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13章 来访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http://www.220book.com/book/RKL6/ 章节无错乱精修!
 喾虾一族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813章 来访

年初二的清晨,天还没完全亮透,东边的天际刚撕开一道浅浅的灰白,像宣纸被淡墨轻轻晕染开。

可那轮憋了整夜的太阳,早已按捺不住性子,愣是从东边那道蜿蜒起伏的山岗后头,探出了红彤彤的脑袋,仿佛急着要给这片土地泼洒第一缕暖意。

光线起初是怯生生的,像刚出阁的姑娘般带着几分羞涩,后来渐渐大胆起来,化作千万条金色的丝线,又像铺天盖地的纱幔,柔柔软软地罩在李家庄的每一寸土地上。

土路上的细土被风一吹,打着旋儿往上飘,在晨光里跳着欢快的舞,每一粒尘土都裹着新年的喜气,仿佛在跟路上的行人道着“新年好”。

张建设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式自行车,脊背挺得笔直,像株扎根在田埂上的白杨。

车把被他攥得稳稳的,车轮碾过土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像是在哼着不成调的拜年歌。

他后背微微佝偻着,那是常年在工地上扛活留下的印记,可一举一动都透着股利落劲儿,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自行车后座用粗麻绳牢牢捆着个蓝布包,鼓囊囊的,边角都被撑得圆圆的,随着车轮滚动一颠一颠,像是揣了只不安分的小兔子,又像藏着什么能让人眼睛发亮的宝贝。

他媳妇跟在旁边,步子迈得又轻又稳,手里牵着小女儿张燕的手,掌心的温度暖乎乎的,把新年的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

大女儿张璐则像只刚出笼的小麻雀,两条小短腿倒腾得飞快,手里紧紧攥着一串红鞭炮,引线在风里轻轻晃,她蹦蹦跳跳地左顾右盼,笑声像撒了把银豆子,“叮叮当当”落在空气里,脆生生的。

村口那棵歪脖子树,枝桠长得七扭八歪,却像个尽职尽责的老哨兵,守了村子几十年。

治安队的王队长正带着俩队员在树底下转悠,军绿色的棉袄拉链拉得老高,领口立着,俩眼睛瞪得溜圆,跟鹰隼似的扫视着周围,连墙角的草垛子都没放过。

老远瞅见张建设一家的影子,王队长那严肃的脸“唰”地就绽开了花,嗓门跟安了喇叭似的,隔着半条街就喊:“建设哥!这大年初二的,是带着嫂子和娃们来给村里长辈拜年啦?”声音里裹着笑,震得树上的残雪都簌簌往下掉。

张建设听见动静,脚往地上一踩,自行车“嘎吱”一声就停住了,车撑子“啪”地支在地上,稳当得很。

他咧开嘴笑,眼角的皱纹都挤到了一块儿:“可不是嘛,想着赶早给老爷子和辰溪奶奶拜个年,沾沾老两口的福气。

”话里的真诚像刚出锅的馒头,热乎又实在。

“快往里走!快往里走!”王队长往旁边挪了挪,胖手一伸,做了个请的姿势,脸上的笑褶子里都盛满了热情,“老爷子昨儿还念叨你们呢,说这初二的太阳一出来,建设准得带着娃们来。”

张建设一家顺着村里的主路往里走,这条路是去年刚用水泥铺的,平平整整,比以前的土路好走多了。

路两旁的人家,大门都敞得大大的,像是生怕把新年的福气挡在门外。

门楣上的春联都是新贴的,红得发亮,有的是“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有的是“一元复始呈兴旺,万象更新起宏图”,墨汁还带着新鲜劲儿,风一吹,墨香混着浆糊的味道飘过来,好闻得很。

窗棂上挂的大红灯笼,红绸子穗子随风摆,像姑娘们跳舞时甩动的裙摆,把整条街都染得喜气洋洋。

见着张建设一家路过,屋里的人都探出头来,“建设来啦”“嫂子新年好”“燕丫头璐丫头长这么高了”,问候声像赶集似的,一波接一波,把这新年的早晨填得满满当当。

他们来李家庄少说也有七八回了,跟村里的人熟络得很,就跟走亲戚似的,热乎劲儿不用多说。

走了约莫一袋烟的功夫,就到了李辰溪家那棵老槐树下。

这槐树怕有上百年了,枝繁叶茂,跟把撑天的大绿伞似的,夏天能遮住大半个院子。

这会儿院门敞着,两扇木门被风吹得轻轻晃,像是在招手说“快进来”。

老爷子正蹲在门槛上,背靠着门框,手里捏着旱烟锅,慢条斯理地往里头装烟丝。

他眯着眼睛,手指抖了抖,烟丝就填得匀匀的。

听见脚步声,他慢悠悠抬起头,一瞅见张建设他们,眼睛“唰”地就瞪圆了,跟铜铃似的,手里的烟杆“当啷”一声掉在地上,黄铜的烟锅磕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

