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和二年冬,洛阳的雪比往年更密,长乐宫的暖阁里却气氛紧绷。
窦玥捏着案上的密报,指节泛白——都乡侯刘畅在驿馆遇刺,刺客供出是兄长窦宪所派,只因刘畅近日获她召见,窦宪便妒火中烧,动了杀心。
“放肆!”窦玥将密报掷在地上,窦宪立刻从暗处走出,皂色短褐上还沾着雪迹,他躬身道:“妹妹,刘畅那厮觊觎太后之权,我是为窦氏着想!”
窦玥看着他眼底的戾气,又想起窦氏刚掌权,根基未稳,若此时治窦宪的罪,无异于自断臂膀。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此事若传出去,你我都活不了。暂且将你囚于宫中,我自有办法。”
几日后,史学家班固求见,献上一计:“太后,匈奴近日扰边,窦将军若能主动请缨出征,以军功抵罪,既合礼法,又能稳固窦氏兵权。”
窦玥眼前一亮,立刻召来窦宪,命他上书请战。
永元元年春,窦宪拜为车骑将军,身着铁制铠甲,红缨在风里飘动,头戴鹖冠,佩着虎头剑,与副将耿秉(青铜铠甲缀青缨)率五万骑兵出征。
窦玥亲自到渭水畔送行,她穿着玄色曲裾的太后常服,外披素色披风,白玉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亲手将天子旌旗与黄金百斤递到窦宪手中:“兄长此去,需大胜而归,为大汉扬威。”
窦宪躬身领命,语气带着志在必得:“妹妹放心,我定让匈奴不敢再犯汉境!”
大军北上,窦宪用兵狠厉,首捣北匈奴腹地。
稽落山下,汉军与匈奴军展开激战,“汉”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窦宪持剑冲锋,耿秉率军侧翼包抄,斩杀匈奴名王以下一万三千人,缴获牲畜百万头,八十一部匈奴部落、二十余万人尽数归降——这便是震惊朝野的“稽落山之役”。
战后,窦宪登上燕然山,山石陡峭,寒风刺骨。
他命班固书丹,将《封燕然山铭》刻在石壁上,字字铿锵,记汉军赫赫战功。
班固穿着青色首裾,握着刻刀,手腕稳如磐石,他知道,这一碑,不仅是窦宪的功证,更是大汉的荣光。
得胜消息传回洛阳,窦玥亲自到城外迎接。
窦宪骑马入城,百姓夹道欢呼,他身着赤色大将军礼服,腰束金印紫绶,竟享“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礼遇——这是帝王对功臣的最高赏赐,却也让朝堂暗流涌动。
尚书令韩棱率先上书,在长乐宫议事殿内跪地行稽首礼,额头抵着地砖:“太后,窦大将军权势过盛,恐生祸乱,还请陛下收回特权!”
窦玥坐在太后座上,目光冷淡:“韩尚书此言差矣。窦将军平定匈奴,解大汉百年边患,乃国之功臣,些许礼遇,何足挂齿?”
她话锋一转,“你屡次非议功臣,恐是心有不轨,贬为南阳太守,即刻离京。”
韩棱脸色惨白,却无力反驳,只能叩首谢恩。
偏殿内,十岁的和帝隔着屏风听着这一切,手指攥紧了腰间的玉带。
他看着窦宪入宫时旁若无人的模样,听着百官对窦玥“皇太后陛下”的尊称,心中第一次生出强烈的忌惮——这大汉的权,到底在谁手里?
窦玥送走韩棱,转头看向屏风后的阴影,轻声道:“陛下,天色不早了,该回殿歇息了。”
和帝走出阴影,对着窦玥行父子礼,声音平静:“儿臣遵母后之命。”只是那眼底的光芒,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作者“世间逢尔”推荐阅读《六后临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S3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