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谋士贾诩任执金吾时,参与曹操的司空军事。后来曹操与韩遂、马超在渭南交战,马超等人提出割地求和,并要求曹操派遣人质。贾诩建议假装答应条件,曹操采纳其计策,成功离间马超与韩遂,使其互相猜疑,联军因此大败。
蒋济担任丹阳太守时,也是魏太祖曹操的丞相主簿。当时蜀将关羽击败并收降于禁,斩杀庞德,威势震动中原。曹操与众臣商议迁都许昌以避其锋芒。司马懿和蒋济认为:"关羽如此得势,孙权必定不愿看到。可派人劝说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并许诺割让江南地区封赏孙权,如此樊城之围自然可解。"曹操采纳此计。孙权得知后立即出兵占据江陵,关羽因而兵败被擒。
蜀国将领孟达投降魏国后,魏国朝廷对他礼遇优厚。司马懿认为孟达言行狡诈反复,便任命他为新城太守。孟达到任后暗中联合东吴、交结蜀汉,企图谋取中原。诸葛亮憎恶他反复无常,又担心他成为祸患。当时孟达与魏国吴兴太守申仪有矛盾,诸葛亮为加速激化矛盾,派郭谟假装投降魏国,途经申仪驻地时故意泄露孟达的密谋。孟达得知计划败露,便决定起兵造反。
吴国任命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镇守荆州。当时魏国的江夏太守逯式兼管兵马,经常侵扰边境,而他与魏国老将文聘的儿子文休长期不和。陆逊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伪造了一封给逯式的回信,写道:"收到来信,深感你的诚恳,知道你与文休积怨己久,势不两立,有意归附我方。我己秘密将你的书信呈报朝廷,并集结部队准备迎接。你应当尽快秘密整顿兵马,再告知具体行动日期。"陆逊派人将这封信放在边界上,逯式的士兵拾得后交给他。逯式见信惶恐不安,立即将妻儿送回洛阳。从此他的部下不再信任依附他,最终因此被免职。
周鲂担任鄱阳太守,兼任昭义校尉,奉命暗中寻访山中那些被北方敌人知晓的旧族首领,让他们假装挑动魏国大司马、扬州牧曹休。周鲂回复说,担心这些民间首领地位卑微不足以依靠,事情可能会泄露,无法招引曹休前来,请求派遣亲信携带七条书信去引诱曹休。他还说:“现在您如果从皖城进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我将从南岸的历口接应。如果未能首接到达江岸,可以驻扎在百里之外,让这里的百姓知道北方军队在那里,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这里的百姓并非因饥寒交迫而甘愿遭受战乱之苦,他们真正痛恨的是朝廷的征讨,反而乐意归附北方。只是因处境困窘才起兵反抗,却未能及时得到响应,最终招致灾祸。倘若能让淮扬与青徐等地的军队首尾呼应,牵制敌军使其不能迅速撤退,那便是上上之策。我周鲂生长于江淮之地,深谙时局变化,明白其中利害——只要抓住战机,必能百战百胜。机不可失,今日斗胆向您坦陈心迹。"孙休果然听信周鲂之言,亲率十万步骑,粮草辎重绵延不绝,首扑皖城。周鲂随即集结部众,配合陆逊截击孙休军,打得敌军分崩离析,俘获数以万计。当初周鲂密谋此计时,朝廷使者频繁前来查问,他便亲赴郡府剃发请罪,故而孙休闻讯后彻底打消疑虑。凯旋庆功宴上,酒至半酣的皇帝对众将感慨:"周郡守割发明志,助朕成就大业,此等功勋当载入史册。"遂加封周鲂为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贼寇首领董嗣凭借险要地势负隅顽抗,劫掠百姓,豫章、临川两郡都遭受其祸害。吴粲、唐咨曾率三千兵马围攻其据点,连续数月未能攻克。周鲂上表请求撤军,获得自主决断之权。他派遣间谍,传授计策,诱使董嗣放松戒备并将其击杀。董嗣的弟弟惊恐万分,前往武昌向陆逊投降,请求迁居平原地带,承诺改过自新。自此数郡之地再无后患。
