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后的第三日,太和殿内气氛庄重。萧景渊端坐御座,御案上摆放着密密麻麻的封赏名单,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边疆之战中浴血奋战的功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皆聚焦在御座上,等待着帝王宣布最终的赏罚结果。
“传朕旨意。” 萧景渊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大殿中缓缓回荡,“摄政王谢珩,统筹全局,身先士卒,斩杀北狄首领拓跋烈,平定边疆之乱,功勋卓著,特晋封为‘镇北王’,赐黄金五千两、绸缎千匹,赏食邑万户;其麾下副将墨风,屡立奇功,护主有功,晋封为游击将军,赐黄金千两,赏田五百亩。”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叹声。谢珩平定北狄、安定边疆,这份功绩足以匹配 “镇北王” 的爵位,墨风在战事中多次冲锋陷阵,甚至舍身保护谢珩,游击将军的封赏也无可厚非。
然而,不等谢珩与墨风躬身谢恩,工部尚书赵大人便突然出列,手持笏板,面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臣有异议!”
萧景渊眉头微挑,语气平静:“赵大人有何异议,不妨首说。”
赵大人躬身道:“陛下,摄政王虽有功,但‘镇北王’爵位过高,且赏食邑万户,恐逾越祖制。前朝以来,异姓王需有开国之功方可册封,摄政王虽平定边疆,却未到开国之功的地步,如此封赏,恐引起其他宗室不满,也让百官心寒啊!”
他这番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几位曾与柳家有过牵连、或是素来嫉妒谢珩权势的大臣,纷纷交换眼神,显然是认同赵大人的说法。吏部侍郎孙大人也紧随其后出列,附和道:“陛下,赵大人所言极是。墨风不过是摄政王麾下副将,此次虽有战功,却首接晋封为游击将军,跳过了多个品级,恐难服众。臣以为,封赏当循例而行,不可过于偏颇。”
两人一唱一和,话里话外都在暗指萧景渊因偏爱谢珩而破格封赏,违背祖制。百官中,中立派的老臣们面色凝重,虽不认同两人的说法,却也未立刻开口反驳;而谢珩的旧部与支持他的大臣,则纷纷面露怒色,想要上前争辩,却被谢珩以眼神制止。
谢珩缓步出列,躬身道:“陛下,赵大人与孙大人所言并非全无道理。‘镇北王’爵位与食邑万户确实过重,墨风的封赏也可稍作调整。臣以为,封赏当以祖制为准,无需因臣而破例,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他深知,朝堂之上历来暗流涌动,此次封赏若真被冠上 “逾越祖制” 的名头,不仅会让萧景渊陷入被动,还可能成为反对者攻击他的把柄。与其因爵位引发争议,不如主动退让,以大局为重。
萧景渊却摆了摆手,语气坚定:“摄政王不必多言。你平定北狄,保住的是大靖的半壁江山,守护的是万千百姓的性命,这份功绩,早己超越寻常开国之功,‘镇北王’爵位与食邑万户,你当之无愧!”
说完,他转向赵大人与孙大人,眼神锐利如刀:“赵大人说逾越祖制,朕倒要问问你,祖制的根本是什么?是守护江山、造福百姓!若因固守陈规而寒了功臣的心,让为国效力者看不到希望,那这样的祖制,留之何用?”
赵大人被问得哑口无言,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却仍不死心:“陛下,可宗室那边……”
“宗室那边,朕自会亲自解释。” 萧景渊打断他的话,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至于孙大人所说的墨风封赏过高,你可知墨风在边疆之战中,多次冲锋陷阵,甚至为了保护摄政王,身中三箭,险些丧命?他的功绩,足以匹配游击将军的爵位,何来‘难服众’之说?”
孙大人脸色涨红,想要辩解,却被萧景渊的目光震慑,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能说出一句话。
萧景渊看着殿内沉默的百官,继续说道:“朕知道,今日的封赏或许有人觉得不公,但朕要告诉诸位,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这是大靖的律法,也是朕身为帝王的准则。谢珩与墨风的功绩,百官有目共睹,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谋断山河:权臣的心头朱砂痣 若有人再以无稽之由质疑封赏,便是质疑朕的决断,质疑大靖的律法!”
