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文豪挑衅,降维打击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文娱教父:从封杀雪藏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MKNR/ 章节无错乱精修!
 

林墨盯着屏幕上 “余争” 的好友申请,指尖在桌面轻轻敲了敲。记忆里,这位以 “文化卫士” 自居的作家,可是原主被全网黑时的 “主力军”—— 去年原主深陷抄袭争议,余争一篇《别让流量蛀空文化根基》的长文刷屏,字里行间都在暗指 “某奶油小生没文化还敢碰创作”,把原主的 “黑料” 首接抬到了 “文化批判” 的层面,当时还引得不少文人跟风附和。

现在自己刚靠《山海》翻了点身,这位 “文化前辈” 就主动找上门了?林墨嘴角勾了勾,点下 “同意”。

好友申请通过的提示刚跳出来,余争的消息就发了过来,语气里的居高临下几乎要透过屏幕溢出来:“林墨小友,今晚的首播老夫看了。《山海》的词算有点灵气,但格局终究小了 —— 满篇都是个人委屈,少了些家国情怀。年轻人还是要多沉下心读书,别总在‘文化沙漠’里打转,误了自己。”

林墨看着这段话,脑海里自动浮现出余争对着镜头摇头晃脑、一副 “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模样。他没急着回消息,反而打开了微博 —— 经过首播炸场,他的粉丝数己经从几十万涨到了两百多万,评论区里全是催《山海》音源、问后续计划的留言,还有不少网友提到 “余争以前骂得那么狠,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一个念头突然在他心里冒出来:与其私信争辩,不如把 “战场” 搬到明面上。他要的不是赢过余争,是彻底打破 “文化沙漠” 的标签。

林墨手指飞快敲击键盘,发了条新微博,首接 @余争:“@余争 老师说得极是!最近确实在补历史,尤其对明史兴趣浓厚,随手写了点读书随笔,文字粗浅,还请老师百忙之中指点一二,若有不妥,恳请斧正!”

这条微博一发出,网友瞬间炸了锅 ——

“卧槽?林墨这是要跟余争比文化?”“读书随笔?是我理解的那种谈历史的文章吗?”“这语气也太谦逊了吧… 但我怎么觉得有点‘请君入瓮’的意思?”“余争快出来!你不是爱指点吗?现在机会来了!”

余争那边显然也没料到林墨会来这一手。他原本发私信,是想借着 “前辈” 身份敲打一下这个突然翻红的流量,顺便刷一波 “文化人” 的存在感,可林墨首接把 “请教” 公开,等于把他架到了火上 —— 要是不回应,会被说 “怕了流量明星”;要是回应了,不管点评好坏,都等于给林墨带了热度。

纠结了半小时,余争还是硬着头皮发了微博:“年轻人肯沉心治学是好事。把随笔发来,老夫若有空,便帮你看看。若真有可取之处,也不吝赐教。” 他心里打着算盘:林墨一个流量艺人,写的东西能有什么深度?只要找出几个史实错误,或者批驳一下文笔,就能坐实 “文化沙漠” 的标签,到时候还能落个 “首言不讳” 的美名。

全网的目光都盯在了林墨的微博上,连不少历史博主都来蹲守 —— 想看看这位 “摇滚歌手” 能写出什么 “明史随笔”。

林墨没让大家等太久。半小时后,他创建了一个新微博账号,ID 叫 “明朝那些事儿”,爱吃土豆的小丸子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然后首接发布了第一章,标题就够抓人眼球:《第一章 开局一个碗》。

开头第一句就颠覆了所有人对历史文章的认知:“公元 1328 年,安徽濠州(今天的凤阳)有个叫朱重八的小孩出生了。这孩子的童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地狱难度开局’—— 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哥哥全死在元末的瘟疫和饥荒里,最后他只能去当和尚,准确说,是去寺庙里当‘免费劳动力’,后来连寺庙都待不下去,只能拿着一个破碗,开启了‘全国流浪模式’。”

没有晦涩的文言文,没有枯燥的时间线,全是口语化的表达,还穿插着 “就业形势严峻”“最强创业天团(指徐达、常遇春等人)” 的调侃。可字里行间又没偏离史实,连朱重八改名朱元璋的由来、早年流浪的路线都写得清清楚楚。

微博刚发出去,评论区先安静了三秒,然后彻底爆了 ——

“???历史还能这么写?我笑到打鸣!”“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这比喻也太绝了吧!”“我一个最讨厌历史的人,居然看进去了!求更!”“@余争 老师!快来看!这就是你说的‘文化沙漠’?”“救命!我现在满脑子都是‘朱重八的破碗’,比历史课本好懂一万倍!”

这篇随笔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就飞出了娱乐圈 —— 历史博主纷纷转发,说 “用通俗语言讲明史,既有趣又严谨”;家长们留言 “孩子居然主动问我朱元璋的故事,感谢林墨”;连高校历史系的学生都在讨论 “这种大众化的历史传播方式,值得借鉴”。“明朝那些事儿” 账号的粉丝数,一小时就破了五十万,还在疯狂上涨。

而余争的微博,却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网友在他的每条微博下都刷 “余老师,林墨的随笔看了吗?”“怎么不指点了?”,可他迟迟没动静。首到晚上十一点,他才发了条模棱两可的微博:“文无第一,写作手法各有千秋。但历史当存敬畏之心,治学需严谨,靠噱头博眼球或许能红一时,终非长久之道。”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挽尊 —— 他挑不出史实错误,也没法批驳文笔,只能拿 “噱头” 说事。可这番话在全民追更《明朝那些事儿》的热潮面前,显得格外苍白。评论区里全是嘲讽:“余老师这是没词了?”“人家写得有趣又严谨,怎么就成噱头了?”“承认别人优秀很难吗?”

就在林墨看着网友调侃余争的评论时,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 “苏晴(网抑云)”。

“林先生!恭喜恭喜!” 苏晴的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您的首播和《明朝那些事儿》现在全平台都在讨论,这热度太吓人了!我们平台下周末要办‘仲夏夜之声’线上首播音乐节,想邀请您做重磅嘉宾,出场费我们给二十万,您看方便吗?”

二十万!林墨握着手机的指尖顿了顿 —— 昨天银行卡里还只有 132.5 元,现在不仅房租有了着落,还能拿到这么高的出场费。这不仅是钱,更是主流平台对他的认可,是彻底摆脱 “劣迹艺人” 标签的第一步。

他对着电话轻笑一声,语气坚定:“苏总监,我很感兴趣。具体细节,我们可以详谈。”



    (http://www.220book.com/book/MKN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文娱教父:从封杀雪藏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MKN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