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1章 旧绷承艺,新线续梅香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摆烂后我成了全网顶流 http://www.220book.com/book/MNGB/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悄悄溜进改造室时,苏清欢正对着桌上的竹制绣绷发呆。那是孟晓昨天留下的——象牙白的竹圈上,还绷着那块绣了半朵素心梅的白绸缎,浅粉色的丝线在晨光里泛着柔润的光,像极了孟晓外婆照片里温柔的笑。

“在想怎么绣完这朵梅?”陆时衍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手里拎着个木盒,里面装着刚买的早餐,“周明刚才打电话说,今天要带印刷厂的人来,确认‘时光信笺’的印刷细节,还说想把孟晓外婆的绣绷拍进宣传照里。”

苏清欢接过陆时衍递来的豆浆,指尖碰了碰冰凉的杯壁:“我在想,要不要让孟晓自己绣完这最后几针,毕竟这是她外婆没完成的活儿。”话音刚落,门口就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孟晓背着帆布包跑进来,手里还提着个保温桶:“苏老师、陆老师,早上好!我给你们带了外婆做的绿豆糕,刚热过的!”

她放下保温桶,一眼就看到了桌上的绣绷,眼睛一下子亮了:“你们没动它呀!我今天特意早点来,想跟着张爷爷学最后几针。”说着,她从帆布包里拿出个旧布包,里面是几卷颜色鲜亮的新丝线,“这是我昨天去老街买的,和外婆当年用的真丝线一样,老板说这是最后几卷了。”

正说着,张爷爷推着自行车走进来,车筐里放着“梅谱”和一兜新鲜的桃子。看到孟晓手里的新丝线,他笑着点点头:“这线选得好,颜色正,用来绣素心梅的花蕊刚好。”他拿起绣绷,仔细看了看:“己经绣了六瓣,还差两瓣和花蕊,我们今天就能绣完。”

大家围坐在桌旁,一边吃着绿豆糕,一边听孟晓讲外婆的故事。“外婆以前总说,绣梅花要‘三分看针,七分看心’,”孟晓的声音带着点怀念,“她年轻时在绣坊做工,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绣活,手指被针扎破是常有的事,却从来没说过累。”张爷爷点点头:“以前的手艺人都这样,对自己的活儿看得比什么都重。”

没过多久,周明带着印刷厂的人和设计师们走进来,手里拿着“时光信笺”的印刷样本。“苏老师、陆老师,你们看!”周明举起样本,扉页上印着孟晓外婆的黑白照片,旁边是那段温暖的文字,还有半朵素心梅的图案,“我们把没绣完的梅花印在了扉页上,等孟晓姐姐绣完,再把完整的图案印在后续的版本里。”

孟晓接过样本,轻轻抚摸着扉页上的照片,眼里满是惊喜:“真好看,外婆要是看到了,肯定会开心的。”印刷厂的人拿起绣绷,仔细看了看:“这个绣绷的纹理和质感都很好,拍进宣传照里肯定出片,我们今天就能把照片拍好。”

正说着,门口传来一阵陌生的脚步声,是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人,手里捧着个旧木盒,身后跟着个年轻姑娘。“请问这里是旧物改造室吗?”老人的声音有些沙哑,“我叫赵守义,是孟晓的外公,昨天听晓晓说你们在帮她修外婆的绣活,我特意带了点东西来。”

赵爷爷打开木盒,里面是几卷泛黄的真丝线,还有一本线装的《绣艺札记》。“这是我老伴当年的宝贝,”他的手指轻轻拂过札记封面,“里面记了她几十年的绣艺心得,还有她给街坊绣东西时的样子,有次给刚出生的小娃娃绣襁褓,她熬夜绣了三天,眼睛都红了。”

苏清欢接过札记,轻轻翻开,里面的每一页都写着详细的绣艺心得,旁边还画着绣品的草图,有的页面还贴着小小的绣品碎片,有梅花、兰花,还有荷花,针脚细密,颜色鲜亮。“这太珍贵了,”她感慨道,“我们可以把札记里的绣艺心得印在‘时光信笺’的附录里,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手艺。”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摆烂后我成了全网顶流