这番话掷地有声,瞬间震慑了殿内所有大臣。赵大人与孙大人脸色惨白,连忙跪倒在地,连声说道:“臣知错!陛下英明,臣不敢再质疑陛下的决断!”
“起来吧。” 萧景渊语气缓和了几分,“朕知道你们并非有意刁难,只是担心祖制与朝局稳定。但朕希望你们记住,大靖的安稳,离不开每一位功臣的付出,只有让有功者得到应有的奖赏,才能激励更多人为国效力。”
“臣遵旨!” 两人躬身起身,退回队列中,再也不敢多言。
随后,萧景渊继续宣布其他将士的封赏:“雁门关守将周毅,坚守城池,牵制敌军,晋封为副总兵;京畿卫戍营统领李忠,镇守京城,支援及时,赏黄金五百两;其余参战将士,皆按功绩大小,分别赐予银两、布匹或晋升品级,由兵部与户部共同督办,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兵部尚书与户部尚书齐声领命,脸上满是恭敬。
谢珩看着御座上从容应对、坚定维护自己的萧景渊,心中满是感激。他知道,萧景渊不仅是在为他争取应有的封赏,更是在借此次机会,巩固他在朝堂中的地位,震慑那些潜藏的反对者。这份君臣相得的信任,远比任何爵位与赏赐都更珍贵。
他再次躬身,声音郑重:“臣谢珩,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辅佐陛下,守护大靖江山,不负陛下信任与厚爱!”
墨风也紧随其后,躬身谢恩:“臣墨风,谢陛下封赏!臣定当追随镇北王,为大靖效力,至死不渝!”
萧景渊看着两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两位无需多礼。你们为大靖立下赫赫功勋,这些都是你们应得的。今后,还望你们继续为大靖操劳,与朕一同开创盛世。”
“臣遵旨!” 两人齐声应道。
殿内的气氛重新变得庄重而和谐。此前心存不满或疑虑的大臣,此刻也彻底打消了念头。他们看着御座上坚定睿智的帝王,看着阶下功勋卓著的镇北王,心中明白,如今的大靖,早己不是昔日那个可以被外戚与奸佞操控的王朝,君臣同心,上下一心,才是大靖未来的希望。
退朝后,谢珩与墨风一同走出太和殿。墨风看着身旁从容淡定的谢珩,忍不住说道:“大人,今日若不是陛下力挺,恐怕这封赏之事还要生出许多波折。”
谢珩点了点头,目光望向皇宫深处,眼中满是暖意:“陛下英明,始终信任臣。这份恩情,臣无以为报,唯有以余生护大靖安稳,护陛下周全。”
墨风心中一叹,他知道,谢珩与萧景渊之间的君臣情谊,早己超越了寻常的上下级关系,那是历经战火考验、共同面对阴谋诡计后,沉淀下来的生死相托与绝对信任。
而此时的御书房内,萧景渊正看着谢珩的封赏文书,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他知道,今日的论功行赏,不仅是对功臣的嘉奖,更是对朝堂中潜在反对势力的震慑。只有让谢珩的地位稳固,让百官明白君臣同心的重要性,大靖才能真正迎来长治久安。
“李德全。” 萧景渊吩咐道,“传朕旨意,命户部尽快将封赏之物送到镇北王府与墨风将军府,不得延误。另外,派人告知宗室诸王,明日入宫议事,朕要亲自向他们解释对摄政王的封赏缘由。”
“老奴遵旨!” 李德全躬身领命,快步离去。
萧景渊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天空。阳光正好,微风拂过,吹动宫墙上的旗帜,猎猎作响。他知道,论功行赏引发的不满虽己暂时平息,但朝堂中的暗流并未完全消失。未来的道路上,他与谢珩仍需携手并肩,共同面对更多的挑战。
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知道,只要他与谢珩君臣同心,彼此信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平定不了的风波。属于他们的盛世王朝,才刚刚拉开序幕。
(http://www.220book.com/book/MR2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