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4章 景渊坐镇京城,调配资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谋断山河:权臣的心头朱砂痣 http://www.220book.com/book/MR2H/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云飞南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谢珩率军奔赴大同的次日,京城便进入了 “战时模式”。御书房的烛火从清晨燃至深夜,萧景渊面前的案几上,除了各地战报,还堆满了粮草调度清单、兵力部署图、民生安抚文书 —— 他深知,前方将士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战场谋略,更依赖后方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撑。此时的他,虽不能亲赴前线,却需以帝王的智慧,为平叛之战编织一张 “资源保障网”。

首要的难题便是粮草补给。谢珩率领的三万京畿精锐,每日需消耗粮草数千石;徐达的 “镇边军”、墨风的山海关守军、周霖的江南水师,也需大量粮草维持战力。户部尚书在御书房内急得首跺脚:“陛下,各地粮仓虽有储备,却分散在中原、江南等地,若按常规运输,恐难及时送达前线,尤其是漠北、辽东等地,路途遥远,还需防范叛军袭扰粮道。”

萧景渊指尖在粮草调度图上快速滑动,目光锁定在中原至漠北的 “雁门粮道” 与江南至荆州的 “长江漕运” 两条线路上:“常规运输太慢,需开辟‘应急粮道’。命中原各州府即刻将粮草集中至太原粮仓,由禁军护送,经雁门粮道运往大同,每五日一批,不得延误;江南漕运方面,命周霖抽调三分之一水师战船,专门负责粮草运输,沿途由地方乡勇协助护卫,确保粮船安全。”

为确保粮草足额供应,他还下令:“京城周边州县的官仓,开放三成储备粮;鼓励民间富商捐粮,凡捐粮千石以上者,由朝廷授予‘荣誉乡绅’称号,免其三年赋税。” 这一举措很快见效 —— 京城富商们因新政受益,本就对朝廷心怀感激,如今见国家有难,纷纷踊跃捐粮,短短三日便筹集粮草五万石,缓解了燃眉之急。

粮草问题刚有眉目,兵力调配又出现新的挑战。谢珩带走三万京畿精锐后,京城防务空虚;辽东方向,墨风的一万步兵虽依托山海关坚守,却难以抵挡辽王的骑兵攻势,多次请求援军。兵部尚书上奏:“陛下,若从‘镇边军’抽调兵力,恐削弱漠北防御;若从江南调兵,又需长途跋涉,难解辽东燃眉之急。”

萧景渊沉思片刻,目光落在 “地方乡勇” 的卷宗上。新政推行后,各地乡勇经过整顿,己具备一定战力,且熟悉本地情况。他当即下令:“命京城周边五州府,各征召乡勇两千,由禁军将领训练十日,补充京城防务;辽东方面,命山东、河北两地乡勇一万,由山东总兵统领,从陆路驰援山海关,配合墨风守军夹击辽王叛军。”

为激励乡勇作战,他还特意颁布《乡勇优抚令》:“凡参与平叛的乡勇,战死者赏银五十两,家属免徭役五年;伤者按伤势轻重,赏银十至三十两;若立下战功,可优先编入朝廷军队,授予官职。” 这一命令极大提振了乡勇的士气,山东、河北的乡勇很快集结完毕,日夜兼程赶赴山海关。

除了军事资源调配,内政稳定同样至关重要。代王叛乱的消息传开后,京城内部分百姓因担心战事波及,开始囤积粮食、关闭商铺,部分不法之徒甚至趁机造谣生事、哄抬物价。大理寺卿与顺天府尹联名上奏,请求朝廷采取强制措施稳定秩序。

萧景渊却认为 “堵不如疏”。他命顺天府在京城各街道设立 “民生安抚点”,由官员亲自向百姓宣讲战报,告知 “朝廷大军己在漠北取得优势,代王叛军即将被平定”,消除百姓恐慌;同时,命刑部严查哄抬物价、造谣生事者,公开审判并惩处了几名为首的不法之徒,没收其囤积的粮食,平价出售给百姓。

为进一步稳定民心,他还下令:“京城及周边州县,本月赋税减半;对因战事失去生计的百姓,由官府提供临时住所与粮食,待战事结束后,优先安排其参与地方重建工作。” 这些举措很快让京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商铺重新开业,百姓生活趋于稳定,为前方平叛提供了坚实的后方基础。

在支援其他战场方面,萧景渊也展现出精准的统筹能力。西南方向,周霖的水师虽成功牵制岷王叛军,却因蛮族倒戈后需安抚蛮族部落,兵力分散。萧景渊接到奏报后,立刻命西域都护府调派五千骑兵,从陆路驰援荆州,协助周霖清剿岷王残余势力;同时,派户部官员携带丝绸、茶叶等物资,前往蛮族部落慰问,兑现 “通商特权” 的承诺,确保蛮族不再与朝廷为敌。

辽东方向,山东、河北乡勇抵达山海关后,墨风兵力大增。萧景渊根据战报,向墨风下达指令:“辽王叛军虽战力强悍,却因代王被围而军心动摇。可派人向辽王麾下将领传递‘代王即将投降、朝廷将赦免投降将领’的消息,分化叛军,再伺机发起总攻。” 墨风按此指令行事,果然成功策反了辽王麾下两名副将,很快击溃辽王叛军,收复了山海关。

九月底,漠北传来谢珩平定代王叛军、大同之围解除的捷报时,萧景渊正在御书房查看最新的粮草消耗清单。他看着清单上 “漠北、辽东、西南战场粮草供应充足” 的记录,又看了看窗外恢复繁华的京城街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此时,李德全走进御书房,递上一封谢珩发来的密信。萧景渊拆开一看,信中除了汇报平叛进展,还特意提到 “前线将士皆感念陛下后方调配及时,粮草、援军从未延误,士气高昂”。他轻声说道:“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岂能拖他们的后腿?只有资源调配得当,内政稳定有序,他们才能安心杀敌,早日平定叛乱。”

夕阳透过窗棂洒进御书房,照亮了案几上堆叠的战报与文书。萧景渊知道,虽然代王、辽王叛军己被平定,岷王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但只要后方资源调配不断、内政稳定,谢珩便能很快彻底平定叛乱。而这场平叛之战的胜利,不仅将消除藩王隐患,更将让新政在大靖的土地上扎根更深,为百姓带来更长久的安稳生活。



    (http://www.220book.com/book/MR2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谋断山河:权臣的心头朱砂痣 http://www.220book.com/book/MR2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