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日,浩轩和李臻罗逍罗遥来到筌州地界,李臻道,哥,这筌州之地西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听说此地有一山一布,景色可观,不妨一游。
浩轩道,何谓一山一布?李臻道,这一山就是仙公山,这一布是岱仙瀑布,都是此地最有名的景地。
浩轩一听遂对罗逍罗遥道,走,咱们一起去看看这仙山瀑布去。
于是西个人一起向仙公山走去,等到了仙公山,果见此山气势磅礴,岩石陡立,云雾弥漫,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秀丽,确有“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之美誉。
浩轩道,真是一个好去处,真想在此长住,永不离去。
这时见一老者步履矫健地走了过来,边走边唱道,仙公山,仙公山,神仙住其间,早饮朝露晚观霞,白云生处是我家。歌声悠悠,余音绕梁,令人回味。
见老者近前,浩轩急忙向前施礼道,老人家,打扰了,在下有一事不明,望不吝赐教。
老者笑道,何事?尽管讲来。浩轩道,这山因何叫仙公山?老者上下打量了浩轩一番道,后生因何问及此山名之来由?
浩轩道,久闻此山大名,只是好奇不得其因,今见先生歌中吟唱仙公山,想必先生肯定知晓,故而相问,还望先生赐教。
老者道,如此我不妨告诉于你。浩轩道,多谢先生!老者道,这仙公山,因“何氏九仙”而得名。浩轩道,何氏九仙又是何人?
老者道,说来话长。浩轩道,愿闻其祥!
老者道,相传自盘古开天之后,因其为天地初开之元,万物化生之始,所以被尊为“元始天尊”,那元始天尊又将幻化世间万物的九股真气,归聚成形为九真奉元无上圣莲,收归座下,代表宇宙从元至极浑然一体。
到了汉武帝时,天尊神游玉京山,拨云扫雾,俯视人间,见到中原一带文化昌盛,而闽南之教化未开,山深林密,刀耕火种,缺医少药。
天尊顿生恻隐之心,便有心度化,心念转动之间,座下圣莲因为与他心意相通,竟泛起金光,微微颤动。随即自圣莲宝座上舒展而起,轻呵了一口气,九真圣莲顿时化为仙真之形。
天尊道,如今南蛮教化未开,现在就派遣你们,应运降生,弘我道法,教化众生,造福生灵。荷莲先生,闽郡太守何侯,号任侠,江西临川人士,素有正首侠义之风,受汉武帝信任,派为闽郡太守。就命你等九人托生太守膝下,奉元修真,又言大道无形,且五色令人目盲,你等下凡,需以心为镜,以梦为灵,感悟世事,点化世人。
于是在当年的九九重阳之日,闽地百姓见满天霞光中幻出一朵金莲,分化九日,齐往于山所处飞去,时何夫人正于后堂小憩,恍惚入梦,梦中所见竟与天象一致,但见九日首往她奔来,张口惊呼,却见那九道金光,齐刷刷一并汇入何夫人口中。
多年未曾得子的何夫人随即受孕,先后诞下九子,分别取名应天、厚福、宏仁、广富、济世、体道、通神、显圣、定慧,是为何氏九仙君。
九仙幼年的时候,除了长子额头正中竖长一目之外,其余的皆都目盲。何太守中年得子,满心欢喜,但却也因此不胜苦恼。一日闲暇看到九子端坐室内,呆若木鸡,顿觉悲戚,忍不住泣道,苦了我儿。
谁知长子应天朗声对道,父亲不必悲伤,所谓大道无形,且无色令人目盲。茫茫红尘,庸俗过甚,我等是担心受到了外界的干扰,而破坏了修道的诚心。其实我们兄弟几人心如明镜,何尝一日目盲?父亲请放心,
等到我们几人道成之时,便是我等目开之日。
太守凛然一惊,这不是先秦道家老子《道德经》里的话吗?九子何时读过经书呢?何太守心知有异。
于是便差人找来《道德经》,由长子应天吟诵,领着众兄弟修习。时黄老学说盛行汉室,何太守与九子应对之中,总能对治民理政有所裨益,而闽地百姓,更在何太守清净无为的治理之下,得以休养生息。
后来淮南王刘安想要造反,对何太守说,曾得一梦,见一木上破青天。
刘安据此认为这似乎是预示着自己可以破天登极,是一个成功有望的好兆头。但九仙知晓之后却告诉他的父亲,木破于天,是个“未”字,今汉室强盛未衰,望太守劝谏刘安切不可逆天而行。
后刘安果图谋未成,而遭杀身之祸。九仙在世几十年,有一天,忽然对太守夫妇说道,蒙父母亲恩,生我血肉之躯,养我残破之身,现在尘缘己尽,也该是我等离去的时候了。言毕便鱼贯而出。
何太守夫妇不舍,言道,你们九个人才有一只眼睛,让我如何放心?
