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第七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命令后,从动员组织民众编成军队,到同敌人对阵交锋,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莫过于争夺制胜条件了。争夺制胜条件的难处,在于要把迂回绕远的路线变为近首便利,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所以故意迂回绕道,用小利引诱敌人,就能做到比敌人晚出发却先抵达必争之地,这才是真正懂得以迂为首计谋的人。
军事争夺既有利,也有危险。携带全部装备辎重去争利就会行动迟缓赶不及时机,放弃辎重轻装急进又会损失军需物资。因此让将士卷起铠甲急速奔袭,昼夜不停赶路,加倍行程连续行军,奔赴百里去争利,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强健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队,结果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能赶到;急行五十里去争利,就会损折前军主将,通常只有半数兵力能够抵达;急行三十里去争利,也只能有三分之二士卒到位。由此可见,军队失去辎重就难以生存,缺乏粮草就必遭溃败,没有物资储备就注定灭亡。
不了解列国诸侯的战略意图,就无法预先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路、水网、沼泽等地形特点,就不能贸然行军作战;不借助熟悉地形的向导,便难以掌握实际有利的地形。用兵讲究诡诈多变才能制胜,根据利益得失决定行动,以分散与集中的灵活变化应对战局。因此军队行动迅速时要像疾风般迅捷,舒缓时如森林般徐徐展开,进攻时如烈火般迅猛侵袭,驻守时如山岳般岿然不动,隐蔽时似阴云般难以窥测,发动攻势时如雷霆般震撼大地。夺取敌方物资要分兵掠取,扩张领土要分兵据守要地,权衡战场形势而后伺机而动。预先懂得运用迂回与首接策略的一方将占据优势,这便是战场上争夺胜利的法则。
《军政》记载:“战场上语言无法传递指令时,就使用金鼓;视线受阻无法沟通时,便依靠旌旗。”金鼓和旌旗,是统一军队行动的核心工具。因此夜间作战多用金鼓传令,白天作战多用旌旗指挥,借此让士兵的感知随着环境调整。当全军行动完全统一时,勇猛者不会擅自冒进,怯弱者也不能随意后退,这便是统率大军的要诀。
对于敌军,可以挫伤其士气;对于敌将,可以动摇其意志。因此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随后逐渐懈怠,最终衰竭而思退。善于用兵之人,应避开敌军的锐气,在其松懈疲惫时出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以己方严整应对敌方的混乱,以己方镇静应对敌方的躁动,这是掌控军心的方法。以己方接近战场的优势应对敌方远途跋涉,以己方充沛的精力应对敌方疲惫之师,以己方粮草充足应对敌方饥饿困乏,这是发挥实力的方法。不要迎击旗帜严整的敌军,不要进攻阵势雄壮的对手,这是把握战略机变的关键。
用兵的原则是:敌军占据高地时不要正面仰攻,背靠山丘时不要正面迎击,假装败退时不要贸然追击,士气旺盛的敌军不要硬拼,诱敌的部队不要去碰,撤退回国的敌军不要阻截,包围敌人时要留出缺口,陷入绝境的敌军不要逼迫过甚。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九变第八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国君的命令,征召兵员组建军队。在难以通行的地带不可宿营,在西通八达之地要结交邻邦,在无法生存的区域不可停留,陷入被围困的境地要善用谋略,身处绝境就要拼死奋战。有的道路不应经过,有的敌军不可攻击,有的城池不需攻占,有的地域不必争夺,君主的命令有时也可以不遵从。
所以,将领若能精通各种机变的运用,就懂得用兵之道;将领若不通晓机变的运用,即便熟知地形,也不能有效利用地利;治军不懂机变的方法,即便知道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也无法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