他哪还顾得上捡,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膝盖都没顾得拍,扯着嗓子就往院里喊:“老婆子!快出来!你瞧瞧谁来了?燕丫头他们到啦!”声音里的激动,像是往平静的水里扔了块大石头,荡起老大的涟漪。

李辰溪奶奶手里攥着块蓝格子的擦桌布,布角还滴着水,从屋里小跑出来,脚后跟在地上磕得“咚咚”响。

一瞧见张燕,她那满是皱纹的脸顿时笑成了朵菊花,眼睛里闪着慈爱的光,快步走过来,一把拉住张燕的手,手背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却攥得紧紧的:

“燕丫头哟,可把你盼来啦!”她上下打量着张燕,眼神跟扫描仪似的,从头看到脚,“瞅瞅这闺女,又长个儿了,这新棉袄是她婶子做的吧?针脚多匀实,穿在身上跟画里的娃娃似的,真俊!咋不提前捎个信儿?好让辰溪那小子去村口等着,这孩子,准是睡懒觉呢。”

张燕抿着嘴笑,露出两颗浅浅的梨涡,甜甜地应着奶奶的话,眼睛却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东瞅瞅西看看,没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眼底那点光亮就暗了暗,像被风吹灭的小火星,失落劲儿不用多说。

张建设从自行车后座解下那个蓝布包,绳子勒得他手都红了,可他脸上的笑跟抹了蜜似的:“老爷子,这次来就是想给您二老一个惊喜,初二拜年,图个吉利。

”他把布包往怀里抱了抱,沉甸甸的,压得胳膊都往下沉。

张婶也笑着接话,声音温温柔柔的:“大爷,婶子,我们也没带啥好东西,就是点心意,您二老别嫌弃。

”她说着,把蓝布包打开,里面的东西露了出来:两瓶衡水老白干,瓶子上的标签崭新,酒液在光线下泛着琥珀色,一看就香醇;一包槽子糕,用油纸包着,能闻到甜甜的面香;还有个网兜,装着六个大苹果,红扑扑的,跟小姑娘的脸蛋似的,个个都有拳头大,圆滚滚的,看着就喜人。

张璐从她爹手里抢过那个油纸包,举得高高的,踮着脚尖凑到老爷子跟前,奶声奶气地说:“爷爷,这是我娘做的糖火烧,刚出锅的时候香得很,您尝尝,甜滋滋的。

”她的小脸红扑扑的,跟手里的糖火烧似的,透着股机灵劲儿。

老爷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条缝,连连点头:“好好好,都是好东西,你们能来,比带啥都强。

”他一边说,一边往屋里让:“快进屋,外头风大,冻着娃。

辰溪这小子”话还没说完,东厢房里“咚”的一声闷响,跟有人从炕上滚下来似的,沉闷得很。

奶奶一听,“噗嗤”一声笑了,拍着大腿说:“准是这懒小子醒了!昨儿守岁守到后半夜,眼皮子打架也不睡,这会儿指定是滚炕了。

燕丫头别等急,我这就去叫他。”

张燕赶紧摆手,声音细细的:“奶奶别去,让他再睡会儿吧。

”嘴上这么说,眼睛却不由自主地往厢房门口瞟,瞟一下,又瞟一下,嘴角偷偷往上翘,那点期待藏都藏不住。

张建设把带来的东西一样样摆在炕桌上,酒瓶“咚”地放稳,槽子糕轻轻搁着,苹果摆在最边上,红得亮眼。

他在炕沿坐下,跟老爷子凑到一块儿,说起城里的新鲜事:“爸,城里新开了个大商场,里头啥都有,楼上还有电影院,放的片子都是彩色的,可热闹了。”

