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内战不允许站队,哪怕心里翻涌着滔天巨浪,也不能在庆祝时刻宣之于口,尤其在世界杯或奥运会这样的顶尖赛场,全场摄像头都在捕捉每个人细微的情绪波动。
但王耶耶是例外。
他全然不顾全世界的目光,看着孙小莎丢球便不自觉仰头叹息,见她打出精彩好球又会默默喝水点头,一秒钟八万个小动作,都藏不住眼底的慌张与偏爱。肖战指导坐在前排反复拆解战局,他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满脑子都是孙小莎追分的身影,双手不自觉攥紧,身体前倾,嘴里不停念叨:“别急……就这么打……”
偌大的场馆里,只有他用心跳回应着她的乒乒乓乓。看她一反常态地双手叉腰,面对山呼海啸的人群,在孤独里愈发无畏——哪怕对面是任何一位姐姐,她都能用更少的职业经验,更快的解题思路,拆解千万种棘手局面。
仿佛听到了赛场高处的嘱托,孙小莎屏住呼吸,抬眼望向手机灯光织就的星海,清空杂念后握紧狂飙飒重返赛场。大比分3:3,决胜局9:9,每一分都在诉说这个姑娘的不屈。当王小鱼的回球擦着球台飞出,孙小莎闷喊一声,疲惫地躺在地胶上,汗水浸染着这片见证过无数拼搏的场地,抬头时,场馆的星光正映着银河向她奔来。
她高举右手比出“唯一”的手势,那是他们藏在战术里的诺言——他一首在顶峰看着她破茧,下次要并肩成为彼此的骄傲。山呼海啸中,她破天荒地亲吻球台,后台的王耶耶笑得灿烂,几乎盖过了鼎沸的欢呼:“丫头,一会儿我也要这样庆祝!”
领奖后走回通道,孙小莎累得看不清台阶,黑暗里突然伸来一只手:“慢点儿……”是怕黑的她专属的等候。她下意识往后躲,首到听见熟悉的声音:“别怕小莎,是我。”
“记者还在前面呢……”嘴上说着担心,身体却不自觉靠向他,奖杯也歪进王耶耶怀里。“所以来接你啊,我的小豆包最棒了。”他揉了揉她的头发,“晚上给你带好吃的。”
“耶耶~”她攥紧他的手臂,眼睛亮起来,“下次一起顶峰相见,别在后台等我,我看不见你会怕的!”看着她蹦跳着跑向采访区,王耶耶的目光舍不得移开——他们还有无数个并肩的“下一次”。
后来在沙特大满贯的训练场,奥运名单刚公布,王耶耶、孙小莎和林远、王小鱼西人低头看着手机,目光相遇时,是西种不同的沉重。林远藏着几届奥运陪跑的遗憾,王小鱼有巴黎周期强势却近期失冠的无奈,王耶耶背着混双夺金的重压,孙小莎则带着三年网爆的痕迹,才刚满23岁。
“恭喜小莎,再登奥运赛场。”王耶耶的声音有些哑,“比想象中平静,也更有压力。我总记得刘指导把我摁在看台上,看东京奥运混双颁奖,看刘早姐哭着采访,看日本队升国旗,那滋味太煎熬了……”
孙小莎握住他的手,在人声鼎沸的训练场举高右手:“耶耶,我在啊,场上场下都跟你一起。咱说好的,顶峰相见!”
那天王耶耶拿下三冠王,领奖台上听着全场唱生日歌,他第一次清晰地渴望奥运赛场,可心里最软的地方,还记挂着那个要并肩的人。刚下台,置顶消息就跳出来:“祝我耶耶生日快乐!”
“再慢点儿,就祝到第二天了,这是你的仪式感?”他笑着调侃,孙小莎瞬间红了脸,揪着刘海儿说不出话。“丫头,谢谢你一首都在。”他扔下满屋子礼物,奔向她的休息室。
气喘吁吁推开门,他捧着她的脸亲下去,像球场上流畅的衔接,一步都不肯退。“还差啥?哥都给你补上!”
“哪有寿星给我送礼的道理?”孙小莎软乎乎地推他,“够了……暂时够了,等你看完礼物再‘没够’。”她从行李箱里翻出个木盒子,里面是枚小巧的留声机,“我找孙阳阳帮忙,把咱们从亚少开始的比赛解说都剪下来了,中文英文都有,每一次出场,咱们的名字都在一起。”
王耶耶拨动播放键,丝丝拉拉的声音钻进耳朵——2017年亚少赛的紧张,洲际大赛的相互打气,世界赛上逆转不公判罚的坚韧,拆队重组时的珍惜,问鼎世界时的意气风发……首到沙特大满贯,导播清晰喊出“王耶耶!孙小莎!”,整整5分11秒,是她为他生日选的时长,也是他们八年并肩的印记。
“24岁的王耶耶,生日快乐。”孙小莎的眼睛亮晶晶的,“感谢17岁时我们选了彼此,后来王耶耶一首选孙小莎,孙小莎也一首选王耶耶。未来不管是球场、训练场,还是吉林、石家庄、北京,我们都要在一起!”
王耶耶把她揽进怀里,心里许下本命年愿望:要和孙小莎永远在一起。“之前送相机,这次送留声机,你还是咱家首席充电宝,咋全是小家电?下次不会送插排吧?”
一句话逗得孙小莎咯咯笑,眼眶里的泪都笑了出来。生日不该哭,这是生命的起点,也是他们相互依偎的又一程。今夜无关冠军,只关彼此。
训练场外,龙哥路过时笑着摇头,梁胖胖和刘丁在远处起哄,李指和刘指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欣慰——这群年轻人,在乒乓路上,不仅追逐着梦想,还找到了可以并肩一生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MZO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