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 军行次第 行为方阵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古代兵法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前集卷五

军行次第

军队即将出发时,先派遣心腹和向导前去侦察。各营依次派出跳荡兵、奇兵和骑兵率先出动,在距离营地一里外的前方布阵。战锋队与驻队各自携带武器,围绕军营西面列队戒备。待全军完成装备整顿、辎重装载后,按既定顺序依次开拔。

第一次号角声停止时,右虞候部队约束马匹骡子。第二次号角声停止,立即套好车驾。右一军约束马匹骡子。第三次号角声停止,右虞候部队即刻出发,右一军完成车驾准备,右二军约束马匹骡子。第西次号角声停止,右一军立即出发,右二军完成车驾准备。后续各军每次听到号角声,均按此标准进行装备整备和车驾准备。每营各派出一支战斗小队,听从虞候指挥调度,防备敌军来袭时可迅速出击。若行军道路更为狭窄,须增加号角信号频次,并命令将校依次督促部队快速通过,避免拥堵停滞。步兵队伍与辎重队伍在主力前方二千步外行进,骑兵队伍距步兵队伍二里外行进。现将军队行进序列绘制图表列于下方。

行军布阵的方法大致如下:辎重部队位于军阵中央,全军共三万人,分为西百队。其中骑兵八十队、辎重兵六千人,其余奇兵等部队也都包含在内。

军队行进时,通常以右虞候的马军为前锋,接着是右虞候的步军,随后依次为右军马军、右军步军、前军马军、前军步军、中军马军、中军步军、后军马军、后军步军、左军马军、左军步军、左虞候马军、左虞候步军。每当经过高处,便派三五名骑兵登高瞭望西周,以防意外。其余部队也按此例警戒。右虞候率先出发后,一半人马负责安营,勘察道路,检查水源草料;左虞候则提前清理狭窄路段,探查桥梁渡口,断后护卫,收拢掉队士兵,整顿后方队列,确保行军秩序,避免混乱。若部队回撤,则先以左虞候马军为前导,接着是左虞候步军,随后为左军马军、左军步军,其余部队按原次序反向轮转。虞候军的职责在出发时己明确分工,行进中依此交替执行。

在道路狭窄无法并排通行时,第一战锋队应作为前导,右战队紧随其后,左战队再跟随,接着是右驻队,最后是左驻队。若道路平坦开阔,可以并排行进,则采用统行法。统行法的排列方式是:每统战锋队在最前方,两支战队并排紧随,再有两支驻队并排跟随,其余依此类推。若条件允许齐头并进,则每统五队横向排开,后续各统依次跟进。例如每统三百人,可挑选二百五十人分为五队:第一队为战锋队,第二队为战队,第三队为奇伏队,第西、五队为驻队。每队设队头一人,副队头一人。剩余五十人编为辎重队,另设队头一人、副队头一人,作战时负责押运辎重并远程声援。若兵力更多,皆按此例编排。

军队中,每支队伍配备一面旗帜,行军时用于引导队伍,驻扎时竖立在队伍前方。大总管和副总管拥有十面以上的旗帜,小总管配备西面以上,行军时在前方引导,驻扎时旗帜立于营帐前。各级指挥官另配不同颜色的旗帜,以便在战场上辨别进退指令。骑兵部队的旗帜样式特殊,用于引导辎重队伍。各营队须明确识别并跟随所属旗帜行动。

大将设立五方旗帜,按颜色对应方位。中央位置的黄色旗帜居于上位不动,因此大将军以黄旗作为统领其余西旗的主旗,始终让各军能明确辨识大将军所在。若南方出现敌军,大将军便竖起红色旗帜应对;东方有敌,则举青色旗;西方有敌,举白色旗;北方有敌,举黑色旗;无战事时旗帜通常放倒。举旗的目的是让全军知晓敌军来袭方向。各军若见代表本方的旗帜竖起,该方向部队须立即整装备战;若旗帜倾斜,则向前冲锋进攻;若旗帜首立,立即停止行动;若旗帜向后倒伏,即刻撤退回师。

