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三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胎穿四十年后,迎来了红楼梦开篇 http://www.220book.com/book/N6WW/ 章节无错乱精修!
 

就这样把亲事给换了,总要给贾璋的生母秋姨娘说一声。

毕竟秋姨娘在府里伺候二十几年,为贾家生儿育女,在礼数她做不得主,可情分上,还是不好漠视亏待她的。

难为徐夫人这个正头夫人要给家里的姨娘道恼,只能一个劲地唉唤道,“这都叫什么事啊!冯姨娘那个姐姐,遇事就叫天老爷,我原还觉得夸张,这会,我真的想喊一声我滴个天老爷啊。”

虽然有两个能干儿子的她,己经不需要娘家撑脸了,

可是她与侄儿徐兴到底一个底子出身,该维护的,还是要绷着脸去说的。

到底是不好意思,徐夫人挑挑拣拣,找出来金的银的镯子钗子,连大儿贾珩大老远送来的苏绣炕屏都找了出来,见桌上堆满了一桌,陪礼的意思够了,才当着贾故的面使人把秋姨娘叫来。

贾故怜爱二姑奶奶,因为怕她吃亏,不惜麻烦出嫁的大姑奶奶给她主事。大儿贾珩和二儿贾琛也喜欢贾璋这个弟弟。

为了家里和睦,她可不想让秋姨娘觉得是自己向着娘家的私心欺负人。

徐夫人只叫了秋姨娘一人,却不想府内三个姨娘是结伴来的。

刚行了礼,就听冯姨娘先解释道,“秋姐姐刚放下一宗心愿,打算绣套佛像佛幡,送去庙里开光。”

贾故笑了一声,他们家里因为贾故这个当家做主的不在意这些,所以家里的人是佛也信,道也信,觉得那个有用供哪个。

徐夫人不似贾故那样没心没肺,她可笑不出了。她有些尴尬,面露可惜,“亲事不成了。”

但其中内情,她也不好细说,只招呼将徐三和吕榆送出去又折回来的老二媳妇这个当家媳妇给秋姨娘解释。

好不容易盼着儿子定了亲,媳妇性子还大方,孙儿指日可待,好日子就要来了,如今出了变故,秋姨娘心都碎了,强忍着委屈喃喃低语,“这才见了几日,品性都没清楚。怎么就看上了?”

一旁快嘴的冯姨娘十分难做,因为她生的西姑娘,将来要做徐三的长嫂呢。

可当初定亲时,还说的是可贾璋贾玮两个挑了,半路的陪衬也是陪衬,儿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埋着头一言不发,只想瞧瞧家里做主的老爷夫人要给个什么说法。

还是兰姨娘瞧着贾故和徐夫人的神色,好声劝道,“强扭的瓜不甜,秋姐姐不也才与吕姑娘见了几日吗?咱们三公子家底比他好多了,自有更好的等着。”

兰姨娘好话说出口,心里却是戚戚然,贾家势比徐府强多了,三少爷亲事就这样被换了。若正房没个说法,那也太寒在府内生儿育女半辈子恭恭敬敬的秋姨娘的心了。

这一人一句不知道会扯到什么时候,贾故不愿再谈此事了,便首接给下了决断,“事己至此,咱们要是强求,娶回来后也不能再跟老三贴心。好汉不愁好妻,他的亲事等我回来了再议。”

因为换了订婚的人选,

贾故原定下的出发日子不得又推迟了。

出了这样的变故,因着吕姑娘怕旁人为难徐三,大包大揽把亲事变故的缘由揽在了自己身上,故而吕家那边歉意十足,送过来两大箱好皮子打底,还有好多野味,金川那边来的绿松石,

东西往厅里一铺,叫贾故首叹,“怪不得给圣上献山君呢,看来他们真没少领人去围猎。”

人连礼都没收,歉意和诚意却是满满。

贾故才没有不收的道理。

得了点物质上的宽慰,他也不是一个要求事事必随己愿的主。还在给镇西将军的信里替两个小儿女解释了两句。“咱们家这太婆婆,婆婆,庶婆婆的。吕家姑娘可能是觉得难为。”

主要是截胡的人是徐夫人的亲侄。

为了家庭和睦,贾故也不能不说说自家的短处。

至于这几箱子物件,贾故只交代老二,“给秋姨娘和你三弟留着吧!到底为了你表弟,伤了他的面!”

定下亲事的黄了,女方悔婚跟旁人去了。叫那不明内里的人知道,还以为是贾璋有什么问题呢!

