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收到莫共歌的信后,眉心一跳。
“殷国果然狼子野心,竟然趁此机会偷偷屯兵,还与户部尚书有所勾结。”
“圣人息怒。”杨焕婉忙道。
太皇太后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此事不可声张,需得暗中调查清楚户部尚书到底叛国到何种地步。”
杨焕婉应下,“奴婢这就安排人手。”太皇太后摆了摆手,“你亲自去办,本宫只信得过你。”杨焕婉领命而去。
太皇太后独自坐在殿内,眼神冰冷。她深知殷国此举背后必定有着更大的阴谋,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危及整个国家。
此时,心腹宫女栖茉端来一盏参茶,轻声劝慰道:“太皇太后莫要太过忧心,杨姑姑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太皇太后接过茶盏却并未饮用,只是喃喃自语:“这后宫之中怕也是不得安宁了,户部尚书都能被拉拢,谁知道还有多少官员心思不正。看来哀家得给皇帝提个醒儿,朝堂与后宫终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说完便吩咐备轿前往皇帝的御书房。
太皇太后乘坐轿子来到御书房外,凤如故听闻太皇太后前来,赶忙迎出。
“皇祖母今日前来,可是有要事?”凤如故恭敬地问道。太皇太后看了看周围,皇帝会意,屏退左右。
太皇太后进入御书房,将信件递给皇帝,“皇上,殷国暗中屯兵,还勾结户部尚书,此事不可小觑。”
皇帝看完信后小脸一沉,“朕定不会轻饶这些乱臣贼子。”
“皇帝不必忧心,哀家己经派人去查,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
“多谢皇祖母。”
——————
- 信旻元年(12岁):太皇太后辅佐凤如故设立弘文馆,选拔天下有才学之士入馆,为国家储备人才,也为朝廷提供决策建议。弘文馆的学士们不仅参与国家政策讨论,还负责整理典籍、编纂史书,一时间,朝廷上下学术氛围浓厚,为后续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 信旻二年(13岁):针对地方吏治腐败,凤如故在太皇太后指导下推行官员考核新制。设立专门监察机构,定期巡查地方,依据官员政绩、操守评定等级,决定升迁贬黜。当年就有多名贪污渎职官员被查处,官场风气为之一振,百姓对朝廷信心大增。
- 信旻三年(14岁):农业上,太皇太后协助凤如故推广新的耕种技术和耐旱作物品种。组织农官编写农书发放民间,指导农事。还兴修水利,各地新建和修缮大量灌溉设施,当年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百姓生活更加安稳。
- 信旻西年(15岁):文化方面,凤如故在太皇太后建议下,大力扶持民间文化产业。鼓励戏曲、小说创作,减免相关赋税。一时间,各类戏院、书坊生意兴隆,诞生许多经典作品,丰富了百姓精神生活,文化传播范围更广。
- 信旻五年(16岁):为加强军事力量,太皇太后与凤如故共同决策,改革军制。设立军事学堂,培养专业将领,提高军队战斗力。同时改良武器装备,研发新型火器,增强国防实力,震慑周边潜在威胁。
- 信旻六年(17岁):外交上,凤如故在太皇太后教导下,采取灵活策略。主动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同时,派遣使者出访,建立友好关系,签订和平条约,为国家发展营造稳定外部环境。
作者“世间逢尔”推荐阅读《敏行如故》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PGQ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