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0章 接受调查

小说: 70年代下乡知青   作者:金扬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70年代下乡知青 http://www.220book.com/book/R2G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夏日的阳光像融化的铁水般倾泻在试验田里,董海舟卷起的裤腿上沾满泥点,正弯腰检查一株出现斑点的麦苗。远处传来自行车铃铛的脆响,徐温玲骑着那辆永久牌二八车,车把上挂着的网兜里装着两个铝制饭盒。

"先吃饭吧。"徐温玲支好自行车,额头的汗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她打开饭盒,自家腌的咸菜和两个玉米面馒头冒着热气。

董海舟刚接过饭盒,试验田那头突然传来引擎声。一辆插着红旗的吉普车卷着尘土驶来,在田埂旁猛地刹住。车门打开,下来三个穿蓝色干部服的人,领头的掏出工作证:"董海舟同志?省纪委调查组,请跟我们走一趟。"

徐温玲手里的饭盒"咣当"掉在地上,咸菜撒了一地。董海舟拍拍她肩膀,低声道:"去找农科院党委李书记。"

吉普车开进省纪委大院时,董海舟注意到角落里停着那辆熟悉的伏尔加轿车。审讯室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对面坐着个面容严肃的中年人,面前摊开的档案袋上印着"机密"红字。

"董海舟同志,有人举报你诬陷领导干部。"中年人推过来一沓材料,"这是二十七个公社联名写的证明信,都说'金穗8号'增产显著。"

董海舟翻着盖满红章的纸张,突然在某页停住——青山村的公章赫然在列,可老郑绝不会签这种字。他盯着那个略显模糊的印章轮廓,突然笑了:"伪造公章是要判刑的。"

中年人脸色微变,这时门被推开,一个年轻人快步进来耳语几句。中年人收起材料:"你先回去,随时接受调查。"

走出纪委大门,热浪扑面而来。董海舟眯起眼,看见徐温玲和李书记站在树荫下等他,旁边还站着个穿旧军装的白发老人。

"老领导!"董海舟惊讶地认出了省农科院前任院长陈老。

陈老的手杖重重杵在地上:"小董啊,有人要翻案!刚接到通知,周明德调去省委农村工作部当副主任了!"

热风突然变得刺骨。徐温玲递给他一张皱巴巴的《农民日报》,角落里有则巴掌大的消息:《我省农业厅原厅长周明德同志平反调任》。

"赵立新也放出来了,"李书记声音发苦,"说是证据不足。"

回农科院的路上,他们看见广场电子屏正播放新闻:周明德穿着崭新中山装,在田间地头视察,身后跟着点头哈腰的赵立新。镜头特意给了特写——周明德手腕上还是那块上海表,只是表带换成了进口货。

当晚,董海舟在宿舍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蝉鸣刺耳,远处传来卡车装卸货物的声响。他忽然想起什么,抓起手电筒冲出门外。

农科院后门的仓库区亮着灯,几个黑影正往卡车上搬麻袋。董海舟躲在梧桐树后,看清麻袋上印着"实验专用种"字样。领头的人转身点烟,火光映出赵立新那半截小指。

"住手!"董海舟冲出去,却被两个壮汉按在地上。赵立新蹲下来,烟头几乎戳到他脸上:"董技术员,现在可是市场经济了。这些种子卖给外国公司,能换多少外汇你知道吗?"

董海舟的眼镜被踩碎,模糊的视线里,卡车尾灯像血一样红。他突然发力撞开压制他的人,扑向最近的那个麻袋,用牙齿撕开个口子——金黄的麦粒瀑布般泻在地上。

赵立新气急败坏地踹在他腰上:"把这些都搬走!快!"

剧痛中董海舟死死抱住麻袋不松手,首到远处传来哨声和手电光柱——是农科院保卫科的人闻声赶来。卡车轰鸣着逃走,只留下满地狼藉的麦粒和蜷缩在地的董海舟。

卫生所里,徐温玲用镊子小心取出董海舟掌心的玻璃碴。陈老拄着手杖在病房里踱步:"他们要偷运的是'金穗10号'原种!那是准备明年推广的抗病新品种!"

"不止如此,"董海舟忍着疼从裤兜掏出几粒麦种,"他们掺了东西。"徐温玲接过对着灯光一看——种皮上附着可疑的白色粉末。

化验结果第二天就出来了:那是一种进口杀菌剂,过量使用会导致种子不育。"他们想毁了'金穗10号',好继续卖他们的假种!"陈老气得手杖首戳地板。

更糟的消息接踵而至。李书记被调去党校学习,徐温玲的预备党员资格被暂停审查,董海舟则接到下放偏远良种场的通知。

离城前夜,徐温玲来帮董海舟收拾行李。两人沉默地整理着资料,忽然同时去拿那本绿色封皮的田间记录本,手指碰在一起又迅速分开。

"我跟你一起去。"徐温玲突然说。

董海舟摇摇头,从箱底取出个铁盒递给她:"这是我的育种笔记,还有..."他顿了顿,"这些年攒的六百块钱。你留着,万一..."

徐温玲打开铁盒,里面除了笔记,还有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董海舟站在麦田里,背后横幅写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第二天清晨,董海舟背着行李走向长途汽车站。路过农业厅大楼时,他看见一群农民模样的人被保安拦在台阶下。人群中那个佝偻的背影格外眼熟——

"老郑!"董海舟冲过去。

青山村的老生产队长转过身,浑浊的老眼里顿时涌出泪水。他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董技术员,乡亲们让我来送这个..."

布里包着面皱巴巴的锦旗,红绸子上用黄线绣着"科技为民"西个大字,落款是"临江县十八个生产队全体社员"。

"周明德派人来逼我们按手印,说不按就取消化肥指标..."老郑用袖口擦着眼睛,"可咱庄稼人心里有杆秤啊!"

董海舟紧紧攥住锦旗,布料在掌心窸窣作响。远处传来汽车喇叭声,开往良种场的班车要发车了。

三个月后,良种场的秋收正忙。董海舟在晒谷场检查麦种纯度,场部喇叭突然刺啦作响:"董技术员,速到场部接电话!"

电话那头是徐温玲激动到变调的声音:"老董!陈老带着中央巡视组来了!周明德和赵立新昨晚被带走了!"

原来徐温玲这三个月没闲着。她通过陈老的老战友,把材料递到了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巡视组突击检查金禾种业时,在赵立新办公室暗格里搜出本真账册——上面详细记录着给周明德等人的分红,甚至还有计划外销"金穗10号"原种的涉外合同。

秋高气爽的十月,董海舟平反回城。火车站月台上,徐温玲举着束野菊花等他,身后站着陈老和李书记。

"还有个好消息,"徐温玲眼睛亮晶晶的,"部里决定在全国推广'金穗10号'!"

庆功宴上,董海舟多喝了两杯。走出食堂时,夜风送来远处农田的清香。徐温玲突然指着天空:"快看!"

一颗流星划过银河,转瞬即逝的光芒照亮了董海舟斑白的鬓角。他想起那个雨夜老郑送来的锦旗,想起试验田里被踩碎的眼镜,想起卫生所里徐温玲颤抖的手。

"怎么了?"徐温玲问。

董海舟摇摇头,望向远处沉甸甸的麦浪:"该准备冬小麦播种了。"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70年代下乡知青》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R2G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70年代下乡知青 http://www.220book.com/book/R2G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