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值房内,药香沉凝。
午后的阳光透过高丽纸窗格,斜斜洒在堆满古籍和药材的长案上,映照出细小的尘埃在光柱中飞舞。张济世枯瘦的手指正点在一本摊开的、泛黄卷边的《千金方》某页上,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那页边角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的批注,墨色深浅不一,显然非一日之功。
“丫头,你看此处,”张院判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激动,苍老的眼中闪烁着灼灼光芒,“孙真人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常理。然则,面对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顽痰死血,若仅囿于温化,则如隔靴搔痒!老夫当年随先师侍诊一胸痹垂危老将,其症凶险,脉象沉涩如刀刮竹,喘息不得卧,面唇青紫!彼时先师胆魄过人,于大剂温阳通脉之品中,反佐入三分苦寒清泄之黄连、栀子!”
他指尖重重戳在那“黄连、栀子”西字的批注旁,那墨迹几乎要力透纸背:“此二味,性寒凉,本与温阳之旨相悖!然先师言,此乃‘以寒佐热,引火归元,破其胶结之瘀热’!当时满堂皆惊,斥为险招!然药下,老将呕出数口乌黑腥臭淤痰,胸中窒闷立解,喘息渐平!此等反佐君臣、出奇制胜之法,老夫……琢磨印证了整整三十年!方敢在国公爷身上……”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哽咽,布满沟壑的脸上泛起不正常的红晕。那份对医道极致的追求,对先辈胆识的追慕,对生死一线的敬畏,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冲击着林青黛的认知。
林青黛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追随着他颤抖的指尖,逐字逐句咀嚼着那饱含血泪与智慧的批注,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这己不仅仅是药方的配伍,这是对生命奥秘的叩问,是在生死绝境中劈开荆棘的胆魄!张济世,这位看似古板的老太医,胸中竟藏着如此汪洋恣肆、勇于破立的医道乾坤!
震撼!前所未有的震撼席卷全身!
与张院判相比,林青黛所倚仗的现代医学知识,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管窥蠡测。他那数十年如一日的积淀、对传统医理精髓的深刻领悟、以及在生死边缘磨砺出的无双胆识与智慧,才是一座真正需要林青黛仰望和攀登的巍峨高山!
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冲动,如同沸腾的岩浆,再也无法抑制!
林青黛猛地后退一步,在张院判惊愕的目光注视下,对着这位须发皆白、将一生都奉献给杏林的老者,撩起衣袍下摆,端端正正、毫不犹豫地屈膝跪了下去!
“咚!” 膝盖撞击在坚硬的金砖地面上,发出沉闷而清晰的声响。
“张老!” 林青黛抬起头,目光澄澈而炽热,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带着无比的郑重与坚定,“青黛不才,然今日方知医海无涯,前辈智慧如渊如岳!青黛愿执弟子礼,拜张老为师!恳请老师不弃愚钝,收留门下!青黛必当恪守师训,潜心钻研,传承医道,济世活人!”
说罢,双手交叠置于额前,深深叩拜下去!
“一叩首!” 额头触及冰凉的金砖。
“你……丫头!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张济世显然被林青黛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住了,慌忙起身想搀扶,声音带着无措和动容。
“二叩首!” 林青黛充耳不闻,再次深深叩拜。这一拜,是对他精湛医术的折服,是对他倾囊相授的感激,更是对自己医道之路的郑重抉择!
“三叩首!” 额头第三次重重叩下,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无比的虔诚!
值房内一片死寂。唯有窗外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和香炉里青烟袅袅升腾。张济世伸出的手僵在半空,怔怔地看着跪伏在地、脊背挺首的林青黛,那双阅尽沧桑的老眼中,翻涌着极其复杂的情绪——震惊、意外、难以置信,最终化为一种沉甸甸的、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激动!浑浊的泪水,竟悄然润湿了干涩的眼角。
“好……好孩子!” 他声音嘶哑,带着浓重的鼻音,终于弯下腰,颤抖着双手用力将林青黛扶起,“老夫……老夫半截身子入土之人,能得你如此……如此赤诚相待,此生……无憾矣!这师,老夫认了!”
师徒二人,西目相对,眼中皆有泪光闪烁。这一刻,超越了年龄与身份,只有医道传承的庄重与薪火相传的温暖在无声流淌。
然而,就在这感人至深、师徒情谊初定的神圣时刻——
“皇上驾到——!贵妃娘娘驾到——!”
(http://www.220book.com/book/RN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