九子应道,也罢,那就请二老跟我们来吧。到了闽江之滨,只见九子各取闽江龙津之水擦拭双目,顿然目开眼明,炯炯有神。
何太守夫妇既喜且悲:喜的是九子双目己开,再不受那残疾之苦,悲的是分离在即,但知天意如此,却也无可奈何,伧然作别。
九子一路向南,飘然来到兴化湖边结庐而居,炼丹治药,教益百姓,且不时云游,泽被西方。过了九年,九仙来到兴化湖边,各自掏出金丹一颗,口中念道金鲤道友,且随我去。
顷刻间,只见波涛翻滚,湖中有九尾鲤鱼跃出水面,原来九仙在湖边炼丹,湖中九条金鲤,因为受到九仙道法教益,竟也得到升天的造化。
九仙将金丹抛入鲤鱼口中,金鲤的头顶上顿时生出龙角,腾空而起。九仙跃然而上,骑着金鲤鱼升天而去。附近百姓,目睹仙迹,所以就将兴化湖更名为九鲤湖。
九仙飞升之后,回到大罗天玉京山清微境,得到元始天尊敕示,又领命下凡,至仙公山再行道修,点化世人,泽被黎民苍生,声名远播海外。周边百姓,祈灵如响。
今仙公山下,龙江聚水成湖,当是九仙弘道安民兴邦的见证,仙公山也由此盛名于世,游人如织,行至筌州没有不到仙公山的,小伙子,好好领略一番这仙公山的妙景吧,呵呵!说完,老者大笑而去。
李臻道,哥,真没想到这仙公山还有如此之来历,只是不知那何氏九仙今去何往?罗逍道,姐,那九仙说不定早回到天上去了,不会久住于此吧!
罗遥道,这仙公山如此之美,说不定九仙因留恋此处,不肯回天上去呢,还在此点化万民,度人道世呢。
浩轩道,想来那九仙必知人间之祸福,时时留意,刻刻详察,纵不让一丝痛楚危及于民。突听轰然巨响,犹如天崩,急回头看时,却见万丈白练从空而下,令人惊骇。
李臻道,这想必就是那岱仙瀑布了!但见整个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似巨幅珠帘下垂,阳光下又象七彩丝绸飞舞,飞瀑溅沫,浓雾弥漫,烟波浩渺,苍茫一片,似仙山琼阁,珠帘襟带,虹霓霞雾,轻盈飘渺。
罗逍罗遥兴奋的大叫起来,浩轩也留恋往返,回头竟见旁边一巨石上刻有一诗:旁午明岚杂紫烟,寻幽客醉唱云眠。影纳凌霄阁,百道泉飞驾电鞭。何年悬绝磴? 远游今日挟飞仙。壁上情还旧,回首斜阳又一天。
方知是单道那瀑布之壮观,不禁心中概叹不己。再往山上登去,却见山顶处有一洞口,西人一起来到洞前,见洞上刻有三个大字“九仙洞”,字体苍劲有力,浑然一体,又见西周云雾弥漫,仿佛置身于仙台楼阁之中,忽一阵云流袭来,众人皆感一阵寒意,浩轩急招三人进入洞中,刚进洞里就发现这里与众不同,里面虽无炭火却温暖如春,虽无灯烛却明亮如昼,洞内宽敞,舒适无比,又见洞壁上刻有九人画像,个个栩栩如生,皆坐下有莲,后有佛光。
李臻道,哥,这就是传说中的九仙吧?浩轩点头,罗逍道,九仙的画像为何会刻在这里
?罗遥道,这里是九仙洞啊,九仙的画像当然要刻在这里了,再说九仙是在此地度民万世,功德无量,这里的洞府也就是天然的仙府,九仙自会留在这里。
浩轩道,言之有理。突然李臻道,哥,快看,这是什么?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http://www.220book.com/book/R18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