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与李嵩被打入天牢的消息传出后,京城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此前因流言而私下议论的百姓渐渐安静下来,朝堂上那些曾附和张、李二人的官员也纷纷收敛锋芒,生怕被卷入这场阴谋之中。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太极殿 —— 萧景渊将如何处置这两名 “陷害忠良、勾结外敌” 的官员,将首接决定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
三日后,大理寺接到萧景渊的旨意:公开审判张谦、李嵩及其党羽,允许百姓与官员旁听,务必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审判当日,大理寺外挤满了人,百姓们踮着脚尖,想要亲眼见证这场 “朝堂阴谋” 的终结;文武百官则身着朝服,整齐地站在殿外,神色肃穆。
随着大理寺卿一声令下,审判正式开始。暗卫统领首先呈上证据:张谦与李嵩密谋的书信、伪造举报信的墨迹鉴定、买通士兵散布流言的供词,甚至连李嵩私下接触匈奴使者的密谈记录,都一一摆在案上。这些铁证如山的证据,让张谦与李嵩无从辩驳,他们脸色惨白,瘫坐在被告席上,昔日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
“张谦、李嵩,你们因个人私欲,捏造罪名陷害忠良,甚至勾结外敌,妄图动摇大靖边疆稳定,可知罪?” 大理寺卿厉声问道。
张谦仍试图狡辩:“臣…… 臣只是担心军镇权力过大,并非有意陷害谢元帅……”
“担心?” 萧景渊的声音突然从殿外传来,众人纷纷转身,只见他身着龙袍,在谢珩的陪同下,缓缓走进大理寺。他走到张谦面前,目光冷冽:“若真是担心,为何不光明正大地向朕上奏,反而要伪造证据、散布流言?若真是为了朝廷,为何要勾结匈奴,置边疆百姓与将士于不顾?”
张谦被萧景渊的气势震慑,再也无法辩驳,只能伏地痛哭:“臣罪该万死!臣一时糊涂,求陛下饶命!” 李嵩也跟着认罪,祈求陛下宽恕。
萧景渊却不为所动,语气坚定:“大靖律法,不容私情。陷害忠良者,当诛;勾结外敌者,当诛!但念及你们曾为朝廷效力,朕从轻发落 —— 免去你们的官职,贬为庶民,流放三千里,终身不得返回京城;其党羽皆削去官职,永不录用!”
这一判决,既彰显了律法的威严,又体现了帝王的宽仁,赢得了百姓与官员的一致认可。审判结束后,萧景渊当着所有人的面,走到谢珩身边,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高声说道:“谢珩自辅佐朕以来,平定藩王叛乱,抗击匈奴入侵,设立漠南军镇,作者“云飞南宫”推荐阅读《谋断山河:权臣的心头朱砂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守护边疆安宁,劳苦功高,忠心可鉴!此次有人恶意陷害,朕绝不会让忠臣寒心!从今往后,谁再敢质疑谢珩的忠诚,便是与朕为敌,与大靖为敌!”
百姓们闻言,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陛下圣明!谢元帅忠心!” 欢呼声回荡在大理寺上空,久久不散。官员们也纷纷躬身行礼,齐声说道:“陛下英明,臣等敬佩!”
为彻底澄清流言,萧景渊还下令:将审判结果与所有证据抄写多份,在京城及各州府张贴;命户部尚书公开漠南军镇的军饷与粮草收支账目,证明谢珩的清白;甚至派使者前往匈奴王庭,斥责其使者勾结李嵩的行为,要求匈奴单于严惩涉事人员,进一步巩固双方的盟约。
这些举措很快见效。京城街头的流言渐渐消失,百姓们对谢珩的信任愈发深厚;漠南军镇的将士们得知真相后,士气大振,纷纷表示要更加努力地守护边疆,不辜负陛下与元帅的信任;就连朝堂上那些曾对谢珩心存疑虑的官员,也彻底打消了顾虑,对他的态度愈发恭敬。
风波平息后,萧景渊在御书房设宴,单独宴请谢珩。酒过三巡,萧景渊举起酒杯,对谢珩说道:“此次之事,让你受委屈了。但也多亏了这场风波,让朕看清了朝堂上的暗流,也让所有人都知道,朕对你的信任,无人能动摇。”
谢珩起身回敬,语气真诚:“陛下对臣的信任,臣无以为报。唯有更加用心地辅佐陛下,守护大靖江山,才能不辜负陛下的厚爱。”
萧景渊笑着摇头:“你我之间,无需言谢。朕还记得,当年你在漠北战场上舍命救朕,那时朕便说过,你是朕最信任的人。如今看来,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两人相视一笑,杯中酒一饮而尽。月光透过窗棂洒进御书房,照亮了两人眼中的默契与信任。这场由权力斗争引发的阴谋,最终以萧景渊力保谢珩、挫败阴谋告终。而经此一事,君臣之间的信任愈发坚固,朝堂秩序也更加稳定 —— 大靖的盛世,在这场风波的洗礼后,愈发显得牢不可破。
几日后,谢珩返回漠南军镇。当他抵达军镇时,将士们早己在城外等候,他们手持兵器,整齐列队,高声呼喊:“欢迎元帅归来!愿随元帅守护边疆,誓死效忠陛下!” 谢珩看着眼前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这份信任与支持,不仅来自于他自己的努力,更来自于萧景渊在朝堂上的力保。而他能做的,便是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他们共同的太平盛世。
(http://www.220book.com/book/MR2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