赵爷爷点点头,从木盒里拿出个旧绣绷:“这是我老伴刚进绣坊时用的第一个绣绷,比晓晓那个还老,你们也一起放在展示架上吧,让它们做个伴。”陆时衍拿起绣绷,轻轻摸了摸,竹圈己经有些磨损,但依旧很结实:“我们给它做个防尘罩,再贴上标签,让大家都知道它的故事。”

大家围坐在桌旁,一边听赵爷爷讲外婆的故事,一边准备绣梅花。张爷爷教孟晓绣最后两瓣梅花,赵爷爷则在旁边补充外婆的绣艺心得:“她绣花蕊时,喜欢用‘打籽绣’,每个籽要大小一致,这样看起来才。”孟晓学得很认真,虽然针脚有点歪,但脸上却满是开心的笑容。

中午的时候,大家一起在文化馆的食堂吃饭。食堂师傅特意做了赵爷爷爱吃的红烧肉,还有孟晓喜欢的糖醋排骨。席间,赵爷爷说:“我老伴以前总说,想把自己的绣艺传下去,可惜一首没找到合适的人。现在有你们帮她完成这个心愿,我真的很感谢。”

吃完饭,大家回到改造室,继续绣梅花。孟晓绣完最后一针,轻轻放下绣针,眼里满是欣慰:“终于绣完了,外婆要是看到了,肯定会开心的。”赵爷爷拿起绣绷,仔细看了看,眼里泛起了泪光:“像,真像她绣的,连针脚的密度都一样。”

周明和印刷厂的人则在旁边拍照,把绣绷、札记还有“时光信笺”的样本都拍了下来。“这些照片用来做宣传照肯定好看,”周明笑着说,“我们还要在‘时光信笺’的包装上印上‘老绣艺新传承’几个字,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手艺。”

下午的时候,体验课的小朋友们来了。小诺诺看到桌上的绣绷,好奇地问:“孟晓姐姐,这是什么呀?”孟晓笑着说:“这是我外婆的绣绷,上面绣着好看的梅花,我教你绣好不好?”小诺诺用力点点头:“好!我要把绣好的梅花送给妈妈。”

孟晓耐心地教小朋友们穿针引线,赵爷爷则在旁边给他们讲外婆的绣艺故事:“我老伴年轻时,绣的梅花能引来蝴蝶,大家都叫她‘梅娘’。”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还会问几个问题,孟晓和赵爷爷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傍晚的时候,大家一起收拾改造室。孟晓把绣好的梅花布片小心翼翼地放进针线盒,说要带回家好好保管;赵爷爷则把札记和旧绣绷放在展示架上,说要让更多人知道外婆的绣艺;周明和印刷厂的人则带着照片,准备回去制作宣传资料;张爷爷则把“梅谱”放进木盒,说要把里面的绣艺心得整理出来,教给更多人。

苏清欢和陆时衍一起锁上改造室的门,夕阳己经沉到了西边的屋顶上,把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路边的太阳花在晚风里轻轻摇曳,像是在和他们道别。“今天真开心,”苏清欢靠在陆时衍的肩膀上,声音里满是幸福,“不仅帮孟晓完成了外婆的心愿,还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些老手艺。”

陆时衍握紧她的手,轻声说:“是啊,老手艺需要传承,旧物里的爱也需要延续。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老手艺和爱传递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旧物不只是旧物,还是文化的传承,是爱的延续。”

苏清欢笑着点点头,和陆时衍一起慢慢走在夕阳里。她知道,“时光信笺”系列会因为孟晓外婆的绣艺故事变得更加有意义,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老手艺在这里传承,更多的旧物故事在这里延续。而只要有身边这些温暖的人陪伴,改造室里的时光,就会一首像这夕阳一样温暖,像这素心梅一样,散发着岁月的清香与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MNG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摆烂后我成了全网顶流 http://www.220book.com/book/MNG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