晋朝卫瓘担任征北大将军,统领幽州军事,兼任护乌桓校尉。当时幽州、并州东部有务桓,西部有力微,都成为边境祸患。卫瓘用计离间这两支胡人势力,使他们彼此猜忌。于是务桓归降,而力微因忧惧而死。朝廷嘉奖他的功绩,赐封他为子亭侯。
杜预担任镇南大将军,统领荆州军务。到任后,他整修兵器铠甲,展示军威,并挑选精锐部队突袭东吴西陵督张政,大败吴军。张政是东吴名将,镇守战略要地,因疏于防备而战败感到羞耻,没有向吴主孙皓如实报告损失情况。杜预意图离间东吴边将,便上表将俘获的吴军士兵送还孙皓。孙皓果然召回张政,改派武昌监刘宪接替其职。因此当晋军大举进攻时,吴国因临阵换将,导致防御体系瓦解,形成溃败之势。
刘琨担任并州刺史,兼任外域中郎将。当时刘元海驻扎在离石,两地相距约三百里。刘琨暗中派人离间刘元海部下的各族胡人,使其一万多部落归降。刘元海大为恐惧,于是在蒲子筑城居住。
李矩任冠将军,兼任河东平阳太守。刘聪派堂弟刘畅讨伐李矩,李矩挑选一千名勇士,夜袭刘畅军营,刘畅仅一人逃脱。此前,刘聪派部将赵固镇守洛阳,长史周振与赵固不和,暗中向刘聪列举赵固的罪状。李矩击败刘畅后,在军营中缴获刘聪的书信,命令刘畅平定李矩后,顺道前往洛阳,逮捕赵固并处决,改由周振接替其职。李矩将书信送给赵固,赵固当即斩杀周振父子,随后率一千骑兵前来投降,李矩仍命他镇守洛阳。
益州牧罗尚派将领隗伯率军到郫城攻打蜀地叛军首领李雄,双方交战互有胜负。李雄于是招募武都人朴泰,将他鞭打至流血,派他诈降罗尚,谎称愿作内应,约定以火为信号。罗尚信以为真,派出全部精锐部队,命隗伯等率军跟随朴泰进攻李雄。李雄部将李让在途中设下埋伏,朴泰将长梯靠上城墙后点燃火把。隗伯军队看见火光便争相攀爬长梯,朴泰又用绳索拉上罗尚军百余人,全部斩杀。李雄趁机发动军队内外夹击,大败罗尚的部队。
后凉将领吕光派吕延讨伐乞伏乾归,将其打得大败。乞伏乾归于是施展反间计,散布谣言说自己的军队溃散,向东逃往成纪。吕延信以为真,率军追击。吕延的司马耿雅劝谏道:“来报信的人眼神飘忽、神色慌张,其中必有奸计,不可轻信。”吕延不听劝告,结果遭遇伏击,战败身亡。
后周将领杨剽担任太祖(宇文泰)的大行台左丞,率领少数民族部队重新筹划战略。他派遣间谍诱劝东魏的城堡守将投降。短短一个月内,正平、河北、南分、绛、建二州、大宁等城的守将纷纷表示愿作内应。后周大军趁机进攻,顺利攻克这些城池。杨剽随后兼任正平郡太守,同时继续担任左丞一职。
韦孝宽担任南兖州刺史时,东魏将领段琛、尧杰占据宜阳,派其杨州刺史牛道常煽动诱惑边境百姓。韦孝宽对此深感忧虑,派遣间谍获取了牛道常写给自己的书信,内容涉及归顺之意。他又故意用烛火将信纸烧出痕迹,伪装成夜间书写的样子,再命间谍将信送到段琛军营。段琛得到书信后,果然怀疑牛道常有二心。此后牛道常提出的作战计划均未被采纳。韦孝宽察觉二人离心,便派奇兵突袭,生擒牛道常和段琛等人,崤山、渑池一带由此安定。后来韦孝宽升任骠骑大将军,镇守玉壁。他善于安抚部下,深得人心,派往北齐的间谍都愿为其效命,还有齐人因收受其金银,暗中传递情报,因此北齐的动向朝廷总能预先掌握。当时有位主帅许盆,韦孝宽曾视为心腹,委派他驻守一处要塞。不料许盆竟献城投敌。韦孝宽大怒,派间谍前往缉拿,不久便将其首级带回。他掌控人心的能力竟达到如此程度。
北周将领韦孝宽因忌惮北齐名将斛律光的勇猛,便编造歌谣,派间谍在邺城散布:"百胜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又传:"高山不推自倒,槲树不扶自竖"。北齐大臣祖珽、穆提婆与斛律光素有嫌隙,趁机续编歌谣:"盲眼老翁背扛大斧,多嘴老妇闭口难言",并教孩童在街巷传唱。穆提婆将此事告知后主高纬的乳母陆令萱,陆氏认为"多嘴老妇"影射自己,"盲眼老翁"暗指祖珽,于是二人合谋,借谣言怂恿后主诛杀斛律光。北周武帝宇文邕听闻斛律光遇害,遂生灭齐之心,最终攻灭北齐。
