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赐婚的喜讯传遍京城后,柳长歌除了筹备婚礼,心里还藏着一个小小心愿 —— 把曾经在京城街角的 “长歌小食摊”,变成一家能让更多人尝到暖心滋味的食坊。沈逸得知后,当即笑着支持:“你的手艺本就该让更多人知道,场地、人手都交给我,你只管琢磨新菜式。”
没过几日,沈逸便在京城最热闹的朱雀大街选了一处宽敞的铺面,青砖黛瓦,门前还带着一个小院子,正好用来摆放几张 tables(柳长歌教他的新词),供客人露天用餐。柳长歌亲自设计店面,门窗刷成温暖的原木色,屋内挂着她手绘的食材插画,墙角摆着几盆生机勃勃的绿植,处处透着烟火气与亲切感。“就叫‘长歌食坊’吧,简单又好记。” 她站在店门前,看着牌匾上刚写好的字,笑得眉眼弯弯。
筹备期间,柳长歌贴出收徒告示,写明 “不论出身,只要手脚勤快、真心爱厨艺” 即可。消息一出,不少生活困顿却喜欢做饭的少年少女前来应征,最终她选了三个徒弟:机灵的阿春、稳重的阿木,还有手脚麻利的阿夏。“我教你们的,不只是怎么做菜,更是怎么用食材传递心意。” 第一天上课时,柳长歌指着桌上的面粉、蔬菜,认真地说。
她将现代的烹饪理念悄悄融入教学:教阿春用 “温控” 的思路掌握火候,“煮糖水时,小火慢熬才会甜而不腻,就像熬煮生活,急不得”;教阿木用 “搭配” 的想法创新菜式,“萝卜和羊肉看似普通,放在一起炖,就能暖透全身”;教阿夏用 “摆盘” 让食物更讨喜,“简单的青菜,摆成花朵的样子,吃的人心情也会变好”。徒弟们起初不解,可跟着柳长歌实践后,渐渐发现这些 “新奇想法” 让食物变得格外不一样。
食坊开业那天,柳长歌推出了几道融合新菜式:用古代的石磨豆浆,搭配她琢磨出的 “红糖桂花冻”,清甜爽滑,成了姑娘们最爱的甜品;将寻常的猪肉剁成馅,加入香菇、马蹄,做成 “云朵肉丸子”(因形状圆润蓬松得名),入口即化,老人孩子都喜欢;还有一道 “西季蔬菜卷”,用薄饼裹着当季新鲜蔬菜,蘸上她特制的酱料,清爽解腻,连平日里挑食的贵族子弟都赞不绝口。
更特别的是,柳长歌在食坊角落设了一个 “暖心角”,免费为街头的流浪汉、穷苦书生提供热粥和馒头。“出门在外,谁都有难处,一碗热乎饭,能暖到心里。” 她时常亲自给来领饭的人盛粥,笑着听他们讲各自的故事。有一次,一位赶考的书生喝着热粥,感动地说:“姑娘的粥,比山珍海味还香,喝完心里踏实多了。”
沈逸只要有空,就会来食坊帮忙,有时帮着招呼客人,有时坐在角落看柳长歌忙碌。看着她系着围裙,手把手教徒弟揉面,笑着给客人推荐菜式,他眼里满是温柔 —— 这才是柳长歌最鲜活的样子,在烟火气中发光发热。有贵族官员私下对沈逸说:“七皇子,柳姑娘身为未来的皇子妃,开食坊会不会太‘接地气’了?” 沈逸却笑着反问:“能让百姓吃得开心、感受到温暖,这难道不是最珍贵的事吗?”
渐渐地,“长歌食坊” 成了京城的 “暖心食府”。有人为了一碗红糖桂花冻,特意绕路而来;有人遇到烦心事,吃一碗云朵肉丸子,便觉得心里的郁结消散了不少;还有父母带着孩子,在院子里吃着蔬菜卷,笑着聊天。就连荣王也常来光顾,每次都点名要吃柳长歌做的 “杂粮窝窝头”,“比御膳房的糕点实在,吃着暖心”。
二皇子沈瑾得知后,心里很是不屑,对苏婉清说:“不过是个小食坊,也值得这么多人追捧?” 可苏婉清却看着食坊门前络绎不绝的客人,眉头紧锁:“柳长歌这招很高明,借着食坊拉拢人心,连百姓都夸她善良,这比沈逸在朝堂上争权更可怕。” 沈瑾愣了愣,看着食坊方向,心里第一次对柳长歌生出几分忌惮。
这日,柳长歌正在教徒弟做新研发的 “栗子面小蛋糕”(用古代的栗子粉代替面粉),沈逸悄悄走到她身后,轻轻抱住她:“听说今日食坊的客人排到了街角,我的长歌,真是厉害。” 柳长歌回头,笑着举起沾着面粉的手,在他鼻尖上点了一下:“都是托你的福,还有大家的喜欢。”
夕阳透过食坊的窗户,洒在师徒西人忙碌的身影上,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与欢声笑语。柳长歌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满足 —— 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更用手艺给这座京城带来了无数温暖。而 “长歌食坊” 的故事,也像一道暖心的光,在京城的烟火中,慢慢照亮了更多人的生活。
作者“小七七七呢”推荐阅读《长歌伴逸:穿越小厨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DZ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