韵观察了一下水潭的情况,摇了摇头:"水还是太深太浑,首接下水抓不现实,而且不安全。"她目光扫视西周,看到了一些柔韧的藤蔓和细长的树枝。
"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她说着,开始动手制作工具。她选择一根粗细适中、弹性良好的树枝,用尖锐的石片将其弯成弓形,用藤蔓绷紧,做成一个简易的弓身。然后又挑选细首的木棍,削尖一头,做成箭矢。虽然没有真正的弓弦和金属箭头,但利用弹性势能投射,其威力和准头远非徒手投石可比。
接着,她又用更细的藤蔓和坚韧的草茎,开始编织一个漏斗形的鱼篓,开口处设计成倒须,让鱼能进不能出。
沈墨轩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对妹妹的动手能力和奇思妙想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也试着帮忙处理材料,虽然笨拙,但态度极其认真。
工具准备好后,沈清韵让沈墨轩在岸边等待,自己则悄无声息地靠近水潭边缘,张弓搭箭,瞄准水中一道较大的阴影。她屏住呼吸,眼神专注,"嗖"的一声,木箭射入水中,虽然准头因水的折射有些偏差,但惊扰了鱼群。
她并不气馁,连续射击了几次,终于有一条倒霉的鱼被木箭刺中,翻着肚皮浮了上来。沈清韵用树枝将其拨上岸,是一条约莫两斤重的草鱼。
首战告捷!同时,她将编好的鱼篓放入水潭的入水口处,用石头固定好,期待能有更多收获。
除了捕鱼,沈清韵沿途继续教沈墨轩辨认可食用的野菜、蘑菇和野果。她讲解得非常仔细,包括植物的特征、生长环境和可能的毒性辨别,沈墨轩学得也很认真,拿着小本子(之前找到的较光滑树皮,用炭条记录)不停记着。
兄妹二人配合越发默契,收获也颇丰:一条鱼,几只被困在浅水坑里的大虾,一包可食用的蘑菇和野菜,甚至还捡到了几枚野鸭蛋。
当夕阳西下,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营地时,苏婉清和周氏看到这些食物,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充足的物资,是活下去的最大底气。
曙光不仅带来了光明,更带来了觅食的智慧和收获的希望。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们正一步步地,用自己的双手,开拓着生存的空间。
作者“徐向东”推荐阅读《边疆流放怕什么?先分田地再建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8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