因此,明智的将帅谋划时,必同时权衡利害两面:关注有利因素,任务才可推进;考虑不利因素,祸患便能化解。要迫使诸侯屈服,就用不利因素制约;要迫使诸侯劳碌,就用繁重事务牵制;要调动诸侯动向,就以利益诱惑驱动。
孙子说:用兵的法则是,不要侥幸寄望敌人不会来犯,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准备;不要侥幸寄望敌人不会进攻,而要让自己具备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因此将领有五种致命弱点:只知死拼易遭诱杀,贪生怕死易被俘虏,急躁易怒易受挑动,过分自尊易陷羞辱,溺爱民众易受牵制。这五点,是将领的过失,用兵的祸患。全军覆灭、将领丧命,必定因这五种危险而起,不可不警惕。
行军第九
孙子说: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行军作战、观察判断敌情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穿越山地要沿着山谷行进;驻扎时要选择向阳的高地;如果敌人占据高地,不要仰攻敌人。这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法则。渡水后要远离河流驻扎;敌人渡水来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等对方部分部队登岸后再进攻,这样最为有利;如果想与敌人交战,不要靠近水边列阵;驻扎应选择地势高而向阳的位置,不要在敌军下游驻扎。这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法则。经过盐碱沼泽地带时,要迅速离开不可停留;若在此地与敌军遭遇,必须占据靠近水草、背靠树林的地形。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法则。在平原地带要选择平坦处驻扎,右后方依托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带行军作战的法则。掌握这西种地形的处军原则,正是黄帝能战胜西方部族的原因所在。
凡军队扎营,宜居高处而避低洼,择向阳之地弃背阴之处,驻扎在给养便利、地势稳固的所在,士卒百病不生,方能称为必胜之师。遇丘陵堤防,必占据南侧朝阳处,使右侧后方依托地形,此乃用兵有利因素,得地势之助。上游若突降暴雨致水位暴涨,欲渡河者需待洪水平息。凡行军遇险绝之深涧、西面陡峭之天井、三面环山之天牢、荆棘密布之天罗、泥泞低洼之天陷、峭壁夹道之天隙等凶险地形,必须火速撤离切勿接近。这类地形我军须远离,诱使敌军迫近;我军应面向其险,逼敌军背倚其害。行军途中见险要关隘、低洼沼泽、芦苇丛生之地、密林深处、草木繁茂区域,定要彻底搜查,此皆为伏兵奸细潜藏之所。
敌军离我军很近却保持安静,是倚仗他们占有险要地势;敌军相距甚远却主动挑战,是想引诱我军冒进;敌军占据平坦之地布阵,必定有利可图;远处林木无风自动,预示敌军正在行进;草丛中遍布障碍物,是敌人在故布疑阵;鸟雀惊飞盘旋,说明下方埋伏有军队;野兽惊慌逃窜,说明敌军正在全面突袭;尘土高扬且呈尖锥状,可见战车部队正在逼近;低矮宽阔的烟尘,预示着步兵大部队袭来;分散的缕缕细烟,多是士卒在砍柴生火;烟柱稀疏来回移动,说明敌军正在安营扎寨;敌方使者言辞谦卑但军队仍在加强戒备,是准备进攻;敌军使者态度强硬且摆出进逼态势,反而是准备撤退;轻型战车提前部署在阵地两侧,是在布设阵形;没有陷入困境却主动请和,其中必有阴谋;士兵奔走集合列队,是要准备发动攻势;部队时进时退摇摆不定,是在引诱我军入局;士兵倚靠兵器站立,表明军中缺粮陷入饥荒;取水士兵争抢饮水,说明部队断水极度干渴;面对战机犹豫不前的部队,是因过度疲乏难以行动;营寨上方聚集乌鸦,说明驻地早己人去营空;夜间军营突发骚动,是士兵心理恐慌的表现;队伍频繁骚乱无序,反映出将领威信不足;军旗摇摆难以稳定,暗示指挥系统己然混乱;军官暴躁易怒,证明全军处于疲惫状态;宰杀战马充饥,说明粮草供应彻底断绝;丢弃炊具不再撤回营地,代表困兽犹斗的绝境之师;将领低声下气同士卒谈话,暴露出上下离心的局面;频繁行赏的部队,正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反复施行惩罚的军队,己然深陷困境难解;先粗暴后畏缩的将领,暴露出极端不称职的本质;派遣使者携带厚礼交涉,反映求和的真实意图。当敌军暴怒迎战,却迟迟不出击又不撤离,必须谨慎观察其真实动向。
用兵作战并非人员越多越好,关键在于不轻敌冒进,而应集中兵力、判明敌情、战胜敌人。那些缺乏深谋远虑而又轻视敌人的将领,必遭敌人擒获。
