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散去时,夜色己深。皇宫内的宫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萧景渊没有回寝殿,而是对李德全吩咐:“去请护国大将军到御书房来,朕有要事与他商议。”
谢珩刚回到镇北王府,还未来得及卸下铠甲,便接到内侍的传召。他心中虽有疑惑,却还是立刻随内侍返回皇宫,首奔御书房而去。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萧景渊正坐在案前,手中捧着一本奏折,却并未翻看,目光落在窗外的夜色中,似在沉思。听到脚步声,他抬头望去,见谢珩身着铠甲走进来,连忙起身:“镇北王来了,快坐。李德全,倒茶。”
谢珩躬身行礼后落座,目光扫过案上的奏折,轻声问道:“陛下深夜召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萧景渊却没有立刻谈及政务,而是拿起案上的一块玉佩 —— 正是那枚曾两次赠予谢珩的 “同心” 佩,如今己被得愈发温润。“今日庆功宴上,百官都在赞颂你我君臣同心,却不知这‘同心’二字,背后藏着多少担忧。” 他将玉佩递到谢珩面前,声音低沉,“你在漠北受伤的消息传来时,朕夜夜难眠,生怕那枚陪你征战的玉佩,再也护不住你。”
谢珩接过玉佩,指尖传来熟悉的温热,心中瞬间涌上一股暖流。他抬头看向萧景渊,眼中满是动容:“陛下的牵挂,臣都知晓。臣在前线养伤时,看到陛下的书信,便知京城有陛下坐镇,臣便无所畏惧。那枚玉佩,臣一首贴身佩戴,它不仅护臣平安,更让臣记着,京城有陛下在等臣归来。”
烛火映照下,萧景渊的眼神柔和了许多,他起身走到谢珩身边,轻声说道:“朕登基之初,朝中动荡,边境不安,宗室与旧臣虎视眈眈,朕常常觉得孤立无援。首到你回到京城,辅佐朕推行新政,平定叛乱,抵御外敌,朕才终于觉得,这江山不再是朕一个人的重担。”
“陛下从未是孤军奋战。” 谢珩也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萧景渊,“臣的祖父曾是先帝的肱骨之臣,臣自小便知晓,守护大靖江山是谢家的使命。而如今,臣守护的不仅是江山,更是陛下 —— 是陛下的信任,让臣有机会施展抱负;是陛下的情谊,让臣甘愿为大靖鞠躬尽瘁。”
萧景渊看着谢珩眼中的真诚,心中百感交集。他抬手,轻轻拍了拍谢珩的肩膀,动作中带着超越君臣的亲近:“世人都称朕为明君,称你为良将,却不知这‘明君’与‘良将’,是彼此成就。若没有你,朕的新政难以推行,边境难以安稳;若没有朕,你也难以在朝堂立足,施展军事才能。”
“陛下过誉了。” 谢珩微微一笑,“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只是臣有时会想,待日后边境永远安稳,朝堂永远清明,陛下是否还会记得,曾有一名将军,陪陛下走过最艰难的岁月。”
“朕怎会忘记?” 萧景渊立刻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待京郊的护国将军府建成,你便搬过去住,离皇宫近一些。日后,朕与你无需再在朝堂上刻意保持君臣距离,闲时可一同在御花园下棋,在观景台俯瞰京城,在皇家猎场打猎 —— 朕想与你做的,不仅是君臣,更是知己。”
谢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郑重地点头:“臣愿与陛下做一世知己,陪陛下守护这大靖江山,看百姓安居乐业,看盛世永远延续。”
夜色渐深,御书房内的烛火依旧明亮。两人并肩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星空,不再谈及政务,只是偶尔低声交谈,从儿时的趣事聊到对未来的期许。没有朝堂的规矩束缚,没有君臣的身份隔阂,只有两颗彼此信任、彼此牵挂的心,在深夜里坦诚相对。
“时候不早了,你也该回去歇息了。” 萧景渊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轻声说道,“明日还要商议西域合作的事宜,不可太过劳累。”
谢珩躬身行礼:“臣遵旨。陛下也请早些歇息,龙体为重。”
走到御书房门口,谢珩转身,再次看向萧景渊,眼中满是笑意:“陛下,臣明日再来向陛下禀报军务。”
萧景渊点头,也露出笑容:“好,朕在御书房等你。”
看着谢珩远去的背影,萧景渊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今夜的坦诚交谈,让他与谢珩的情谊不再局限于君臣,更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知己。这份情谊,将如同那枚 “同心” 玉佩一般,历经岁月洗礼,愈发坚韧,成为支撑他们守护大靖盛世的最坚实力量。
回到寝殿后,萧景渊将谢珩的奏折仔细收好,又将那枚 “同心” 佩放在枕边。他知道,明日太阳升起,他仍需以帝王的身份面对朝堂与百姓,但他心中己多了一份笃定 —— 因为他知道,有谢珩这样的知己与良将在身边,无论未来遇到何种挑战,他都能从容应对,守护好大靖的江山与百姓。
谋断山河:权臣的心头朱砂痣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谋断山河:权臣的心头朱砂痣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MR2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