老爷子抽着刚重新装好的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灭不定,他“吧嗒”吸了一口,吐出烟圈:“哦?还有这新鲜事?我年轻时去城里,电影院都是黑白色的,看个打仗的片子,枪声跟敲锣似的。”

阳光透过窗棂上的雕花,在地上投下一道道格子影,跟棋盘似的。

屋檐下还挂着昨夜没放完的鞭炮,碎纸屑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空气里飘着股淡淡的硫磺味,混着屋里煤炉烧出的煤烟味,还有奶奶刚熬的小米粥香味,搅在一块儿,就是年的味道,热热闹闹,踏踏实实。

张婶跟辰溪奶奶在灶房忙活,奶奶要烧水,张婶就去添柴,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唠着家常。

“嫂子,你看燕丫头这头发,留得真好看,跟黑瀑布似的。

”“婶子您过奖了,还是您家辰溪懂事,学习又好,建设总说让燕丫头多学学辰溪。

”灶膛里的火苗“噼啪”响,映得俩人的脸红红的,暖融融的。

张璐在院子里追着一只老母鸡跑,那鸡被吓得“咯咯”叫,扑腾着翅膀往鸡窝钻,张璐笑得前仰后合,辫子甩得像拨浪鼓。

她跑到鸡窝边,看着里面的鸡蛋,蹲在地上数:“一个,两个,三个奶奶,这里有五个鸡蛋!”声音脆得能穿透屋顶。

张燕坐在炕边,手里捻着衣角的盘扣,心里头跟揣了只小兔子似的,“怦怦”跳。

她听见东厢房里有动静,像是有人在穿衣服,窸窸窣窣的,心里那点失落一下子就跑没了,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可等了一会儿,门还是没开,她又有点急了,脚在地上轻轻蹭着,恨不得过去把门推开。

老爷子跟张建设聊得正欢,从城里的公交车说到村里的拖拉机,从工厂的新机器说到地里的新种子,唾沫星子都溅到了炕桌上,可俩人都不在意,越聊越起劲儿。

“等开春了,我把家里那几亩地也试试新种子,听说产量能高不少。

”老爷子猛吸一口烟,眼神里满是期待。

“爸,您要是种,我到时候请个技术员来给您指导指导,保准错不了。

”张建设拍着胸脯说,语气笃定得很。

院子里的老槐树被风吹得“沙沙”响,像是在听他们说话。

墙根下的积雪还没化完,堆在那儿跟白糖似的,亮晶晶的。

几只麻雀落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像是在议论这院里的热闹。

奶奶端着一盘子花生瓜子从灶房出来,往炕桌上一放:“来,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早饭马上就好,熬了小米粥,蒸了馒头,还有腌的萝卜条,爽口得很。

”她的围裙上沾着点面粉,说话时带着喘,显然是忙得够呛。

张建设抓了把瓜子,递给老爷子:“爸,您尝尝,这是我托人从南边带的,味儿不一样。

”老爷子捏了颗,嗑开,瓜子仁白白胖胖的,他嚼了嚼,点点头:“嗯,是比咱这儿的香。”

张燕拿起一颗花生,慢慢剥着,花生壳裂开的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又往厢房门口瞟了一眼,心里念叨着:“怎么还不出来呀?”脸上却装作没事人似的,跟奶奶说:“奶奶,您做的萝卜条最好吃了,去年带回去的,我爸一顿能吃半碟子。”

奶奶笑得眼睛都没了缝:“爱吃就多带点,坛子里还腌着呢,够你们吃一阵子的。”

东厢房里又传来“哗啦”一声,像是有人碰倒了桌子上的东西,接着是一阵慌乱的收拾声。

张燕的心跳得更快了,手里的花生壳都捏碎了,她赶紧把花生仁扔进嘴里,掩饰自己的紧张,花生的香味在嘴里散开,甜甜的,跟心里的滋味似的。

阳光越升越高,透过窗户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让人有点犯困。

可这屋里的热闹劲儿却一点没减,说话声、笑声、外面的鸡鸣声,混在一块儿,像一首乱糟糟却又格外好听的歌,唱出了新年的喜庆,唱出了一家子的团圆味儿。

张燕知道,李辰溪马上就出来了,就像这越来越暖的太阳,总会把光亮洒满整个院子,她心里的那点期待,也像正在慢慢煮开的小米粥,咕嘟咕嘟地冒着幸福的泡。



    (http://www.220book.com/book/RKL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http://www.220book.com/book/RKL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