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归墟的漩涡在新月夜泛着磷光,朱允炆的楼船刚驶入北纬三十度海域,罗盘针便像被磁石吸住般指向海底。蓝沁雪将鲛人泪滴在青铜镜上,镜面立刻浮现姚广孝虚影——他正站在珊瑚骨搭建的祭坛前,残旗上的“黑衣宰相”纹章渗出墨汁,滴入刻着星图的海沟里。
“看这祭坛结构!”叶凡展开拓印的《永乐海图》,图中归墟中心的“无日渊”竟与镇魂铃残片的纹路重合,“当年曾有人在此遇‘海眼倒悬’,船员日记里记载的‘吞船巨口’,恐怕就是封印邪器的入口。”话音未落,船身突然剧烈颠簸,舷窗外游过的鲛人流着血泪,鱼尾缠着断裂的锁龙链节。
朱允炆拔出短剑,剑柄铃舌突然发出蜂鸣。海面炸开十丈高的水柱,柱顶悬浮着半片焦黑的船帆,帆面上用尸油画着北斗七星,星芒连接的位置正是无日渊。更骇人的是,帆角垂落的不是绳索,而是串着明军头盔的脊椎骨,每个头盔的面甲都嵌着人面虫,虫眼闪烁着与残旗相同的墨光。
“那是船队的‘黑矅帆’!”蓝沁雪的鲛人哨笛突然发出破音,远处海沟里涌出无数青铜灯,灯芯燃着的竟是人魂火。叶凡翻出《瀛涯胜览》残页:“成祖曾命人用镇魂铃残片镇压归墟邪器,姚广孝定是用黑矅帆唤醒了被封印的‘蜃楼鼎’。”说话间,海底突然拱起巨影,鼎身刻着的万鬼图正随着铃音蠕动,鬼口吐出的竟是南京奉天殿的琉璃瓦。
当楼船被漩涡卷入无日渊,朱允炆看见姚广孝正将残旗按在蜃楼鼎上。鼎身突然裂开缝隙,喷出的黑气凝结成半透明的宫殿——正是被靖难之役焚毁的奉天殿,殿内文武百官皆为人面虫所化,朝服上绣着的“永乐”纹章正在滴血。姚广孝的虚影抚过鼎耳:“此鼎能将执念炼为实晶,你看这奉天殿,可是陛下夜夜梦回之地?”
短剑的铃舌残片突然爆金光,朱允炆挥剑斩向蜃景,剑锋竟切开黑气露出真容——鼎内封印的不是邪器,而是块刻着《皇明祖训》残篇的玄黄碑。碑身裂缝里渗出的不是血,而是航海日志,纸页记载着惊人真相:成祖发现归墟封印的正是太祖镇压的“贪念之蜃”,此蜃能将人欲化为实体,故用镇魂铃残片与玄黄碑双重封印。
“姚广孝想用残旗唤醒贪念之蜃!”叶凡将鲛人泪洒在日志上,墨迹竟化作北斗光链缠住鼎身。更神奇的是,被黑气侵蚀的人面虫突然褪去邪光,露出虫壳下刻着的“奉”字——这些竟是当年不愿执行焚书令的文官魂魄所化。当朱允炆将短剑刺入鼎眼,镇魂铃残片与玄黄碑共鸣,竟震碎了奉天殿蜃景,露出碑阴面太祖亲书的“戒贪”二字。
贪念之蜃在金光中发出尖啸,它化作巨鲸撞向玄黄碑,却被碑身弹出的成祖残魂击退。残魂化作潮水托起楼船,水纹映出最后一幕:永乐年间,奉命用镇魂铃残片加固封印时,特意在黑矅帆上绣下“节用爱人”的暗纹,此纹正与朱允炆腰间玉带的蟠龙契合。此时无日渊的旋涡突然倒转,万千光雨落下,人面虫尽数化作文官牌位,牌位上的血污洗去,露出“翰林院修撰”等清晰职衔。
归程时,朱允炆将玄黄碑立在船头。海雾中传来铃音清越,与长城垛口的铜铃遥相呼应。叶凡指着海图上消失的黑矅帆:“陛下,姚广孝的虚影逃往了西域精绝,那里的鬼洞族曾用镇魂铃残片祭祀邪神。”朱允炆望向归墟尽头的晨曦,短剑剑柄的铃舌残片突然发烫——海平面下,正有一道赤红色的妖异光带缓缓游动,光带中隐约可见碑铭翻涌,而光带边缘,飘着半片绣着“鬼洞先知”图腾的残幡。仁与欲的较量,在海陆交界处,又掀起了新的波澜。
(http://www.220book.com/book/RMR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