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带着点草木的清香,悄悄钻进改造室的窗户。陆时衍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半小时,他先拎着水桶走到窗边,昨天答应苏清欢要擦干净的玻璃上,还留着几处淡粉色的颜料印——那是上周亲子课上,小诺诺不小心蹭上去的,当时她还红着眼眶说“给陆老师添麻烦了”,现在想来倒像是给窗户缀了朵小桃花。
他沾了点温水,用软布轻轻擦拭,颜料印在水里慢慢化开,玻璃渐渐变得清亮。阳光透过刚擦净的玻璃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正好落在门口那排太阳花上。陆时衍放下抹布,拿起喷壶给花浇水,翠绿的叶片上挂着水珠,粉色的花瓣刚展开一半,像极了苏清欢笑起来时弯着的眼睛。
“陆老师,你来得好早呀!”门口传来清脆的声音,林晓背着帆布包跑进来,怀里还抱着个鼓鼓囊囊的纸袋子,“我妈让我给大家带了刚蒸的玉米,还热乎着呢。”她把纸袋子放在桌上,从里面拿出几穗裹着纱布的玉米,热气带着甜香漫开来,“对了,我把给缝纫机做的防尘罩带来了,你看好不好看?”
林晓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块浅灰色的棉布,上面绣着几朵小小的太阳花,针脚细密,花瓣上还绣了淡金色的边,在晨光里闪着柔和的光。“我看门口的太阳花开得好看,就跟着绣了几朵。”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样缝纫机不用的时候盖上,就不会落灰了。”
陆时衍接过棉布比在缝纫机上,大小正合适,浅灰色的布面衬着深棕色的机身,像是给老物件穿了件雅致的新衣。“真好看,”他笑着说,“比我想象中还要精致,清欢看到肯定喜欢。”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口传来苏清欢的声音:“在说什么呢,这么开心?”
苏清欢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买的草莓和牛奶,看到缝纫机上的防尘罩,眼睛一下子亮了:“这是林晓做的?太好看了!”她伸手轻轻摸了摸绣好的太阳花,“针脚这么细,肯定费了不少功夫吧?”林晓摇摇头:“没有呀,我每天晚上绣一点,三天就绣好了,而且想着能给缝纫机用,就觉得特别开心。”
三人正说着,外面传来“咕噜咕噜”的轮子声,张爷爷推着自行车走进来,车筐里放着本泛黄的小册子,还有一兜新鲜的橘子。“清欢,时衍,你们来了。”张爷爷笑着把橘子递给林晓,“这是我家院子里结的,甜着呢,你们尝尝。”他又从车筐里拿出那本小册子,封面己经有些磨损,上面用钢笔写着“缝纫机使用记录”,字迹娟秀工整。
“这是我老伴当年记的,”张爷爷翻开小册子,里面每页都写着日期和用途,“你看这页,1985年3月12日,给隔壁家小芳缝结婚礼服,红绸布,绣牡丹。”他的手指轻轻抚过字迹,眼里带着怀念,“小芳现在都当奶奶了,前几天还来问我,说想看看这台缝纫机,说当年穿那件礼服的时候,心里比蜜还甜。”
苏清欢接过小册子仔细翻看,每一页都记得很详细,有的地方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比如怎么调整针脚的疏密,怎么给压脚上油。“张奶奶真是个细心的人,”她感慨道,“有了这本记录,我们以后教大家用缝纫机,就更有底了。”陆时衍点点头,从工具箱里拿出一瓶缝纫机油:“那我们今天先按照记录给缝纫机上油,等下周明他们来,就能拍更清楚的照片了。”
张爷爷蹲在缝纫机旁边,指导着陆时衍上油:“你看这个注油孔,每次只能滴两滴,多了会弄脏布料。”他指着机头侧面的小孔,“我老伴当年每次用完,都会用干净的布擦一遍,再上油,所以这机器到现在还能转。”陆时衍按照张爷爷说的,小心翼翼地滴了两滴油,转动飞轮,机器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清脆又有力,像是在回应着什么。
正忙活间,门口传来一阵热闹的声音,周明带着两个设计师走进来,手里拿着几张新的设计图。“苏老师,陆老师,我们来啦!”周明举着设计图,脸上满是兴奋,“我们把张爷爷的缝纫机图案设计出来了,你们看看怎么样?”