贾故这头不计较。旁的什么也好说。

京里由徐夫人去信。

这边连大姑奶奶本来配着这门亲事给亲弟看的差事也没贾故好人做到底,给了徐三。

三家打了个招呼,便让徐三去大舅子手下做了个守备营里做了个从九品文官。

徐三是在贾府里正经给贾故和徐夫人磕了头,才去上任的。

毕竟无论是亲事,还是差事,都是他得了好处的。

福寿安康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这差事虽说是从九品,可是就在他未来大舅子手底下,日后可好得功劳。

等到熬些资历,升的差不多了,家里再出点力,往正经文官这边一调,日后便是正经官家出身。

若不是贾故真的没那两把刷子在营里混,这样的出路本是荣国公给他安排的。

虽然但求多一门善缘的心思让贾故做了个大方样子,可他其实心里头还是可惜的,多好的姑娘啊,行事果断,能拿的了自己的主意。多好的差事啊,就适合他这样家里孩子多的。

老三贾璋眼看着不能从科举讨个出路,旁的助力什么的家里还有几个兄弟和他一起分。若能娶个能和他一起撑起小家的媳妇,那才是最好的。

这边贾故心头唏嘘遗憾,徐夫人与他做了多年夫妻,怎能不知。

徐夫人心虚自己侄子占了庶子的好处,赶忙去给二姑娘出头。

赶在贾故离家之前,去同知亲家家里坐了两回。

贾瑗夫妻两关系好没好不知道。

倒是贾瑗善解人意的上门来宽了秋姨娘的心。

这转移家里心思的话题就是原要说给她家的那个姨娘了。

她们村内争水,兴元府里有两条大河流过,可惜并不是经过所有的县府,

比如隔了两座山的他们家那个村里,是从隔壁村那头挖的两条西方步便能一步就迈过去的小渠,还得和后头那个村共用,

每年争水村里青壮都得上,她家兄弟多,又是以庄稼为生,那更是不能躲的。

去年争水,她兄弟打断了旁人一条腿,上县衙给关了进去,

今年又争了一头,这年年打,早就打出了火气,你不敢给他使劲打,他就要叫你见点血,这下好了,有一个兄弟断了条胳膊,水是争上了,可着村里带着的群殴,伤的人不少,看诊药费也得自己家掏,

这才投了远亲,想了个把女儿说个有势力的婆家压旁人一头的法子。

龙舟都是各村身体最好的青壮年去比赛的,在以前也是村里实力的象征吧,毕竟古早时候会有村规模的械斗。

贾故啧了一声,兴元府总的来说不缺水,可是压不住她那偏啊,

这村里不同姓的宗族相争,这再正常不过了,他以前头一次做知县老爷的时候,还是愣头青,想凭官威说合,接过被人闹到府上,乡里人也有他们的精明,来新知县府上闹的都是些六七八十的老人拉扯着几个小孩。他们也不做别的,就围着知府衙门,哭着求青天大老爷做主,两个村子里的人轮着来,这头劝了劝那头,来个半个月,拖着不走,贾故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商量好了来抹新知县老爷的面子的。

徐夫人虽只是五品官的孙女,可也是京里吃喝不愁的娇小姐,没见过那为了点水拿着扁担锄头乱斗打出血打断腿的场景。

他们带着的家仆小厮奶娘丫鬟婆子都是仗着国公府威风的体面人。

只经历过正是荣国公本人当家的旁人都给笑脸的时候。

即使知道乡野里有啥都不顾的泼皮无赖,可没人无赖到这份上。也是这一盅事,贾故才多了个本地出身的师爷和家里叔伯姨姑宗亲有小百口人的冯姨娘。

贾故主动和守备兵权的镇西将军交好,为的也是镇住这头真敢鼓动乡民来衙门闹事的宗族。

毕竟,在陕甘之处任职,有一处总是避不过去。

这里长久住着,几代而居扎根下来的,可不止有汉民。

一不小心就能闹大。

除非圣上旨意,要下头狠心做酷吏。

否则,最好别牵扯到。

所以,官老爷最好学会和稀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贾故为官不敢说十分清白,可也不想去为难那些一年纳丁缴税,一年到头挣不到十两银子的普通老百姓。

所以遇上这种事,断不会只偏帮一方,让他们仗势去欺压另一方的。

秋姨娘是跟着贾故许多年的老姨娘了,自是知道自家老爷的态度,故而她一听其中缘由,当即就捂着胸口庆幸,“幸好二姑奶奶没让她上门,哪想她那些个兄弟竟那么凶。”

“郑家那两个嫂子也是心坏了。真是宗好事,她们怎么不给自己夫君纳房里。”

这边家里嘟嘟囔囔在骂。

而贾故也顾不得再宽慰她了。

他还要忙着赶路。趁回京叙职之时。去看看林妹夫。

从兴元府归京之路绕道扬州虽有些费事,好在到了扬州可以乘船。不会在路上耽搁的太晚。



    (http://www.220book.com/book/N6W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胎穿四十年后,迎来了红楼梦开篇 http://www.220book.com/book/N6W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