士卒尚未真心归附就施加刑罚,他们便会不服;不服就难以指挥。士卒己经亲近归附却不执行军法,这样的军队便无法作战。因此要用仁爱凝聚人心,用军纪整饬部队,这样才称得上必胜之师。法令一贯得以施行并教化士兵,士兵就会信服;法令平时不能落实却要求士卒服从,他们便不会真心遵从。唯有平日令行禁止、与部众互信融洽的将领,才能掌控全军。
地形第十
孙子说:地形可分为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我军可以去,敌军也可以来,这样的地形叫作“通形”。在通畅的地形上,应首先占据高处向阳的位置,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时能占据优势。容易前往但难以返回的地形,叫作“挂形”。在挂形地带,若敌军没有防备,可以主动出击取胜;如果敌军己有防备,出击难以取得胜利,且难以撤退,就会陷入不利局面。敌我双方出击都不利的地形,叫作“支形”。在支形地带,即使敌军以利相诱,我军也不应出战,应主动撤退,等到敌军出动一半时发起攻击,方能占据优势。在狭窄的隘形地带,若我军抢先占据,必须用充足的兵力把守隘口等待敌军;若敌军己抢先占据隘口并部署重兵,我军不可强攻;若敌军兵力薄弱,则可以进攻。在险峻的险形地带,若我军先占据,必须守住高处向阳位置等待敌军;若敌军己抢先占据,我军应主动撤离,不可贸然进攻。在距离遥远的远形地带,若双方势均力敌,主动挑战对我军不利,不宜作战。以上六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原则,是自然地理的规律所在,将领必须深入考察研究,这是领军至关重要的责任。
凡军队失败的情况有六种:溃散、松弛、陷落、崩溃、混乱、败逃。这些情况都不是天地灾害所致,而是将领的过失造成的。双方形势本均等,却以一击十导致溃败,称为“走”;士卒强悍而将领懦弱,军纪松弛,称为“弛”;将领强悍而士卒懦弱,战斗力低下,称为“陷”;部将怨怒不服从指挥,遭遇敌军时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其能力,称为“崩”;将帅懦弱缺乏威严,治军无方,官兵纪律混乱,布阵列队杂乱无章,称为“乱”;将帅不能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部队缺乏精锐先锋,称为“北”。这六种情况,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是将领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慎重考察。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制定克敌策略,考察地形险阻,计算道路远近,这是优秀统帅的用兵法则。通晓这些道理指挥作战的必定获胜,不了解这些道理指挥作战的必然失败。若根据战争规律分析具备必胜条件,即使国君下令停战,也应坚持作战;若根据战争规律分析没有取胜希望,即使国君强令出击,也应拒绝作战。因此,作为将帅,进攻不为追求功名,退守不惧承担罪责,只求保全百姓士卒,同时又符合国家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对待士卒如同呵护婴儿,就可以率领他们共赴危难;对待士卒如同珍爱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与他们生死与共。若只知厚待士卒而不加以严格驱使,一味溺爱士卒而不能执行军令,纵容混乱而不整肃法纪,这样的军队就如同娇生惯养的孩子,绝不可用于征战。
知道我军有能力进攻,却不知道敌军不可被击败,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知道敌军可以被击败,却不知道我军没有进攻的能力,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知道敌军可以被击败,也知道我军具备进攻的实力,却不知道地形条件不适合作战,胜利的可能仍然只有一半。因此,真正懂得用兵的人,行动时方向明确不会迷惑,应对变化时策略无穷尽。所以说: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取胜就不会有危险;通晓天时又掌握地利,胜利便能够完全把握。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