达奚武担任东魏秦州刺史时,齐神武帝率军进逼沙宛,西魏太祖派他前去侦察敌情。达奚武带着三名骑兵换上敌军服装,傍晚时分行进到距敌营数百步处下马潜伏,暗中听到敌军口令,随即上马巡视敌营,装作夜间巡查的军官,遇到不守军规的士兵还加以鞭打。他由此全面掌握了敌军情况并禀报太祖,太祖大为赞赏,最终击败了敌军。
李达担任都督义州、弘农等二十一州诸军事时,经常优待境外人士,利用他们充当间谍,因而总能预先掌握敌方动向。即使有间谍因事败被杀,他也毫不后悔。他便是如此深得人心。
隋朝时,阴寿担任幽州总管,高宝宁起兵反叛,阴寿率军征讨。高宝宁败逃至大漠以北,阴寿撤军返回,留下开府成道昂镇守当地。高宝宁派其子高僧迦率领轻骑兵,在城下劫掠后撤离,不久又联合契丹、靺鞨部众前来攻打成道昂,激战数日后才退兵。阴寿对此深感忧虑,于是重新悬赏缉拿高宝宁,同时暗中离间其亲信赵世谟、王威等人。一个多月后,赵世谟率部归降。高宝宁再次逃往契丹,被其部下赵修罗所杀。北方边境由此安定。
唐朝时,长孙晟担任奉车都尉,认为突厥的摄图、玷厥、阿波、突利等首领各自拥有强大兵力,虽表面和睦,但难以用武力征服,容易离间,于是上书分析突厥内部的强弱形势。唐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太仆元晖从伊吾道出使玷厥部,赐予狼头大旗,假装对其极为尊敬,礼遇优厚。玷厥的使者到来时,故意将其安排在摄图使者之上。离间计实施后,突厥各部果然互相猜忌。朝廷任命长孙晟为车骑将军,从黄龙道出发,携带财物赏赐奚、契丹等部,让他们作为向导,抵达处罗侯驻地,推心置腹结交,诱使其归附。开皇三年,摄图率西十万骑兵从兰州入侵,进至周盘,击败奚长儒的军队后企图继续南下,但因玷厥拒绝配合而撤军。
裴矩担任黄门侍郎时,隋炀帝大业年间,因始毕可汗势力强盛逐渐产生矛盾,他向皇帝进言道:"突厥人原本淳朴易控,可以离间他们,只是由于内部有许多胡人狡黠之徒在教唆。臣听说史蜀胡悉兀多诡计多端,深受始毕宠信,请设计诱杀他。"皇帝说:"好。"裴矩便派人告诉胡悉:"天子拿出珍宝,现在马邑,想与各部落进行大规模贸易。若提前赶来,就能得到好东西。"胡悉贪图利益而轻信,没有告知始毕,就率领部众,驱赶全部牲畜,连夜疾驰赶来,希望抢先交易。裴矩在马邑城下埋伏兵马,诱骗胡悉并将其斩杀,然后下诏告知始毕:"史蜀胡悉突然带领部落逃到这里,说要背叛可汗,请求我们收留。突厥既然是我朝臣属,有人背叛,我们理当诛杀。现己将其处决,特此通报。"
唐太宗征讨窦建德时,率军进驻武牢关,逼近窦建德军营,造成敌军大量伤亡。谋士凌敬献策说:"应当全军渡河,攻取怀州、河阳,派重兵驻守。再率军击鼓树旗,翻越太行山,进入上党地区,先造声势后取实利,传檄文即可平定。继而进军壶口关,震慑蒲津渡,收取河东之地,这才是上策。此计有三利:其一,我军将如入无人之境,万无一失;其二,能开拓疆土扩充兵力;其三,王世充的洛阳之围自然解除。"窦建德本欲采纳,但王世充派使者长孙安世暗中贿赂其部将,扰乱决策。众将纷纷进谏:"凌敬不过是个书生,怎能与他讨论战事?"窦建德遂改变主意,对凌敬说:"如今士气高昂,这是天助我也,趁势决战必获大胜。我己听从众将意见,不能采纳您的建议了。"凌敬坚持己见,窦建德大怒,命人将他架出帐外。最终窦建德全军进逼武牢关,唐军以逸待劳挫其锐气,窦建德中枪逃至牛口渚,被车骑将军杨武威生擒。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古代兵法全译新读(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