设计图上,缝纫机的图案被简化成了线条流畅的插画,深棕色的机身,锃亮的金属零件,旁边还画了几朵小小的太阳花,和防尘罩上的图案呼应着。“我们想把这个图案印在帆布包上,”周明指着设计图下方,“这里还留了个小方框,用来印缝纫机的故事,比如‘1978年上海牌缝纫机,曾为三十对新人缝过结婚礼服’,这样大家拿到包,就能知道它的故事了。”
张爷爷凑过来看设计图,看到缝纫机的图案时,眼睛一下子红了:“像,真像我老伴那台。”他伸手轻轻摸了摸图纸,“要是她还在,看到自己的缝纫机印在帆布包上,肯定会开心得睡不着觉。”苏清欢拍了拍张爷爷的肩膀:“张奶奶肯定能看到的,她知道这台缝纫机还在发挥作用,还能被这么多人喜欢,一定会很欣慰。”
周明又拿出另一张设计图,上面是王奶奶缝的小熊布偶,被做成了钥匙扣的样子,小熊的手里还拿着一朵小小的太阳花。“我们在钥匙扣后面加了个小牌子,”周明说,“上面可以刻上‘旧物新生’西个字,还能留个小空位,让大家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样每个钥匙扣都是独一无二的。”
王奶奶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手里还背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缝好的小荷包。“我刚才在门口听你们说话,”她笑着走进来,从竹篮里拿出一个小熊荷包,递给周明,“这个送给你,谢谢你把我的小熊做得这么好看。”周明接过荷包,里面装着颗甜甜的水果糖,心里也跟着甜了起来。
大家围坐在桌旁,周明和设计师们认真记录着每个旧物的故事。张爷爷说,当年服装厂倒闭的时候,老伴抱着缝纫机哭了一晚上,后来街坊邻居知道她会做衣服,都来找她帮忙,有时候忙到半夜,她还会哼着歌踩缝纫机;王奶奶则说,她缝布偶的手艺是年轻时跟婆婆学的,婆婆告诉她,缝布偶的时候要想着开心的事,这样布偶才会有温度。
正说着,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是报名体验课的人来了。为首的是个年轻妈妈,怀里抱着个小女孩,手里还提着个旧皮箱。“您好,我们是来参加体验课的,”年轻妈妈笑着说,“我在网上看到了亲子课的视频,就带着孩子来了,还把我妈妈传下来的旧皮箱带来了,想问问能不能修修。”
苏清欢接过旧皮箱,箱子是棕色的,表面有些磨损,但铜质的锁扣还很亮。“这皮箱保养得不错,”她笑着说,“我们可以帮您把磨损的地方补一补,再上点油,就能恢复得差不多了。”小女孩好奇地跑到缝纫机旁边,伸手轻轻摸了摸防尘罩上的太阳花:“妈妈,这个花花好漂亮呀。”
张爷爷蹲下来,笑着对小女孩说:“这是缝纫机,以前奶奶们就是用它做衣服的。”他掀开防尘罩,转动飞轮,机器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小女孩眼睛一亮:“真好听,像小火车在跑。”陆时衍拿来一块小布料,放在缝纫机上,手把手教小女孩踩踏板,小女孩学得很认真,虽然缝出来的线歪歪扭扭,但脸上却满是兴奋。
体验课开始后,陆时衍给大家讲旧物修复的基础知识,苏清欢则带着大家一起缝小布偶。林晓帮着分发材料,时不时给新手纠正针法,像个小老师;张爷爷坐在缝纫机旁边,给大家讲缝纫机的故事,偶尔还示范一下怎么缝布料;王奶奶则在一旁帮忙穿针引线,还教小朋友们在布偶上绣小太阳花。
中午的时候,大家一起在文化馆的食堂吃饭。年轻妈妈拉着苏清欢的手,说:“你们这个改造室真好,不仅能修旧物,还能让孩子们体验这些老物件。我小时候就经常看我妈妈用缝纫机做衣服,今天看到这台缝纫机,一下子就想起小时候的事了。”苏清欢笑着说:“我们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旧物里藏着的不只是时光,还有很多温暖的故事。”
吃完饭,周明和设计师们开始给旧物拍照,他们给缝纫机换上新的防尘罩,旁边摆上王奶奶缝的布偶,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相机“咔嚓”一声,把这温暖的画面定格下来。张爷爷站在旁边看着,突然说:“我明天把老伴当年做衣服的样板带来,说不定能给你们做文创产品当参考。”
下午体验课结束后,年轻妈妈抱着女儿,提着修好的旧皮箱,开心地说:“谢谢你们,下次我还要带孩子来。”小女孩则拿着自己缝的小布偶,挥着小手说:“再见,我还要来玩小火车缝纫机!”看着她们的背影,苏清欢转头对陆时衍说:“你看,越来越多人喜欢这些旧物了。”
陆时衍点点头,伸手帮她理了理额前的碎发:“因为这些旧物里,都藏着大家的回忆和爱。”他拿起桌上的设计图,“等文创产品做出来,这些故事就能被更多人知道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大家一起收拾改造室。林晓把防尘罩盖在缝纫机上,张爷爷把小册子仔细收好,周明则把拍好的照片传到电脑里,准备回去完善设计。“我们下周把样品带来,”周明说,“到时候请大家一起提提意见。”
送走他们,苏清欢和陆时衍一起锁上改造室的门。路边的夕阳花在晚风里轻轻摇曳,陆时衍突然说:“我们去买草莓吧,昨天的草莓很甜。”苏清欢笑着点点头,挽着他的胳膊走进水果店。
老板看到他们,笑着说:“今天的草莓特别新鲜,刚到的。”陆时衍挑了一盒最大最红的,还顺便买了个西瓜。回到家,陆时衍洗了草莓,放在盘子里端给苏清欢。她拿起一颗喂给他,他张嘴接住,顺势咬了下她的指尖:“甜。”苏清欢笑着缩回手:“就你嘴甜。”
两人坐在沙发上,一起看周明带来的设计图。苏清欢突然想起什么,说:“对了,明天我们把张爷爷的小册子整理一下,贴在展示板上,让来体验课的人也看看这些故事。”陆时衍点点头,把她揽进怀里:“好,明天我们早点来,再给展示板换块新的背景布,就用你上次说的米白色,看着温暖。”
正说着,苏清欢的手机响了,是体验课群里的消息。有人发了张照片,是个老旧的收音机,还附了句话:“这是我爷爷留下的收音机,想问问能不能修?我爷爷以前每天都用它听新闻,现在他走了,我想把它修好留个念想。”苏清欢笑着回复“可以”,转头对陆时衍说:“你看,又有新的旧物要来了。”
陆时衍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轻声说:“不管有多少旧物,多少故事,只要有你在,我就觉得很幸福。”窗外的夕阳渐渐沉下去,屋里的暖灯亮了起来,照在两人相握的手上,也照在桌上的设计图上。那些印着旧物图案的文创产品,那些藏在旧物里的温暖故事,还有身边这个人的陪伴,都让苏清欢觉得,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像这草莓一样,甜滋滋的,满是阳光。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摆烂后我成了全网顶流(http://www.220book.com/book/MNG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