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股暗流开始涌动。不再仅仅是丙字区,连更偏远的甲字区、乙字区,甚至城外的一些小村落,都有人悄悄打听“云朔妇孺互助会”的消息。那些被黄家高额地租逼得走投无路的佃农,那些在黄家工坊里做牛做马却食不果腹的工匠,那些饱受税吏盘剥的小贩,他们的心中,都被这颗名为“希望”的星火点燃了。
接连几天,都有陌生的面孔,带着忐忑和期盼,找到扩建后的互助会工坊。他们不像最初的那些邻居,带着明确的加入意愿,更多的是观望、试探,或者仅仅是来诉说自己家的苦难,想听听“沈姑娘”有什么说法。
沈清韵敏锐地把握住了这股潮流。她知道,这是将互助会影响力扩大,将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的绝佳机会。她来者不拒,无论来的是谁,都耐心接待。对于只是想倾诉的,她认真倾听,给予力所能及的安慰和建议;对于有意了解互助会的,她详细解释互助会的宗旨和规矩,带他们参观工坊,看大家如何一起劳作、一起学习,感受这里平等、互助的氛围。
她并没有急于吸收所有前来投奔的人入会。她深知,组织的扩张必须稳健,宁缺毋滥。她更注重的是传播理念,播撒种子。她向来访者讲述互助会如何通过集体力量度过春荒,如何改良工具提高效率,如何通过按劳分配实现公平。她强调的是“自救”与“互助”的精神,而非简单的经济利益。
“咱们穷人要想过上好日子,不能指望老天爷,也不能指望恶人发善心,得靠自己,靠大家抱成团。”沈清韵常常对来访者这样说,“互助会不是救世主,它只是一个让大家能互相搭把手、一起使劲的平台。只要心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这些朴实无华却充满力量的话语,伴随着工坊里热火朝天的真实景象,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来访者。许多人当场就表示要加入,也有人表示回去要说服家人邻里。即使暂时没有加入的,也把互助会的名字和沈清韵的话记在了心里,成为了潜在的同情者和支持者。
星火燎原,势不可挡。互助会的理念和模式,如同具有生命力的种子,随着这些来访者的脚步,被带到了云朔城的各个角落,在那些贫瘠而渴望改变的心田里悄然生根发芽。黄府可以打压一个摊位,可以威胁几个人,但它无法扼杀千千万万颗渴望光明的心。一场更深层次、更广泛的社会变革,正在这悄无声息的传播中,积蓄着磅礴的力量。沈清韵站在工坊门口,看着那些远去的、却仿佛挺首了些的背影,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夏末秋初,云朔城迎来了一段难得的晴好天气。炽热的阳光开始变得温和,天空湛蓝高远,偶尔有凉爽的秋风吹过,带来一丝收获的气息。对于“云朔妇孺互助会”而言,这个季节也象征着他们的组织经过大半年的风雨洗礼,己然根基初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边疆流放怕什么?先分田地再建国》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8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