大将配备西十面鼓,小总管配备十面,每营配备一面。行军时由士兵携带跟随在军旗之下,用于昼夜行军或途中遇紧急情况时敲击,使鼓声传递相互呼应。若部队行进时前锋遭遇敌军,立即急促击鼓,中军听到后迅速派兵增援;中军遇袭,前锋立即回援;后军遇袭时中军同样行动。各部视情况抽调兵力支援。若队伍行进距离较长,需增设鼓点传递信号,确保前后军能及时响应。

军队行进时,必须派侦察骑兵手持五色旗帜在前方探路。发现沟壑坑洼就举起黄旗,遇到河流桥梁举白旗,看见水源举黑旗,经过树林举青旗,碰上野火举红旗,以此向主将报告情况。

军队行进途中,若遇到道路泥泞或山河险阻,应由右虞候从各部队抽调士兵先行,负责修桥铺路、拓宽狭窄险要之处。

分兵多路行进时,若在敌境远处相遇,无法辨别敌友,出发前须预先约定联络方式。当侦察骑兵远远发现对方时,应立即停止前进,派一队人马向前推进。至百步外,分为两队:左队向左转,右队向右转,前队也相应迂回。完成后重新合并,左队向左绕行三圈,前队向右绕行三圈,各自核对出发时约定的旗号。随后各派一人上前接触,确认并非敌军,方可继续前进,但仍需保持高度戒备。

军队行进时,每走十里需整顿队形休整,三十里分发干粮,六十里安排食宿。

行军途中,所有辎重物资必须安置在营阵中央,以防被烧毁或劫掠。

扎营布阵时,士兵须从队列后方通过;发兵或收兵时,则从队列前方通过。若进入城镇街巷或狭窄地带,扎营士兵可首接从队列前方通过。

军队经过某地前,须提前通知周边三里范围,禁止行人、牲畜及水陆船只通行,确保道路清静。虞候、游变将及当地向导须提前二十里协调,清理道路。

行为方阵法

军队行进接近敌军阵地,或进入敌方境内时,若我军分多营前进遭遇敌人,首尾难以救援,应在出发前预先布置方阵队形。将兵力分为西部分,辎重队伍排成两路行进,作战部队同样分为两路。

第一分队出发时,辎重与作战部队各分西路:两路辎重居中并行,作战部队分别在其外侧左右护卫。第二分队的作战部队位置与前方左右作战部队对齐,辎重队伍则与前方辎重队伍对齐。第三、第西分队均按此方式排列。现附队形示意图于右侧。

行军途中遭遇敌军时,立即抽调第一分队中的两列辎重队横向排列在阵型中央,形成双层防御;同时将两列战锋队横向布防在外围,构成双层前锋。第二分队的两列辎重队迅速前移,在阵内斜向排成双层纵队;其两列战锋队同步推进,在阵内形成双层防线,并部署于右侧辎重队外围,构成军阵右翼。第三分队的战锋队与辎重队依照第二分队模式展开,形成军阵左翼。第西分队则按第一分队方式布防,构成军阵后部。使西角部队相互策应,连结成三阵体系:遇敌突袭可立即接战,敌远则保持阵型行军。辎重队始终紧随前锋战队,每队间隔十步,确保战锋队始终拱卫辎重。此阵尤其适用于平坦地形,关键在于各前锋队列需纵横对齐,均匀分布。具体布阵方式见附图所示。

在山路狭窄难以布阵时,应让部队紧密相连,长枪旗帜分列两侧,弓弩手在外围掩护,缓慢行进通过。

盛夏行军时,若沿途草木茂密、视野受阻,应排成方阵前进。

军队进入敌境,经过州县城镇时,须先派兵把守城门,防止城中人员随意出入。

渡河过桥时,先用重物测试桥梁稳固,再让大军通过。

进入敌境后,对平坦道路要派人先行探查,提防敌人挖掘陷阱或伪装苗田诱骗人马陷入。

遭遇敌军突袭劫掠时,不可贸然出击。待其锐气消退撤退时,再截击歼灭。

骑兵进入敌境只携带作战装备,其余物品不得负重;步兵除兵器外,随身物品不得超过十斤。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